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16460585
  • 上传时间:2023-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0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院(系)名称文学与传媒学院专 业 名 称新闻学学生姓名 学号080144049指导教师 完 成 时 间2012年5月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 摘 要:文章通过城市电视台与省级及以上电视媒体的对比,分析城市电视台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地方电视台的本土化的现实需要及优势指出本土化是城市电视台的必然趋势本土化实践在内容上体现为民生新闻类节目,形式上体现为方言新闻节目,有成功范例也存在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做好新闻本土化,从挖掘独家新闻、增加报道深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关键词:本土化;趋势;同质化;媚俗化;发展对策在全球化的理论热潮下,传媒产业化、集团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们对本土化,尤其是对新闻本土化的研究却浅尝辄止媒介取胜,非仅凭规模我国城市电视台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先后经历了兴办高潮和发展壮大阶段,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城市电视台无论是电视台的绝对数量、其开办的各类电视节目的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都远远超过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相关统计数量[1]然而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城市电视台依然难以与省级以上电视台相抗衡。

      此外,来自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压力也极大地削减了城市电视台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新闻本土化实现了扬长避短,强化本土意识,进行本土化定位,将视角放在做大做强本地新闻上,充分利用与发挥地缘上的接近性和心理上的亲近性等优势,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为城市电视台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资料搜集、整合加工、再思考,对本土化的现状、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与方言新闻等节目的本土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对策等一系列的问题,形成独立创新的想法一、 新闻本土化的现状分析(一)本土化释义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资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2]新闻本土化本土化,“本土”,顾名思义,某一区域及区域内长期生活的居民形成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由此构成的民俗文化新闻本土化以新闻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为基础,在发挥和实现这些新闻职能的同时体现本土地域特色,立足当地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风俗文化、风土人情进行新闻报道,服务本土受众二)本土化现状1. 本土化是必然趋势(1)本土化的理论依据在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伦敦戴安娜王妃新生王子这三条新闻之中,电视新闻更关注的是最后一个,这与受众关注的新闻相适应。

      丹拉瑟在其后院篱笆原则理论中指出,“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一个问另一个:今天的重要新闻是什么?结果是她们多半谈论的是王妃的新生婴儿根据后院篱笆原则理论,人们常常对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趣事,富有生活气息的市井新闻感兴趣后院篱笆原为城市电视台走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2)本土化的现实需要电视媒体发展曾一度以央视一家独大,城市电视台从频道、栏目设置到文本及主持人主持风格,也都以省级卫视和央视为蓝本进行模仿,向他们看齐多数情况下扮演着央视传话筒的角色,党政喉舌、政策性宣讲然而他们首先各方面实力薄弱,其次一味模仿,缺乏创新因此在当下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电视台、国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电视发展格局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3]但是城市电视台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争取受众,那么就要关心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而受众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利益相关之事因此,立足本土资源,走本土化发展道路有迫切的现实需要3)本土化的优势地方电视媒体有着央视不具备的优势——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大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使不同地域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产生差异。

      而地域的特色及其差异性正是城市电视台发展的契机所在,利用地域文化差别,彰显地方特色,开发符合观众理解思路和审美品位的电视新闻节目,必能赢得大量本土观众立足本土,向区域、向地方、向本土要特色,致力于服务地方电视观众,把握本土观众,节目策划、制作以及播出体现服务本土,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本土化是一剂良药由此可见本土化是大势所趋,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2.本土化节目战略的实践(1)内容为王——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实践新闻立台是城市电视台发展的根本,当前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新闻内容的竞争新闻以内容为王,走本土化的道路要在新闻内容上下功夫民生新闻应时而生,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鼓舞了各地方电视台以新闻立台的本土化实践的信心各地方电视台开办民生新闻栏目的热情高涨,《南京零距离》、《兰州零距离》、《都市一时间》等城市台开办的新闻栏目凭借着锐意创新、精心的新闻策划与内容开发,占据了当地受众市场的相对优势《直播南京》自开播起便以“百姓心声,声声入耳,南京时事,事事关心”为口号;洛阳电视台《百姓直通车》的一句:“有事你就说!”让人听了倍感亲切,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这些栏目从名称就让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也能看出其新闻立台的栏目定位和服务本土的受众定位。

