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维螺旋链状Z_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的合成表征与热稳定性研究.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0601015
  • 上传时间:2024-0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3.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维螺旋链状(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的合成、表征与热稳定性研究化学专业 学生:毛祖兴 指导教师:邝代治摘 要:在甲醇中马来酸单甲酯与三苯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经元素分析、IR、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进行结构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 = 1.07942(7) nm, b = 1.70463(11) nm, c = 2.33657(16) nm, β = 91.5060(10)°, Z = 4, V = 4.2978(5) nm3, Dc= 1.481 Mg·m-3, m(MoKa)=1.213 mm-1, F(000)= 1920, R1= 0.0511, wR2= 0.1500配合物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通过羧基桥联成一维螺旋链状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在180 ℃以下可以稳定存在关键词:(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1 前言有机锡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菌[1]、催化[2,3]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药物、催化化学、有机合成化学、PVC稳定剂、防污涂料、木材防腐剂等领域[1-7]。

      随着合成方法的研究,有机锡化合物的制备已由常规法发展到无溶剂合成[8]、水热(溶剂热)合成[9]和微波加热合成[10,11]等多种方法在研究中,人们发现有机锡化合物中心锡原子的配位形式与锡原子直接相连的烃基结构与配体类型有关不同的烃基和配体,锡原子可以形成四配位、五配位、六配位,甚至七配位的结构,导致有机锡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探讨烃基的数目、位阻大小和配体的类型、配齿数目对有机锡配合物的结构、性能的影响,本文合成马来酸单甲酯,并以之为配体与三苯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有机锡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并对其进行热稳定性研究2 实验部分2.1 仪器和试剂2.1.1 试剂表2-1 实验主要试剂试剂名称规格生产厂家马来酸酐化学纯市巴斯夫化工浓盐酸分析纯市凯信化工试剂甲醇分析纯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氯化钠分析纯市分路口试剂化工厂碳酸氢钠分析纯市大茂化学试剂厂苯分析纯市科密欧化学试剂三苯基氢氧化锡分析纯阿拉丁试剂()2.1.2 仪器表2-2 实验主要仪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生产厂家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73森信实验仪器电子天平PB203-N华志科学仪器集热式磁力搅拌器DF-10lS巩义市予华仪器XX公司旋转蒸发仪R201D-Ⅱ亚荣生化仪器厂水循环真空泵SHB-Ⅲ长城科教仪器显微熔点仪X4泰克仪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Prestige-21日本岛津公司元素分析仪PE-2400(Ⅱ)美国PE公司核磁共振仪Mercury-Plus300美国VARIAN公司核磁共振仪AVANCE-400瑞士BRUKER仪器公司X-射线衍射仪Bruker SMART APEX II CCD德国BRUKER仪器公司热重分析仪TG 209 F3德国Netzsch仪器公司2.2 合成实验2.2.1 马来酸单甲酯的制备按文献方法[12],在250 mL 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马来酸酐13.9 g (0.14 mol)、甲醇4.0 mL(0.1 mol)、无水苯(100 ml),搅拌回流分水1小时。

      反应完毕后,滤液静置冷却,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滤液浓缩,得马来酸单甲酯粗品将粗产品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分去有机相水相用浓盐酸(1:1)酸化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分去水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得马来酸单甲酯纯品其合成路线如图2-1所示图2-1 配体的合成2.2.2 (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的制备图2-2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三苯基氢氧化锡0.367 g (1mmol)、自制马来酸单甲酯0.130 g(1mmol)、甲醇(20ml),搅拌回流分水反应6 h,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静置析出无色透明晶体0.374 g,产率78.1%m.p.:122℃~123℃元素分析(C46H40O8Sn2):实测值(计算值,%):C 57.68 (57.66),H 4.17 (4.21)3 结果与讨论3.1 化合物的谱学特征3.1.1 红外光谱图3-1、2分别为配体马来酸单甲酯和配合物(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的IR图谱比较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配合物中在3636.0 cm-1处配体出现的羧羟基吸收峰在消失,表明配体去质子化与锡原子发生配位。

      配合物在3044.8、3011.0 cm-1处出现的弱吸收峰归属于不饱和碳氢伸缩振动出现在2952.2、2906.9、2838.4 cm-1处的强吸收峰,对应于甲基C-H伸缩振动出现在1739.9、1429.3 cm-1处的尖峰,对应于甲氧羰基的不对称与对称伸缩振动;出现在1539.3、1348.3 cm-1处的吸收峰,对应于与锡原子发生配位的羧基不对称与对称伸缩振动,两者之差△ν为191.0 cm-1,表明羧基采用双齿桥联配位模式[12]出现在618.2、513.1 cm-1处的弱吸收峰,分别归属为Sn-C和Sn-O的伸缩振动吸收图3-1 配体的IR图谱图3-2 配合物的IR图谱3.1.2 核磁共振谱3.1.2.1 核磁共振氢谱图3-3为(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的1H NMR图谱各组吸收峰的积分面积之比与各组分质子的数目之比吻合TMS为标,核磁频率为300 MHZ,溶剂为DMSO-d6二甲亚砜的残留质子峰出现在2.49 ppm处,水的残留质子峰出现在3.32 ppm处7.37-7.88 ppm处出现的多重吸收峰对应于苯环质子的特征吸收;6.01-6.13 ppm处出现的吸收峰归属为烯键质子吸收,耦合常数J=10.5 HZ,表明双键质子处于顺位[14];3.27 ppm处出现的吸收峰归属为甲基质子吸收。

