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docx
3页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涂竹青摘要:现在好多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的个人能力,在幼儿进入小学前就开展小学课堂,其实很多幼儿园的课程学习已经进入了“小学化”的学习阶段了,这样会给幼儿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基础环节,只是对幼儿进行最简单的基础培训,但是这种基础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却变得越来越难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策略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同小学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应属不同的教育范畴倘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不考虑幼儿的可接受原则,抹杀或否认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一些主要区别,对学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就会有很多危害如: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压抑幼儿活泼好动、好问的天性,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尽管学前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不能让学前教育“小学化”,但在农村的幼儿园,这种形式还普遍存在当然,让学前教育“小学化”留有存在的空间,在家长眼中,衡量孩子聪明程度的尺寸主要取决于他们识字量的多少算题难度的大小等;衡量教师能力的好坏则是他们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二、学前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1.帮助幼儿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大多由爷爷奶奶接送,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买卖,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2.使家长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幼教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开端性、根基性、迅速性、整体性的特点,学前教育是以发展基础素质为任务的奠基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使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3.重視规律,辩证思维,把握性质,协调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关系,科学把握启蒙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发展性是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教育的宗旨是要促进发展,没有发展的教育是凝固的死教育启蒙性是发展性的基础,不着眼启蒙的发展是危险的发展,它会毁灭孩子的一生;发展性是启蒙性的目标,没有发展的启蒙是徒劳的启蒙,它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因此,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知识和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能迁就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不能停留于幼儿的自发活动和原生兴趣上,而要把幼儿现有的水平、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一定的挑战性”只有这样,“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才有鲜活希望4.准确理解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幼儿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学前教育是人的开端教育,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与小学教育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它又具有连续性,因为“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所有时空这种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客观存在,有机统一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学前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了学前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学前教育“小学化”有了相应的措施,相信孩子一定会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孩子的校园生活一定会有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我要说的是: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重视学前教育的国家,为了孩子,为了国家,为了自己,请还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地吧!(责编 杨 菲)参考文献:[1]陈小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