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doc
2页第二十六课 三 峡一、基础知识(必做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 夏水襄陵( ) 朝发白帝( )飞漱其间( ) 林寒涧肃( )2.下列各句内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比较下面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 )4.对下列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漫长的)七百里三峡里,两岸都是接连不断的高山,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时的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确实是游览的好地方 C.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以打鱼的人唱出了:“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到猿猴声声哀鸣,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D.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啊!5.下列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二 拓展延伸(选做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选文《三峡》选自______,作者是 ______(朝代)的_________,字_______,三峡是指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略无阙处 ③重岩叠嶂 ④不见曦月 ⑤夏水襄陵 ⑥虽乘奔御风 ⑦绝巘多生怪柏 ⑧林寒涧肃 ⑨属引凄异 ⑩空谷传响 3.从第4句话中(至于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找出两对反义词 ①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4.课文虽仅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请你模仿“山川草木”、“渔歌民谣”,用几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课文一共写了哪些事物? 山川草木、 、 、 、 、 、渔歌民谣 5.清用直线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流湍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山间空旷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山高陡峭6.认真阅读描写三峡春冬之时的一段文字,然后填空。
①.描写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文章用了一个_____字; ②.描写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文章用了一个_____字; ③.描写山峰极高,山势陡峭,文章用了一个_____字; ④.描写松柏奇秀,高耸突兀,文章用了一个_____字;7.课文中最能表现三峡林涧萧瑟之秋景象的形容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简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一句在文中的作用9.读过课文,你联想到了李白的哪一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必做题)1 略2 B3 (1) 在(2)如果4 B5 D 二、拓展延伸(选做题)1《水经注) 北魏 郦道元 善长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2①于 在 ②通“缺” ③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④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大阳 ⑤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⑥即使 ⑦山峰 ⑧寂静 ⑨连续 ⑩回声 3“沿”和“溯” “朝”和“暮”4.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潭,高猿怪石,古柏寒林。
5略 6.素 绿 绝 怪 7寒、肃、凄、哀8.点明了地点和范围 9.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