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物电共振治疗常用穴位详解.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24339061
  • 上传时间:2023-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物电共振治疗常用穴位详解 1.百会穴【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惊悸,健忘,高血压,低血压,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症,癔病,耳鸣,失眠,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取穴方法】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名解】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本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2.风府穴        【主治疾病】癫狂,痫症,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取穴方法】人体风府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名解】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 3.大椎穴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症,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取穴方法】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名解】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4.命门穴        【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取穴方法】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下        【名解】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5.长强穴        【主治疾病】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疮,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取穴方法】长强穴位于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名解】长强长,长久也强,强盛也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  6.环跳穴(2处)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名解】环跳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 7. 委中穴(2处)       【主治疾病】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取穴方法】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名解】委中。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8.承山穴(2处)      【主治疾病】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      【取穴方法】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名解】承山承,承受、承托山,土石之大堆,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9.足三里穴(2处)        【主治疾病】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名解】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10.肩井穴(2处)       【主治疾病】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取穴方法】该穴位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名解】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11.曲池穴(2处)       【主治疾病】古代记述:伤寒温病、暑热、口干、心痛、心悸、逆气、呕吐、惊厥、身热、烦心、善摇头、咳喘、痧症、臂肘手腕不时动摇、丹毒、疔疮、疖。

              近人报道: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胃肠炎、中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肘窝囊肿      【取穴方法】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名解】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12.合谷穴(2处)       【主治疾病】古代记述:中风口噤、口眼歪斜、热病汗不出、多汗、经闭、头痛、目翳、目痛、鼻衄、耳聋、牙痛、面浮、喉痹、指挛、臂痛、疥疮、寒热、疟病、狂易、暗不能言、风疹、心痛、偏正头风、小儿疳眼、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小儿乳娥、下死胎、堕胎、小儿雀目、便秘、痢疾、中暑、痄腮、各种痛症        近人报道:感冒,流行性感冒,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齿神经痛,咽炎,扁桃体炎,吞咽不利,神经衰弱,癔病,前臂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鼻炎,痛经,闭经,滞产,产妇宫缩无力,产后乳少,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关节痛。

             【取穴方法】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名解】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13.膻中穴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名解】膻中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 14.气海穴       【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赢瘦,四肢乏力。

             【取穴方法】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名解】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15.关元穴       【主治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取穴方法】人体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痿、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名解】关元关,关卡也。

      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血海穴血,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水也血海穴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为温热之性血室名意与血海穴同 16.内关穴(2处)       【主治疾病】古代记述:胸痛,胸闷,心痛,胃痛,恶心呕吐,食难下膈,心悸,虚烦,癫狂,善惊恐,心悲,健忘,失智,疟疾,肠鸣泄泻,脱肛,胁肋痛,自汗,腹痛,胸满痞胀,脾胃不和,目昏,目赤黄,腋肿,肘臂挛痛近人报道:冠心病,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要是激动起源失常),高血压,休克,头痛,脑动脉硬化,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跳骤停,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郁症,胃肠炎,妊娠恶阻,肋间神经痛,正中神经损伤,失眠,晕车,晕船,晕机,醉酒       【取穴方法】该穴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此穴道时应要患者采用正从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