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参赛幻灯-脏腑之间.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4749699
  • 上传时间:2018-06-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0.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 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在病理上,心的搏动与肺的呼吸是相互影响的心肺关系示意图心主行血,有助肺的呼吸肺主呼吸,推动心的行血宗气(二)心与脾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 的相互协同1.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 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 之源病理上,心脾两虚之证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 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 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病理上,或见气虚血瘀,或见气虚失摄的出血 病理:心脾两虚脾主运化,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 有所主 心主行血,促进脾的运化功能心与脾的关系示意图(三)心与肝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 两个 方面1.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行血,肝主藏血,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病理上,可出现心肝血虚证或心肝血瘀证 2.精神情志方面:心血充盈,心神健旺, 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 ,情志畅快,亦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 与肝火亢逆,可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出现 心肝气郁证或心肝火旺证 心与肝的关系示意图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藏血(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四)心与肾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 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 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 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 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 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心肾相交示意图(五)肺与脾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 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并进而化为谷 气清气与谷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与元 气再合为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决定一身之 气的盛衰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 源”之说病理上常见肺脾两虚 2.水液代谢: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 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 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肺与脾的关系示意图水液输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司宣降,输布水液宗气生成:脾化水谷之精,化气上输肺,与吸入清气合 (六)肺与肝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升降协调,对全身 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 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病理状态下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 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 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称为“ 左升太过,右降不及” (七)肺与肾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 个方面1.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 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 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 ;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 肃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其本在肾 ,其标在肺”2.呼吸运动: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肺 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阴阳互资:肺肾阴阳,相互资生肺肾 阳虚,肺肾阴虚 肺与肾的关系示意图维持呼吸: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水液代谢:肺输布水液,肾蒸化水液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肺肾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 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的生理 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布散水谷精微和 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上焦如雾”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 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中焦如沤” 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 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 腑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下 焦如渎” 八)肝与脾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 协调关系1. 饮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消 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转输功能;脾气健旺,运化正常 ,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使 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病理状态下,可见“肝脾不调”、 “土壅木郁”,或湿 热郁蒸肝胆而见黄疸 2. 血液运行: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统 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统摄 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此外,肝不藏血也 与脾不统血同时并见,临床称为“藏统失司” (九)肝与肾 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互滋互 制1.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 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 源互化病理上可见肝肾精血两亏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 疏泄可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 疏泄太过 3.阴阳互滋互制: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 约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 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

      (十)脾与肾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互助及水液代谢方面 1.先天后天相互资生:先天温养激发后天 ,后天补充培育先天 2.水液代谢:脾气运化水液功能的正常发 挥,须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作用的支 持肾主水液输布代谢,又须赖脾气及脾阳 的协助,即所谓“土能制水”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 关系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 合关系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主 要有三:①经脉络属②生理配合③病理相关 (一)心与小肠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之温煦,心 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化 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浓 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其心脉心与小肠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 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二)肺与大肠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 关系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能促进 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大肠传导正常, 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肺与大肠在病变时亦可相互影响肺气壅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可 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

      若大肠实热 ,传导不畅 ,腑气阻滞,也可影响到肺的宣降,出现胸满咳喘 肺与大肠关系示意图肺气肃降,肺津下润,有助于大肠传化糟粕大肠传化通畅,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而利呼吸肺大肠(三)脾与胃1.水谷纳运相得: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 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 也为胃的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及能量 2.气机升降相因: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 相成脾气升则肾气、肝气皆升,胃气降则心气、 肺气皆降,故为脏腑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 3.阴阳燥湿相济:脾为阴脏,以阳气温煦推动用 事,脾阳健则能运化升清,故性喜燥而恶湿;胃为 阳腑,以阴气凉润通降用事,胃阴足则能受纳腐熟 ,故性喜润而恶燥 脾与其他脏腑之间关系肾与其他脏腑之间关系肺与其他脏腑之间关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