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巢湖水资源考察报告.doc
9页巢湖水资源考察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ﻫ ——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 黄青青 ﻫ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092班) 实习时间:202X年6月28日至7月2日 ﻫ 实习地点:巢湖北部地区 ﻫ 指导老师:吕惠进老师 ﻫ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本地质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ﻫ 2、实习任务: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ﻫ (2)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 ﻫ (3)平顶山的“金钉子”; ﻫ (4)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 ﻫ 二、安徽巢湖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 ﻫ 1位置 ﻫ XX市位于XX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XX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 ﻫ 2地貌 ﻫ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开,最高海拔350m,最低20m。
3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 7、8月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月可降到-13度 ﻫ 4资源 ﻫ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ﻫ 巢湖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皖中明珠”之称:800里巢湖烟波浩渺,似“一面宝镜”;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 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 ﻫ 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 ﻫ 三、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情况: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郊巢湖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凤凰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仅20m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
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 ﻫ 四、地质构造 ﻫ 一褶皱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ﻫ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ﻫ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 ﻫ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
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ﻫ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ﻫ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ﻫ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ﻫ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
(2)耙子山小向斜 ﻫ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 ﻫ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ﻫ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 ﻫ 二、断层 ﻫ 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为复杂 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 ﻫ 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 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 ﻫ 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70゜); 第四组ne--sw向断层(45゜左右) ﻫ 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 1、独立石逆断层 ﻫ 凤凰山五通组的底砾岩,仔细观察可看到断层角砾岩、两组节理,我们可知着块"独立石"是由于断层造成的接着量断层要素:①断层面产状313゜∠45゜②下盘124゜∠46゜(d3w)③上盘118゜∠59゜(s2f)④两组节理产状分别为9゜∠40゜、24゜∠64゜,见剖面图4-4 2、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逆断层 马家山向斜的西翼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一带d3w与c1h直接接触不仅缺失了c1j、c1g,而且还缺失了大概100多m的d3w顶部页岩夹砂岩。
判断:可能存在断层 ﻫ 验证接着追踪断层存在的证据,在山的另一侧又看到地层缺失,而且见到了很薄的一层c1j、c1g透镜体从而证实了断层的存在 测量断层要素①上盘(d3w)94゜∠90゜靠上断层面83゜∠85゜②下盘(c1h)337゜∠74゜有牵引构造 ﻫ 五、实习日记: ﻫ 6月28日晚上,出发巢湖 6月29日凌晨,我们到达巢湖 下午,首先我们参观地质实习基地,在老师的解说下了解了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状况巢湖北部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底层区、下扬子底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初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 6月30日早晨,麒麟山山麓 ﻫ 此地属沉积岩,褶皱地貌明显,煤线以下是船山组和黄龙组,煤线以上是七霞组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小型断层,学会判断断层的方法期间老师重点介绍了狮子崖,逆冲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冲沟,主要由断层角砾岩叠置而成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 ﻫ 6月31日早晨,巢湖 巢湖五大淡水湖之一,姥山岛位于巢湖湖心,这便是我们的目的地,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岛屿,也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
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植被丰茂巢湖由波浪和沿岸流作用于岸边陆地而形成的海岸地貌较为典型通过老师介绍了解姆山岛上火山碎屑岩分布广泛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巢湖的美景,感受着这不同于大海,却又有另一番感觉的水景 ﻫ 7月1日早晨,马鞍山和平顶山 这天由于我身体不适没有和大家一起出发,一直在宿舍内休息,平顶山和马鞍山的情况都是通过其他同学拍摄的照片和口述中得到的 ﻫ 吕老师首先教我们如何看地质图与我们所在地质图的方位,在马鞍山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的褶皱现象,这里有倒置褶皱、倾斜褶皱等虽然还不是很懂,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顶山我们看到了断层的岩石特征、地表喀斯特、金钉子,向斜和背斜等 7月2日早晨,我们走路去紫薇洞和王乔洞一路上大家都汗流浃背,但当看到目的地的时候,都很开心这两个洞都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它们明显的不同于双龙洞,是由于气候的原因王乔洞的佛像,紫薇洞的凉爽都给我们流向深刻的印象在王乔洞中有明显的边槽,可看出历史地下河河流运动情况 ﻫ 感悟由于上一学期末的某些误会我们和另一个班级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但在这次时间不长的实践后两班关系一下子好了很多,这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
更多的是对地理科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大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更多的实践知识 ﻫ 这次实践跟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把各自的小脾气小性子都磨去了一些,也让我们和老师们拉近了距离我期待着下次实践的到来 内容总结ﻭ(1)3气候 ﻫ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 ﻫ 7、8月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月可降到-13度ﻪ(2)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3)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4)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