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pdf

3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2721323
  • 上传时间:2018-06-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2.64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对各种癔症和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能较好地把握转换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癔症的概述1.关于癔症起源的观点:古希腊的子宫移位理论2.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3.癔症的诊断标准为:(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1 项综合征, 如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漫游等;(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3)社会功能受损;(4)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4.在 CCMD —3 中,癔症除了包括癔症性躯体障碍和癔症性精神障碍外,还有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第二节癔症性躯体障碍1.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述(1)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念: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为转换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 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诊断时需考虑5 种因素: 有生理功能的丧失;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病人对症状不感到焦虑;病人不自愿控制症状。

      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CCMD —3 中将转换障碍分为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和癔症性感觉障碍①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② 癔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在诊断时要注意和癫痫发作相区分③ 癔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3)诊断时应鉴别的问题:在诊断时需要把它和诈病、伪装障碍区分开来诈病受意识控制, 并且能从症状中获得明显的好处;伪装障碍是病人自愿产生疾病的症状,不是产生于内心潜在的焦虑,而是产生于一种生理的捏造,病人除获得医疗服务外,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2.癔症性躯体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关于癔症性躯体障碍形成的各种观点理论易患此症的人症状的原因治疗方法精神分析观点有某种未解决的冲突的人潜意识的冲突引起焦虑, 这种冲突转换成躯体的症状来抵抗焦虑,同时作为冲突的象征认识和疏通潜意识的冲突沟通理论观点难以用言语表达悲痛的人以一种可接受的和易理解的方式,即躯体症状,与他人交流痛苦认识症状的沟通作用,并寻找更多可接受的表达痛苦的方法知觉阻滞观点无法忍受焦虑或痛苦的人无法忍受的焦虑, 或表达痛苦的需要,或焦虑减弱的强化疏通冲突,寻找更多可接受的方法表达痛苦3.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可使用面质,建议,领悟,以及药物、家庭等其它疗法。

      第三节癔症性精神障碍1.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述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 —3 中被又称为解离症状, 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在 DSM-IV中又称分离障碍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 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并存或交替进行,而相互之间无关联、无影响2.癔症性遗忘(1)癔症性遗忘的类型:包括广泛的或全面的遗忘症、选择性或局限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顺行性遗忘症癔症性遗忘不同于器质性遗忘症,器质性遗忘症有其躯体基础,多由已知的神经系统的损伤所导致,而且没有癔症性遗忘所表现出来的多种类型2)癔症性遗忘的特点:不能记起过去的事;会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忆;较少地表现出顺行性遗忘;常常突然反转3)癔症性遗忘的可能原因:遗忘可能是对由创伤或无法接受的情境所引起的焦虑的一种最普遍的防御方式3.癔症性漫游(1)癔症性漫游的概述又称为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2)与癔症性漫游相似的障碍:有狂乱、分离性恍惚障碍以及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

      ① 狂乱个体在恍惚的状态下经常攻击别人,有时甚至会杀人② 分离性恍惚障碍分离性恍惚障碍在女性中更常见,常发生在印度、尼日利亚、泰国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③ CCMD —3 中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癔症性附体障碍是一种在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背景下,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发病诱因的与文化相关的癔症4.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1)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概述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以前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表现为病人的身体和精神里同时存在多个身份2)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①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② 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③ 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④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⑤ 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分离性身份障碍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如童年受虐待的经历,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生物因素,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怀疑4)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以临床经验积累和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功治疗为基础。

      基本目标是确认引发创伤记忆和分离记忆的线索,并抵消他们的这种作用催眠是一个挖掘创伤记忆的有效方式;另外,抗抑郁药在某些个案中有一定的效果第四节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件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的病人有各种分离症状、意识模糊、 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回闪、回避反应等临床表现2.创伤后应激障碍(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特征性的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①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 、梦境, 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②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③ 持续的回避;④ 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⑤ 对未来失去信心;⑥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 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① 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原因是创伤性事件,比较典型的创伤性事件有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强暴等; 但是, 一个经历了创伤性事件的人是否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②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对威胁和创伤感觉最敏感的人最易患上PTSD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 如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可以使一些病人的某些症状得以缓解;心理治疗, 如暴露、眼动脱敏再加工、公开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治愈3.适应障碍(1)适应障碍的临床描述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适应性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患病率相等有明显的情绪症状,也可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多为发泄行为或品性改变,病人还可出现其他适应不良的行为2)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应激源、个性和易感素质是引起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三、考核知识点1.癔症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诊断标准及可能原因3.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4.各种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描述5.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形成原因6.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7.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可能原因四、考核要求1.识记:(1)癔症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3)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

      4)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2.领会:(1)癔症性精神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2)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3)各种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描述4)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描述3.简单应用:(1)对癔症性躯体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2)对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4.综合应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综合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症状哪些不属于癔症性精神障碍?()A. 癔症性漫游 B. 癔症性运动障碍C. 癔症性遗忘 D.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2.高飞是一次车祸中的幸存者在车祸后的几个月内,他在 睡梦中总是再度回到车祸时的场景,而且很容易惊醒,这种情况可 能是 PTSD哪组症状的表现 ? ()A. 病程 B. 再体验 C. 回避 D. 高警觉 3.应激相关障碍不包括() A. 急性应激障碍 B. 慢性应激障碍 C. 创伤后应激障 碍 D. 适应障碍 4. 田某在没有任何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突然不会走路了,这 是()的症状 A.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B. 癔症性抽搐障碍 C. 癔症性感觉障碍 D. 癔症性精神障 5. 以下哪种理论没有提出转换障碍的观点()。

      A. 完形 主义观点B. 沟通理论观点C. 精 神分析观点 D.知觉阻滞观点 6.普遍认为() 可能是对由创伤或无法接受的情境所引 起的焦虑的一种最普遍的防御 A. 焦 虑B. 恐 惧C. 遗 忘 D.幻想 7.下面那个选项不是引起癔病的原因() A.精神因素 B.性格特征 C.社会因素 D. 身体因素8.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哪一种神精症的基础()A 强迫性神经症B癔病C恐怖症D神经衰弱9.50岁农村母亲,目睹其犯罪儿子在家中被警察抓走,突然抽搐发作,但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这是( ) A. 瘴症性运动性障碍B .急性应激障碍C .癔症性躯体障碍D .创伤后应激障碍10.50岁农村母亲,听到在城市打工的儿子遇到车祸后,两耳再也听不见别人说话声,但有人在身后喊她,她能回头去看,这是( ) A.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B.癔症性感觉障碍C. 急性应激障碍D.创伤后应激障碍11.癔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分离过程不包括( ) A. 记忆缺失B.现实感丧失C. 适应障碍D.身份改变12.震后获救幸存的母亲,常反复想起在自己身边遇难的女儿,做相关的恶梦;她尽力回避任何与地震、女儿有关的东西;对生活丧失希望和信心,这是 ( ) A.癔症性精神障碍B .癔症性躯体障碍C.创伤后应激障碍D.急性应激障碍13.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的是() 。

      A.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的界限清晰B.包含了应激是物、是有害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C.应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D.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14. 同样的应激源可以引起不同的应激反应,主要是因为个体() A.对应激源的敏感度不同B.体质不同C.人格特征不同D.认知评价不同15、关于“应激”一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B、是一种特异性变化C、是机体的一种状态D、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16、下面哪种类型不属于应激相关障碍( ) A急性应激反应B 心理应激障碍C创伤后应激障碍D适应障碍17、延迟性的心因性反应又称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