      3.1.2.2 核磁共振碳谱图3-4为(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的13C NMR图谱TMS为标,核磁频率为100 MHZ,溶剂为DMSO-d639.52 ppm处的吸收峰归属为溶剂氘代二甲基亚砜碳的吸收峰;在38.69 ppm处的吸收峰归属为甲基碳吸收峰;在168.04, 166.11 ppm归属为羧基碳的吸收峰;在142.58, 136.22 ppm处的吸收峰归属为双键碳吸收峰;在136.00, 134.04, 128.61, 128.33, 127.98, 125.59 ppm处的吸收峰分别对应苯环碳吸收峰图3-3 配合物的1H NMR图谱图3-4 配合物的13C NMR图谱3.2 晶体结构描述选取一颗大小为0.35 mm×0.23 mm×0.12 mm的晶体,在Bruker SMART APEX II CCD衍射仪上,采用经石墨单色化的MoKα射线(λ = 0.071073 nm),于296(2) K,以φ ~ ω扫描方式收集数据在1.74 ° ≤ θ ≤ 25.05° 围共收集21810个衍射点,其中独立衍射点7575个[R(int)=0.0192],可观察衍射点5841 个[I >2σ(I)]。

      全部数据经Lp因子和多重扫描吸收校正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全部非氢原子坐标在差值Fourier合成中陆续确定,理论加氢法给出氢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坐标对氢原子和非氢原子分别采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热参数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收敛偏差因子R1=0.0511,wR2 =0.1500;Δρmax=773 e·nm-3,Δρmin=-693 e·nm-3全部结构分析计算工作采用SHELX-97程序完成表3-1 配合物的主要键长(nm)和主要键角(°)BondDist.BondDist.BondDist.Sn(1)-C(13)0.2096(7)Sn(1)-C(1)0.2101(7)Sn(1)-C(7)0.2137(7)Sn(1)-O(5)0.2188(4)Sn(1)-O(1)0.2349(4)Sn(2)-C(29)0.2108(5)Sn(2)-C(35)0.2114(6)Sn(2)-C(41A)0.2118(6)Sn(2)-O(2)0.2193(4)Sn(2)-O(6)#10.2348(4)O(6)-Sn(2)#20.2348(4)AngleDegreeAngleDegreeAngleDegreeC(13)-Sn(1)-C(1)121.8(3)C(13)-Sn(1)-C(7)119.0(3)C(1)-Sn(1)-C(7)118.6(3)C(13)-Sn(1)-O(5)96.7(2)C(1)-Sn(1)-O(5)94.2(2)C(7)-Sn(1)-O(5)86.9(2)C(13)-Sn(1)-O(1)87.2(2)C(1)-Sn(1)-O(1)84.8(2)C(7)-Sn(1)-O(1)90.1(2)O(5)-Sn(1)-O(1)175.87(17)C(29)-Sn(2)-C(35)115.8(2)C(29)-Sn(2)-C(41A)117.3(2)C(35)-Sn(2)-C(41A)126.7(2)C(29)-Sn(2)-O(2)87.12(17)C(35)-Sn(2)-O(2)92.7(2)C(41A)-Sn(2)-O(2)94.6(2)C(29)-Sn(2)-O(6)#188.06(17)C(35)-Sn(2)-O(6)#191.1(2)C(41A)-Sn(2)-O(6)#185.9(2)Symmetry codes: #1: -x, y-1/2, -z+1/2; #2: -x, y+1/2, -z+1/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Z)-丁烯二酸三苯基锡甲酯(C46H40O8Sn2),Mr = 958.16,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 = 1.07942(7)nm,b = 1.70463(11) nm,c = 2.33657(16)nm,β= 91.5060(10)°,Z = 4,V = 4.2978(5) nm3,Dc = 1..481 Mg·m-3,m(MoKa) = 1.213 mm-1,F(000)= 1920,R1= 0.0511,wR2 = 0.1500。

      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见图3-5,主要键长和键角见表3-1从图3-5和表3-1可知,配合物中,锡原子与配基之间构成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每个锡原子的三个Sn-C键键长不等,三组∠O-Sn-C均偏离90°、三组∠C-Sn-C之和分别为359.4° (Sn1)、359.8° (Sn2),轴向角O(2)-Sn(2)-O(6)#1 174.83(15)°、O(5)-Sn(1)-O(1) 175.87(17)°,明显偏离180°线性角由此说明,锡原子均为畸变三角双锥构型Sn(1)-O(5)、Sn(1)-O(1)分别为0.2188(4) nm、0.2349(4) nm;Sn(2)-O(2)、Sn(2)-O(6)#1分别为0.2193(4) nm、0.2348(4) nm,表明锡原子与配位氧原子间有很强的作用通过羧基氧原子的桥联配位作用,化合物形成一维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