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蒙县他拉哈中心学校校志(完成稿).doc
129页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中心学校校志 第一章 学校机构沿革 第一节 学校简介国民3年(1914年)7月,他拉哈创设女子国民学校1所,女学生52人,女教员1人1932年以前,他拉哈有私熟一所,1932年改为官学,为初高两级小学1938年初级小学改为国民学校,高级小学改为国民优级学校,他拉哈站国民学校和国民优级学校各一所,两所学校有校长2人,教师4人,学生186人左右,开设课程:算术,习字,唱歌,图画等1946年至1955年期间1946年9月实行新学制,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 2年,1950解放初期他拉哈为八区,1951年划为兴安、布拉和、他拉哈三个乡,文教助理管理学校,三乡共有九所小学,分别是1945年8月成立的他拉哈完全小学,后于1950年3月改名为他拉哈中心小学,1946年成立的兴平小学,1948年8月成立的安平蒙古族小学,1948年3月成立的喇嘛仓蒙古族小学,1948年8月成立的新华小学,1948年8月成立的吴家小学(1949年改名为六家子蒙古族小学),1949年10月成立的庆平小学,1950年2月成立的昌平小学 ,1951年2月成立的康太小学,1950年7月成立的哈拉海网点校。
当时学生数每年平均700人左右,教师共有35人,开设课程有算术、图画、唱歌、常识、政治、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蒙古小学增设蒙文课,1949年至1958年小学执行四二分段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二年1956年至1966年期间1958年3月三乡合并成立了他拉哈公社,同年8月,杜蒙县在他拉哈成立了县第三中学,每年招收两个班,学生数年均100人左右,第一任校长包忠堂,第二任校长张辉,第三任校长王喜信,第四任校长石海军主任李振华,夏福新,沈士新全县各乡相继成立中心校管理本乡教育教学工作,当时他拉哈成立了教育科,负责他拉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时他拉哈公社有十所小学和四所网点校:中心小学,庆平小学,昌平小学,喇嘛仓小学,安平蒙古小学,康太小学,1956年新华小学改名为布拉和蒙古族小学,六家子蒙古族小学,兴平小学,1964年3月撤消康太小学,成立了康平小学和太平小学,网点校:1950年7月成立的哈拉海网点校,1957年7月成立的牛家窝棚网点校,1958年7月成立的东地房子网点校,1964年8月成立的中心小学网点校,学生数年均达2000人左右,教师102人,开设课程:语文,算术,政治,常识,图画,唱歌,体育,地理,历史。
蒙古族小学增设蒙语文课1958年至1968年中小学执行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1966年至1976年期间1966年爆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拉哈学校也和全国各地的学校一样,停课闹革命,荒废了学生的学业,但他拉哈各学校还是“坚持教学生文化知识,坚守教育底线”和“坚持劳动锻炼,秉承艰苦奋斗精神”1968年3月他拉哈成立了文卫组,负责他拉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同年8月升平小学、永平小学正式成立了,原中心小学撤消当时有小学十一所:升平小学,永平小学,庆平小学,昌平小学,喇嘛仓小学,兴平小学,安平蒙古族小学 ,布拉和蒙古族小学,六家子蒙古族小学,康平小学,太平小学网点校四所:中心小学网点校,哈拉海网点校,牛家窝棚网点校,东地房子网点校,年均学生数为2500人左右,教师149人,开设课程:语文,算术,美术,音乐,体育,地理,历史,蒙古族学校增设蒙文课,1968至1981年中小学执行九年一贯制,即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968年3月部分村级小学开始办初中(戴帽),县第三中学并入他拉哈农业中学归地方管理,改名为红卫中学,先后学校革委会主任有王凯荣,陈维舟,李复书,徐洪清10月,贫宣队进入学校,对学校实行管理和领导,同月部分教师下放到生产队当社员接受再教育。
1975年8月开展所谓教育革命大辩论,学朝阳,开门办学,3月安平蒙古族小学,六家子蒙古族小学,康平小学办起了高中班(戴帽),1976年3月,根据上级精神,贫下中农进学校,教师与社员对流他拉哈公社办起了“五七”大学,收学生50人左右,是各大队选送的,当时书记王玉贵,校长张玉岐,任教教师:王广田,杜兴州,曹喜荣,徐洪清等人,后来仅一年多时间就解散了1976年至1986年期间,他拉哈教育开始发展和恢复学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教师恢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学校开始抓普及和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同时结合学校的三风一训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校训:文明,勤奋,健康,向上校风:奋发,学习,刻苦,认真班风:诚实,团结,拼搏,进取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善教1976年9月至1978年8月,他拉哈教育还是以文卫组的形式领导中小学、学前的教育教学工作,1978年9月文卫组更名为中心校乡中心校下辖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1984年2月恢复成立了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十四所,分别为:升平小学,永平小学,康平小学,庆平小学,昌平小学,太平小学,兴平小学,治平小学,山湾蒙古族小学,九家子小学,安平蒙古族小学,布拉和蒙古族小学,哈拉海小学,六家子蒙古族小学。
全乡小学生数年均达3000人左右,初高中学生人数年均1000人左右,小学教师204人,其中民办教师112人,代课教师8人开设科目:小学,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劳动,音乐,美术,体育,农业常识等学科蒙古族小学增设蒙文1981年至1985年中小学执行五三制,即小学五年,初中三年1986年至2003年期间1986年他拉哈由乡改镇,中心校负责全镇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等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政府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当地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当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1994年全镇下设十四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同年7月,将升平小学,永平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同年9月成了他拉哈成人职业学校,中心校管辖27所中小学幼儿园:中学,成职学校(1998年12月成职学校并入中学)1993年8月成立他拉哈蒙古族幼儿园,中心小学,庆平小学,昌平小学,山湾小学,兴平小学,治平小学,安平蒙古族小学,哈拉海小学,太平小学(团县委1999年为太平村新建一所福和希望小学,1998年8月原太平小学搬入新校舍改名为福和希望小学),九家子小学,康平小学,布拉和蒙古族小学,六家子蒙古族小学,西地房子网点校,四家子网点校,后官地网点校,东地房子网点校,孙宝地房子网点校,查干温都网点校,英格地房子网点校,何家窑网点校,吴家窑网点校,划界网点校,毛都西那网点校,各村小,中心小学都开办了学前班,每个村校一个班配一名幼儿教师。
