
隧道监控技术规范.doc
60页900-4章隧道监控工程目录900-4章隧道监控工程 1900-4项目概况 1900-4-1监控软件 6900-4-2隧道管理救援站计算机系统及外设 10900-4-3控制台、电视墙柜及设备机柜 15900-4-4工业以太网系统 15900-4-5区域控制器系统 17900-4-6交通监控系统 21900-4-7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27900-4-8视频事件检测系统 35900-4-9光强检测器 35900-4-10 CO/VI检测器隧道 36900-4-11电光诱导标 37900-4-12电光标志 37900-4-13隧道紧急及有线广播 38900-4-14火灾报警系统 43900-4-15防雷接地系统 50900-4-16电缆及光缆 52900-4-17设备测试及系统联调 56900-4-18备品备件 57900-4-19技术资料 57900-4-20培训 58900-4-21后续服务 59900-4-22原程序清单 60 900-4章隧道监控工程900-4项目概况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大兴(湘黔界)至思南段第DSJD-3合同段全长48.86km, 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米,为四车道高速公路,全线共8座隧道,见下表,隧道建筑限界10.25×5m。
隧道起止桩号、长度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坡度/坡长备注1老塘隧道ZK12+818.4~ZK13+018.4200-2.7/200分离式YK12+817~YK13+017200-2.7/2002小江河隧道ZK21+444~ZK21+905461-2.77/461分离式YK21+472~YK21+906434-2.725/4343长岩坡隧道ZK23+760~ZK24+2835231.133 /265-1.9 /258分离式YK23+750~YK24+3005501.195 /265-1.9 /2854洞老坡隧道ZK24+465~ZK26+2781813-1.9/1635-0.5/175分离式YK24+470~YK26+3061836-1.9/1590-0.5/2465诸葛亮隧道ZK29+040~ZK29+715675-0.5/675分离式YK29+048~YK29+715667-0.5/658 -2.695/156木弄隧道K36+250~K36+460210-0.5/160连拱7白岩坡隧道ZK39+401~ZK40+7061305+0.7/100-0.574/1205分离式YK39+430~YK40+6601230+0.7/70-0.552/11608王家沟隧道K44+915~K45+113198-0.7/198连拱1、工程范围隧道监控系统是一个完成规定系统功能、性能的完整工程,其工程范围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提供、运输、安装、完工测试、调试、试运行、验收、培训、提供资料、交付使用、缺陷责任期、提供备件等工作内容。
(1) 隧道监控设备主要包括车辆检测器、CO/VI检测器、WS风向风速检测仪、亮度检测器、摄像机、车道控制器、交通信号灯、可变信息标志、紧急、手动报警按钮等 (2)隧道监控系统外场设备供电电缆、传输光缆、控制线缆等的提供3)提供一整套本合同所包括的所有设备所需的备件及专用仪器、工具,并提供系统维护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 (4)提供在本合同中未提到的但为完成本工程所必需的一切基本材料和附属材料 2、工程界面划分隧道监控系统应与房建、路段通信、路段监控、隧道供电、通风、消防等专业之间有一个清楚的工程界面,具体界面划分详见 100章 3、报价要求 (1)分别按隧道监控设施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制造商等提出详细的分项设备单价和总价 (2)各系统所需软件的单价和总价 (3)定制设备的详细报价 (4)各种设备所需的附件,消耗品和备件的分项名称、单价、数量及总价,消耗品及备件应至少满足 3年的使用和维护需求 (5)安装材料(如:各种规格机箱、电缆、型材、管材、连接件、紧固件、电缆支架等)要求列出分项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单价和总价 (6)专业测试工具的名称、型号、厂家、产地、单价及总价 (7)专用工具分项名称、数量、单价及总价。
(8)技术资料清单及价格 (9)对定制的非定型设备及特殊、专用设备分别列出单价分析表 4、标准 (1)为保证本工程选用设备的先进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系统及系统主要设备应按照国家交通行业以及中国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标准设计,无标准可参照的部分,可选用能代表目前先进水平的标准产品 (2)承包人可以推荐其它习惯采用的标准,推荐标准只有在业主批准后才能使用 (3)无论承包人采用何种标准设计、生产、施工,都必须保证交通监控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操作、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5、监控系统功能(1)隧道交通监控系统必须符合贵州省交通监控系统相关要求,并为实现与上级管理机构联网运行的目的,承包人应在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控制原则及命令格式等方面充分考虑与上级监控分中心的系统兼容和联网等 (2)检测隧道洞内能见度参数,根据能见度参数来确定此时的洞口限速值相关交通信息承包人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或国际相关标准、相关理论或其经验提供控制方案,包括能见度分成几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的限速值,并且在软件中应可灵活修改参数对于人工发布的文字信息,承包人应列出一些常用的信息 (3)具有人工输入功能,可针对紧急、巡逻车、养护部门、路政部门送来的各种隧道维护、事故等信息进行人工输入,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和终止时间、地点、类型、事故检测的手段、事故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监控措施、事故描述等。
