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校低年级美工课教学探究.doc
4页聋校低年级美工课教学探究车轶男【摘要】孩童时期,是学生们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富于创造的最佳时期,而聋生在这段时期由于听力的阻碍,教师要是不针对聋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聋生教育方法不当,便会错过最佳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时机要使聋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教学中应注意“观察,记忆,改进,探索”四种方法的实施 【关键词】低年级聋生 美术教学探究 改进和应用 低年级阶段的聋生绝大部分年龄较小,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而且易转移,耐力很差,容易疲劳,缺乏自控能力,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呈间断性但是这些学生的的好奇心强,喜欢受到鼓励,对老师的要求不太高我上聋校低年级美工课的期间,给我感触很深经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地总结出一些方法一、观察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观察区别各种事物的特点,通过直观感觉来发展认识,提升美术的表现能力,把学生从理论化的表现中提升出来,是十分重要的 低年级聋生的观察力是较简单的,他们只抓住“动”的特征,其余的不会太在意抓特点,是一种整体的观察方法,只有去掉非整体性的枝节,从整体中保持特征这种整体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是儿童观察事物的特点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而创造来源于生活。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各个方面寻找绘画对象中的美,从生活中发现美,把美的东西经过加工和提炼,丰富聋生心中的绘画素材例如在教学聋校四年级美术课《记忆画——我的家》时,我让学生事先回家观察自己家房子外面和房子里面的陈设、风景、色彩等上课时,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样貌、漂亮的家具及生活用品等,他们如何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成长、生活、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画出来的作品《我的家》很有特色,从构图到颜色都很有气息,色彩古朴、纯真,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二、怎样把识记运用于儿童绘画教师可以先圈定记忆的范围,然后采用启发谈话,引导聋生用回忆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比如我安排的《可爱的家乡》这一记忆画启发聋生谈话可由远及近,逐步切入话题:大家认为自己家乡的环境如何?(真优美!空气清新!风儿吹得非常舒服„„)家乡都有些什么?最值得你回忆的是什么?接着启发学生组织画面:那里有山有水吗?树长得怎样?草地上的草绿吗?„„在学生作业时,要求学生应将什么放在显眼重要的位置,注意景物的遮挡关系和层次感然后学生在相互间继续意犹未尽的交谈中轻松地完成这幅画还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人物或景物,在课堂里将识记的物象以记忆画的形式再现出来;甚至在课堂上摆出一些物品让学生先观察,接着讨论,最后拿走或遮起物品让学生进行记忆创作。
记忆画创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通过记忆画练习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概括能力,教师在形式的安排上可以灵活多样三、改进的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运用改进的方法便是对平时识记过的优秀作品稍作改动,使学生的想法从原来的构图中得到拓展,是学生思维从低到高的重要步骤,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连改都不会改,变都不会变,哪里会发展成聋生在以后创作中的 “千变万化”,“风采各异”呢?例如画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原画是小猴子在树上摘果子吃,把它画成小猴子在树下捡果子吃,原画的用笔较概括笼统些,把它改得较精致细腻些,原画原来是用水彩笔画的,把它改成用彩色铅笔画的儿童画,以此作为创新的起点,点滴改进,有所发展,再变成大改不动,成功就意味着要有改变和发展还有“增减”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改变外观,而且能扩大或改变功能,许多的发明创造也是如此例举多多,如果让学生能见到一个手工花篮而添加几个花篮或别的辅助品,使其功能扩大,那就使教材原来“学会制作一只篮的方法”的目的得到了发展,许多的发明与创造,无不出于这小小的改变 四、探索即是发明与创作的手段创新精神是当今我国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创造发展,国家的发展将一层不变,陈旧落后,“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各种探索创新的上课形式,努力培养和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创设绘画情景,激发热情,探索创新想要开发学生“创”的思维,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有兴趣的感情情景尤为重要例如:画《我喜欢的朋友》这一课时,我把各种画有动物、人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多媒体资料展示出来,激发“创”的热情,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各自想出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是谁,随后的创作,简直是天马行空,任意从也,当然教师也要“抓紧联系的纽带”,积极鼓励与引导,并以宽怀的心胸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个很调皮的小孩画了一个猪八戒作为他的朋友,原来认为会批评他的我便帮猪八戒加了一个大西瓜,作为奖励,同学们都开心的笑了,这位同学不但没有受到批评,而且兴致高涨,更加愿意创作了,教学效果很明显2、多种绘画材料的运用开拓探索创新的形式简单而又枯燥的作画工具会让人感到疲乏和厌倦,时间一长,淹没了同学们的激情以前,聋生由于家庭原因,一直单一的使用铅笔和水彩笔,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主动帮助从学校里找来水粉颜料、彩色铅笔、国画颜料、生宣纸、熟宣纸等多种工具,聋生对每种绘画新工具的使用很有新意,每种工具所表现的不同绘画效果使聋生振撼由此,他们的想象力在新材料的激发下就光芒四射和灵感迸发了如:学生在使用彩色铅笔画儿童画时,对造型与色彩的运用变得更加大胆而且丰富,画面更加精彩了!3、保证题材的生活经验以及减少绘画的失“真”。
有些教学内容与低年级聋生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造成聋生绘画思维的空白,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的压力,表现题材很难构成儿童生活经验,超越了儿童生活的范围因为这些内容远不是低幼聋生所能理解的因此我特别添加了符合聋生心理和儿童生活经验的题材,如:《我们的校园》、《我的家乡》、《班级趣事》等,学生画起来得心应手,绘画效果显著在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家长和教师们过多干扰学生的思维,学生不应受成人思维过多的干预,成为成人思想的表达者,在规定的程式中逐渐丧失艺术知觉,呼唤儿童本真的回归是我们教育者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上述几种方法,连系成一条教育的纽带,学生便会怀着浓郁的激情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作,互相补充,层层递进,有机的提高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增加孩子心中的素材,美的积累,结合孩子的灵性,相信在聋生的笔下,会出现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也为聋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