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文化格言(共14页).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0688160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六腑以通为补少年进补,老来吃苦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暴怒伤肝,五志化火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氣       --金翼匱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靈樞?五邪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大医精诚.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养生在动,养心在静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用药难,识证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疮大疮小,出头就好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春捂秋冻,无病无痛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痘要结,麻要泄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和一见病医病,医家大忌!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明周慎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仲景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清章虚谷《医门棒喝》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标本病传论》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书寒热》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癥者征也,瘕者假也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癥瘕类》癥瘕与积聚异名同病癥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积聚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积血聚气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清唐容川《血证论》血不利则为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后天资生,纳谷为宝——张锡纯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__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百病多因痰作崇——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怪病是痰,十居***——清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语湿邪为病,缓而难知——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王旭高《王旭高医案》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宝辉《医医小草》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喻昌《寓意草》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周学海《读医随笔》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程杏轩《杏轩医案》1.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先秦 扁鹊 见《医述》-------- 2.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 孙思邈-------- 3.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金 张子和《儒门事亲 卷十四治病》-------- 4.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元 朱震亨《局方发挥》-------- 5.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6.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 7.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8.医之事岂易言哉?非讨论而悉其源,无以施临证之功,非临证而着其效,无以验讨论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医也清 张文燮《医效秘传 张序》-------- 9.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清 陆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