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加几——黄伟丽.docx
3页《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四、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每人13个小棒学具、尺子等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铺垫新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9+1+2= 9+1+3=9+2+1= 9+3+1=(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同学们在做什么吗?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2)重点研究“酸奶”图片提供的问题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②学生交流信息箱子里有9盒酸奶,外面有4盒酸奶,一共有多少盒酸奶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9+4=)出课题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9+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①生1:1、2、3……12、13依次数②生2:从9数到13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④生4:9+1=10,10再加剩下的3盒,一共13盒(3)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把外面1盒酸奶放到箱子里的这一种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1)动手摆一摆①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②学生汇报 9和1凑成10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根小棒呢? 2根可以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③板书计算过程看到9想到()把4分成()和()先算9+()=10再算10+()=()将计算过程记录黑板: 9和1凑成10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在十位上写1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2)看书质疑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圈一圈,写一写 (书P89做一做第1题) ①P89,做一做,第1题,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②要求: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9要添1(把9凑成10 ,再算10加几)(2)巩固练习四、归纳算法(1)课件呈现的算式: ①观察: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吗?②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2)巩固练习(做一做第2题)(机动题) 9 + 1 + 2 = 9 + 1 + 5 = 9 + 1 + 8 = 9 + 3 = 9 + 6 = 9 + 9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