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增消痛贴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pdf
4页瘭疠膏内服治疗颈淋巴结核8 7 例临床观察武汉市中医院外科冯骏汪志仿( 4 3 0 0 1 4 )颈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疠,多发于颈项,常结块成串,累累如贯珠之状我院林正国教授致力于该病研究,自创瘰疠膏,治疗本病,疗效独特,现将该药所治颈淋巴结核8 7 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新例,其中男性5 2 例,女性3 5 例,年龄6 - 3 8 岁,平均2 2 岁;发病部位均见于颈部,结块如指头大小一枚数枚不等,局部皮色无改变2 .诊断标准( 1 ) 有结核病史;( 2 ) 颈淋巴结核临床表现;( 3 ) 颈淋巴结穿刺发现结核病变或找到结核杆菌:( 4 )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3 ,治疗方法瘰疠膏内服,每次1 0 克,每日3 次,1 个月为l 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中西药物4 .疗效标准:5 .治疗结果:6 .典型病例:i 临床治愈:结块消散,随访1 年不复发,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显效:结块缩小超过原体积的6 0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或阳性:有效:结块缩小超过原体积的5 0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无效:结块无明显缩小或增大,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临床治愈7 8 例;显效9 例,总有效率为1 0 0 %,临床治愈率8 9 .7 %。
王X X ,男.3 5 岁2 0 0 3 年2 月应诊,双侧颈部结块成串,直径1 .5 - 2 .3 c m 不等,皮色不红,轻压痛,无低热盗汗症状,颈淋巴结穿刺提示结核病变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瘰疠膏内服,每次l o g ,每日3 次一月以后双侧颈部结块部分消散,继续服用两个疗程.结块全部消散,结核菌素试验阴性,随访一年采复发7 .讨论瘰疠是外科顽症,中医学认为该病发病机理为肝郁气滞,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结于颈项,日久化热瘰疠膏方中以夏枯草、玄参清热解郁散结;海藻、昆布消痰软坚;乌药行气止痛;陈皮、橘核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共奏清热化痰,行气化滞,软坚散结之功该药的独特疗效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椐乳增消痛贴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宋阿即0 0 1 9 3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与多发病,好发于3 0 .5 0 岁之间女性临床上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要症状属中医乳癖范畴我科采用北京荣昌药物研究所研制的乳增消痛贴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2 8 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1 .病例来源所有列入预实验病例均系我院乳腺专科门诊患者,共2 8 例,均为治疗组a2 .临床资料分析性别:2 8 例均系女性患者最大年龄5 1 岁,最小年龄2 1 岁,平均年龄3 4 岁,发病悬长时问为2 4 个月,最短时间为2 个月。
3 .病例情况2 8 铡均经过临床检查及乳豫彩超检查结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确诊为乳腺增生( 气滞血瘀型) 其中重度9 例,中度1 6 例,轻度3 倒二.治疗方法采用乳增消痛贴,局部外贴法治疗乳腺增生气滞血瘀型,每日一贴,贴于患处1 2 小时,连续使用3 0 天,以观察疗效三.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1 .综合疗效判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疼痛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长径缩小l 尼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长径缩小l /3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疼痛无减轻乳房肿块未见明显缩小或缩小不足1 /3 者2 肆I 医征候疗效判定;主要蕊察治疗前与治疗后局部与临床症候的变化情况,包括乳房髀块、巍房疼痛,伴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月经量少色暗或有血块,行经腹痛.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或弦涩治疗指数( n ) = ( 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 1 1 0 0 %/治疗前总积分临床痊愈:症状与体征积分值降低大于或等于9 0 %显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值降低大于或等于7 0 %小于9 0 %。
有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值降低大于3 0 %无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值降低小于3 0 9 3 .乳房肿块疗效制定临床痊愈:乳房肿块消失显效:乳房肿块长径缩小1 /2 以上有效:乳房肿块长径缩小l /3 以上7 4无效:乳房肿块未明显缩小不足l ,3 者f 通过乳腺彩超,做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对照)4 .乳房疼痛疗效判定:临床缓解:乳房疼痛的分值降为0 分显效:乳房疼痛的分值降低二个等级有效;乳房疼痛的分值降低一个等级无效:乳房疼痛的分值没有改变5 .统计学处理观察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f 捡验四.治疗结果1 .综合疗效评定,详见表1 表1综合疗效评定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通过l 临J 宋病例观察,治疗后乳房肿块大小,乳房肿块质地,乳房疼痛程序,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月经量少或血块,经行腹痛等症候有所缓解,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口< 0 .0 1 ) 详见表2 表3 ,表4 ‘表2治疗前后临床症候变化( 乳房局部症状)表4乳房疼痛疗效判定表五.总结乳腺增生症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 疡医大全) 引陈实功日:乳癖及乳中结核行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喜怒消长⋯⋯。
乳房为肝胃所司,故发病与肝、胃、冲、任等经脉有密切关系,从临床所见,肝胃不和者,常有情志不畅史肝胃不舒,郁于胃中,故乳房肿块常随喜怒面消长因此乳房增生的病因病机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肝气郁滞,痰凝血滞,聚于乳脉,发为乳癖:另有冲任不调,月经紊乱,肝郁血虚,而发乳癖总之皆与肝郁气滞,气血壅滞有关本病的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基本大法乳增消痛贴系针对成年妇女乳腺增生病研制开发的外用中药,由l l 味药物组成其中青皮、柴胡为君药,皆入肝经,善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散结消癖,则治得其本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延胡索、蒲黄为臣,意在行气活血,化瘀消肿,通络止痛,直达病所之效方中浙贝母、夏枯草为佐者起到开结散郁,宣泄化痰两药合用其散结消癣之功益大自芷、冰片为使药,白芷是阳明经之引经药,具有辛香透达之性,消肿止痛之功,引诸药直达病所,冰片辛香走窜,携诸药起到渗透药力之功效乳增消痛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交内治为外治针对乳癖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协力奏效,直达病所,其选药得当,组方合理,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临床应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疗现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粱栋.宋爱莉( 济南市文化西路4 2 号,2 5 0 0 1 1 )肉芽肿性乳腺炎即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往用过的名称还有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瘤样肉芽舯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 9 7 2 年由K e s s l e r 首先报告,国内1 9 8 6 年首先由马国华报告该病虽属良性病变,但病变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易产生蒲诊、误诊,故本文对其诊疗现状予以分析讨论1 、病因综合文献报道,该病病灶细菌、真菌染色或培养均为阴性结果,与一般病原体无关K c s s l e r认为本病的组织学改变类似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睾丸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内找不见病原菌,推测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M u r t h y 认为与患者服用避孕药有关,避孕药可刺激乳腺组织分泌增多,导管或腺泡上皮可出现化生、变7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