中心小学班额大,配两名幼儿教师,年均学前生数280名,小学年均学生数2000左右,班数年均111个班,教师201人,其中民办教师74人小学低年级开设课程: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地方课,校本课等科,蒙古族小学增设蒙文1985年至1993年中小学执行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1993年至1998年中小学执行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合村并校,各网点并到所在村的村级小学,另外有三所村小学并入其它相邻学校哈拉海小学并入安平蒙古族小学 ,治平小学并入兴平小学,太平福和希望小学并入康平小学2003年1月中学归属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中心校下辖学校有:中心小学,庆平小学,昌平小学,山湾蒙古族小学,兴平小学,安平蒙古族小学,康平小学,六家子蒙古族小学,布拉和蒙古族网点校(2003年4月归六家子管理),蒙古族中心幼儿园2003年小学在校生1457人,班数69个,教师114人,学前班学生数131人,班数8个,教师8人,幼儿园学生数98人,班数6个,教师21人,小学开设课程同上,学前班开设语言,计算,图画,唱歌,活动等科。
这期间网点校并入的学校都有通勤学生食堂和通勤学生车,免费坐车和午间用餐,县政府为通勤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使网点校学生享受到了先进的学习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中心校对各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规范行动,学会负责,团结一致,共创辉煌!工作目标:踏踏实实办特色学校,勤勤恳恳育合格人才管理理念:唯真,唯实,唯新,唯美校训:厚德,育能,博学,创新校风:文明,守纪,尚美,弘毅班风:竟争,互助,共同进步教风:踏实,严谨,勤奋,标新2003年至2016年,2003年9月中心校并入中心小学,更名为中心学校,负责他拉哈镇小学和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响应国家集中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号召,中心学校开始撤并村级小学,2006年10月布拉和分校撤并到六家子蒙古族小学,2008年6月山湾蒙古族小学并入昌平小学,2008年6月九家子小学并入中心学校2008年9月安平 蒙古族小学并入中心学校,2010年4月昌平小学并入中心学校,2010年9月康平小学并入中心学校,,2011年9月庆平小学并入中心学校, 2012年9月兴平小学并入中心学校,2012年12月六家子蒙古族小学并入中心学校目前,他拉哈村级学校全部撤并,撤并后只有两所村级幼儿园:兴平幼儿园,六家子幼儿园。
他拉哈中心学校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已经成为全县乡镇中心学校第一大校,目前全校学生853人,校外住宿367人,校内住宿80人,每天往返通勤学生117人,通勤校车14辆,私家通勤车67辆,班级数19个,小学教职工总数100人,其中:校长兼书记1人,副校长4人(其中1人兼幼儿园园长),教导主任1人,政教主任1人,后勤主任1人,工会主席兼团书记1人,大队员1人,副书记1人,教学人员49人,教辅人员4人,后勤人员36人开设课程(1——2)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地方课,校本课等科3——5):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地方课,校本课,写字等科1——5)年级蒙古族学生学习蒙文课1998年至2009年中小学执行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2009年至2016年中小学执行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幼儿园教职工数26人,其中:园长1人(兼),副园长1人,保健员1人,教师10人,保育员10人,后勤人员4人,在园幼儿数100人,班级数6个,大班3个,中班2个,小班1个开设课程:语言,计算,音乐,绘画,手工课等国家对基础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他拉哈中心学校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和进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三风一训”,并加以实施落实。
校风:将激情投入工作,把希望散向学生教风:我教我学,我学我教学风:乐学,想学,主动学校训:为孩子编织幸福的未来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贯彻执行,将标志着我国普及基础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为多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法可依,使广大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加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心校规定每年的3月份,9月份两次对全镇及初等义务教育情况 进行大检查,并于1987年接授齐齐哈尔市的普教检查验收,初步定为““普及初等教育”合格单位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三个百分之百,毕业率为85%以上1987年贯彻落实教育部《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1988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学日常行为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