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135页2017(新审定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 一 单 元 准 备 课.3课题:数 一 数 第 1 课时.3课题:比多少 第 2 课时.6第 二 单 元 位 置.9课题:上、下、前、后 第 1 课时.9课题:左、右第2 课时.11课题:练习课 第 3 课时.15第 三 单 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7课题:认 识 1 5 第 1 课时.17课题:比 多 少 第 2 课时.19课题:“第几”第 3 课时.22课题:分 与 合 第 4 课时.25课题:加 法 第 5 课时.28课题:15的加法 第 6 课时.30课题:减 法 第 7 课时.33课题:15以内的减法 第 8 课时.35课题:加 减 法 练 习 课 第 9 课时.37课题:0 的 认 识 第 10课时.39课题:有关的加减法 第 11课时.41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1 2 课时.43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46课题:认 识 立 体 图 形 第 1 课时.46课题:认识图形的练习课第2 课时.48第 五 单 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0课题:6、7 的认识 第 1课时.50课题:6、7 的组成 第 2 课时.53课题:6、7 的加减法 第 3 课时.57课题:用数学 第 4 课时.61课题:6、7 的加减法应用第5 课时.63课题:8、9 的认识 第 6 课时.65课题:8、9 的加减法 第7课时.68课题:用 数 学 第 8 课时.71课题:10的认识 第 9 课时.73课题:10的加减法 第 10课时.76课题:连加、连减 第 1 1 课时.79课题:加减混合 第 1 2 课时.83课题:整理和复习(一)第 13课时.86课题:整理和复习(二)第 1 4 课时.88第 六 单 元1120各数的认识.90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90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第2课时.93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3课时.95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的练习课 第4课时.99课题:数学乐园第5课时.101第七单元认识钟表.104课题:认识整时 第1课时.104课题:认识时间练习课 第2课时.109第 八 单 元2 0以内的进位加法.111课题:9加 几 第1课时.111课题:9加几的练习课 第2课时.114课题:8、7、6加几 第3课时.116课题:8、7、6加几的练习课 第4课时.119课题:5、4、3、2加 几 第5课时.121课题:用数学 第6课时.123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7课时.126第 九 单 元 总 复 习.127课题:复习2 0以 内 的 数 第1课时.127课题:2 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第2课时.129课题:认识图形和钟表 第3课时.131课题:用数学 第4课时.132第一单元准备课课题:数 一 数 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教学难点: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二、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第3页 共135页哪些发现呢?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1)数 出 数 量 是1的事物教师:图中有哪 些 数 量 是1的事物呢?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 样 数 量 只 有1的事物,我 们 都 可 以 用 数 字“1”来表示教 师 出 示 数 字 卡 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 出 数 量 是2的事物教师:下 面 我 们 找 一 找 数 量 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多有些什么?学生汇报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 数 字“2”表示)教 师 出 示 数 字 卡 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3)依 次 数 出 数 量 为310的事物,教 学 方 法 同(1)(2)0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 师 依 次 出 示310的数字卡片4)教师:翻 看 课 本 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 体第4页 共135页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三、反馈完善1.小结数数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预设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2.认 读 110各数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 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学生齐读110各数3.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8 页练习一的第1、2 两题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学生观察,汇报第5 页 共 135页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补 第 一 单 元 准 备 课课题:比 多 少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 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通过操作、观 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在小河边,一群动物正在忙碌着呢!是怎么回事,一起去看 看(出示课本情境图)第6页 共135页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瞧,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给吸引住了房前的石桌上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二、探究新知1.教 学“同样多”1)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它们在干什么?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学生汇报,教师贴兔子头图和砖块图2)教师引导学生看贴示的图片,说明: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正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块一样多板书:同样多)请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意思完整即可)(3)教师:你还能找到图上哪些物体同样多呢?学生观察,个别汇报2 .教 学“多些”“少些”1)教师:请继续看图,有几只小猪?几根木头?学生汇报,教师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2)教师提问:小猪的只数和木头数量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数量不一样)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第7 页 共 135页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3)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三、反馈完善1.全课梳理教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2 .拓展应用1)找课本中还能比较的事物教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小兔和砖块、小猪和木头,大家再在图上找一找,还可以谁和谁比?(2)学具操作。
教师摆5个O,出示要求:摆口,和摆 ,比O少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第3题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勾出:左图是蜜蜂多、花朵少,在蜜蜂后第8页 共135页面打勾;右图是小狗少、骨头多,在小狗后面打勾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怎样做提示学生,因为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因此更要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出公鸡少、鸭子多,在公鸡后面的框里打勾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4题分别数出两种球的数量进行判断,红球少、黄球多,在黄球后面的框里打勾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补第二单元位置课题:上、下、前、后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第9 页 共 135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一一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二、探究新知1.谈话,揭示课题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学生:上、下,前、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个别汇报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第10页 共135页(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各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3)将课本第9 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三、反馈完善1 .完成教材第9 页“做一做二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2.完成教材第1 1 页练习二的第1 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补第二单元位置课题:左、右第2 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第11页 共135页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 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时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回答:右手教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学生回答:左手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一一左、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教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2.认识左右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第12页 共135页呢?学生个别汇报2)教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完成教材第1 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1)教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