(4)隧道照明将根据亮度检测器检测的参数、结合此时的隧道运行状况(正常、堵塞、火灾等)由分中心进行自动控制 (5)通过设在隧道洞口和隧道内摄像机进行监视并录像、确认区域内的交通状况 (6)可监视隧道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的工作状况 (7)利用设在隧道内 CO/VI检测器检测该区域的环境情况,并对通风系统进行相应控制提供必要的参数 (8)利用车辆检测器对交通量、平均车速、占有率等参数进行检测,通过运算可得出交通拥挤、阻塞(几个级别)、事故或车辆故障,并可进行报警,承包人应详细说明其采用的算法及对应的控制方案 (9)利用设在隧道内的手动报警按钮手动检测上传隧道内火灾信息 (10)当检测到隧道内有火灾、交通阻塞、紧急报警时,可自动切换相应摄像机显示画面并录像 (11)通过摄像机确认隧道内事件状况后,系统可自动提示控制方式,待人工确认后即可发布信息,也可人工重新设定控制命令 (12)根据不同事件类型和发生位置,系统应有对应的唯一的控制方案,承包人应提供控制方案说明13)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洞口交通信号灯、车道控制器等设施进行信息发布 (14)在出现交通异常或事故情况下,值班员可通过指令调度巡逻车以及高速公路管理人员辅助控制,并可通过调节与本隧道相邻的收费站开启收费车道数来调节主线交通量。
(15)对于控制命令的自动提供,但发布时应由值班员经过其它手段确认后再进行人工发布;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值班员不在时,系统将设置一个延迟时间(参数可调),延迟时间到了系统将自动发布 (16)对于以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设备故障信息应在监控计算机和监视屏墙上实时显示,并可对信息发布设备正在显示的内容进行显示;手动报警按钮、车辆检测器、可变信息标志、CO/VI检测器、亮度检测器、洞口交通信号灯、车道控制器、紧急等 (17)分中心可对隧道图像进行控制、切换显示及录像,并保证在隧道出现异常时可实现单洞全长监视功能在隧道出现火灾时视频控制系统可根据火灾报警点的位置自动切换附近摄像机的图像到控制台的监视器上显示,并触发视频存贮设备自动录像 (18)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交通异常、环境条件异常时,隧道处的交通诱导系统(包括洞口交通信号灯、车道控制器、可变信息标志)、风机和照明等系统的运行应能保证隧道交通运行安全,所有信号标志是连锁动作,不允许出现矛盾的信号显示,实现安全控制功能 (19)承包人在选择监控系统方案、设备、软件、数据库的结构和格式等应与上级监控系统统一,以实现设备联网和软件的兼容 (20)组态化:隧道监控系统应采用组态化方式,提供可扩展、可修改的隧道控制画面,以满足不同隧道对系统扩展性的要求。
提供隧道画面静态对象的任意编辑组态、隧道画面机电设备的任意组态、隧道画面电力设备的任意组态等 (21)综合化联动化:隧道监控系统应能具有综合隧道内所有机电设备、各串口设备及电力设备、各子系统监控计算机等,提供全方位综合化联动控制的功能隧道监控系统能充分考虑到隧道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要求,能提供隧道智能监控和隧道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一体化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6、监控系统总体控制方案 (1)对于本项目隧道监控系统,承包人应从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等诸方面综合考虑,要求采用 ACU控制及现场数据采集 (2)在隧道内设置区域控制器,隧道内的区域控制器通过的光纤、以太网交换机组成以太网光纤环网 (3)承包人应提供详细的总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系统网络结构,现场数据采集及现场设备的控制方式:数据、图像信号等的传输方案等7、监控系统联网要求 (1)监控数据的传输:隧道变电所区域控制器通过光端机和通信系统传输光缆将数据传输至铜仁东隧道监控管理救援站,铜仁东隧道监控管理救援站与分中心合建2) 隧道内的摄像机图像利用数字非压缩光端机通过光缆将图像传至就近的隧道值守点,在值守点内可将上传的图像接入隧道值守点内设置的视频图像控制平台,并切换输出 1路图像作为本地监控图像。
在隧道值守点通过视频图像控制平台通信接口利用光缆上传至上级隧道管理站在隧道管理站内亦设置视频图像控制平台,并与所辖隧道值守点视频图像控制平台进行连接,将所有图像上传至隧道管理站上传图像在隧道管理站完成事件检测、切换电视墙及大屏显示,环通输出 IPSAN录像,上传片区中心采用 H.264编码方式,采用单独设置视频编码器组进行图像编码隧道→隧道值守点→隧道管理站的传输图像应为数字非压缩图像隧道管理站以上级别图像传输及控制全部采用数字化方式,操作人员可通过工作站实现对摄像机的控制和对图像的调用隧道管理站→片区监控中心图像传输在通信系统接入层实现,根据通信系统规划,可分阶段采用 RPR、MSTP+等传输技术考虑到各片区路网、路况较为复杂,道路上桥隧相连,长大隧道较多,外场设备众多,图像量较大为掌握路网内的交通情况,片区监控中心需从各隧道管理站调用图像考虑到图像调用量、带宽占用以及调用的便捷性,拟将片区监控中心与所管辖路网内隧道管理站共同组成图像传输网络,在网络上实时开通 64路图像传输通道图像传输通道可动态分配,即:片区监控中心可控制各隧道管理站所辖的 0~64个摄像机,并调用 0~64路监控图像。
8、信息体制构成隧道机电为两级管理模式(不含省中心),第一级为铜仁东管理分中心,第二级为隧道监控管理救援站根据全线隧道分布情况及管理的有效性,确定全线设置一处铜仁东隧道监控管理救援站和铜仁东管理分中心合建全线隧道变电所现场不设技术管理人员,交通正常情况下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