      [4]以《南京零距离》为例,作为省级媒介的一个品牌栏目,它将节目定位为“将本土资源最大化”,走好了本土化经营的关键一步其栏目本土化的突出特点是,立足国情,顺应主流,新闻传播不仅注重对党政新闻的播出,更注重如何实现百姓关注之事与国家现行政策的对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党的各项政策以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所体现出的民本取向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视角,记录着百姓生活,充当着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的第三者,新闻报道不再是单纯客观报道、冷静记录,做旁观的第三者通过新闻服务、传媒的作用,帮老百姓解决可以解决的生活问题,完成了“传递政府声音,反映市民心声”的媒体使命《南京零距离》以南京城百姓为受众主体,瞄准本土,利用地利与人和,变劣势为优势,实现地方电视台的成功突围,其基本策略就是新闻的本地化,新闻报道一改政治话语老套僵化、叙事风格严肃宏大的新闻传统,代之以浓厚的人文关怀,本身就向受众传递着新闻工作者自觉的本土意识,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兼顾了媒体市场化运作及其社会责任同时它极大程度地凝聚着地方电视观众,维系着地域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构建城市认同,因此受到地方观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5](2)形式创新——方言新闻栏目层出不穷本土化在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上,最明显的体现是方言新闻它与民生新闻在本质和思路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民本取向,是民生新闻的拓展和延伸,也成为城市电视台流行并广泛采用的新闻节目形式我国方言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新闻节目利用我国地域广、方言众多的优势,采用方言进行新闻播报,这种方言新闻节目早在上世纪末已经出现,收视率较高,但总的来说影响不是很大近几年,全国方言类新闻节目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地方电视台开办的方言类新闻栏目大概有20个左右[6]统计如下: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南京电视台《听我韶韶》昆明电视台《我挨你说》无锡电视台《阿祸聊斋》苏州电视台《天天山海经》、《苏阿姨谈家常》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徐州电视台《新闻直通车》绍兴电视台《师爷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义呜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济南电视台《有么说么》长沙电视台《我米讲新闻》乐清电视台《佧你讲新闻》成都电视台《东说两说》郑州电视台《有啥说啥》厦门电视台《新闻讲讲讲》泉州电视台《方言播报》山东电视台《拉呱》云南电视台《大口马牙》方言新闻节目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其对语言的运用上,方言作为某一特定区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同本土群众有着天然亲近感。

      说着家乡话,讲老百姓自己的事,易引起本地受众的共鸣,使受众产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之情和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珠江三角洲乃至粤东、粤西和广西部分地区,人们普遍使用广州话,有着不可比拟的亲和力电视观众从语言习惯出发,在新闻中听到新闻报道采用自己平日使用的语言,带着熟悉的乡音,会感到十分亲切自然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接受经过“翻译”的普通话新闻节目如果要改变这种语言习惯,则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期此外,针对社会新风或是歪风邪气,面对本土观众,主持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会更为酣畅,与受众情感交流的渠道也更为畅通,受众喜爱某一个电视节目才会更乐于参与其中,受众的参与及意见的反馈充分体现了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和互动性方言新闻的本土化实践的创新之处表现在采用方言播报,多反映民生新闻,在本质上同民生新闻是相通的所以方言新闻节目呈现出与民生新闻相结合、相融合的发展态势二、从现状看问题(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传播的同质化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传媒市场上大量信息产品风格接近、形式相仿、内容雷同一地区一天中发生的民生事件是有限的,大量媒体拥挤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时段和区域内争相开发民生新闻资源,将零碎、琐屑甚至毫无新闻价值的内容一股脑地推到观众面前。

      零距离”的成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创办民生新闻栏目的浪潮,但地方台的盲目跟风模仿,使栏目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从长远看,这不仅影响电视新闻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也削弱了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使竞争恶化,导致传媒市场的混乱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在取材本土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媒介提供信息背后的价值取向,衡量新闻价值的大小,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避免资源浪费,新闻供给流于形式,千台一面[7](二)低俗化倾向凸显本土取材和区域特色是地方电视台新闻本土化的显著优势,城市电视新闻关注本土、关注民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拉近与受众距离,增强亲近感,本土化新闻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和平民化也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地方台过于关注当地市民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争吵打架、矛盾纠纷、被盗被骗、污水、垃圾、火灾、车祸等报道形成电视荧屏新的视觉污染,哗众取宠,“生活气息”过于浓厚,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挖掘电视新闻纠缠于低端竞争,危及地方台的生存和发展在不该有或应少有娱乐成分的新闻,尤其是硬新闻中,加入了过多娱乐化的因素,只为满足受众窥私猎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把握不好“度”,本土化走进了过度娱乐化的误区短时间内似乎迎合了受众的口味,但庸俗、媚俗的电视新闻长时间也会造成观众审美疲劳,而使地方台失去长期竞争力。

      这种放弃原则地融入百姓生活的报道方式、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使电视新闻陷入一个低俗的境地,最终导致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媒体形象大打折扣[8] (三)过度依赖方言危害突出方言作为一个区域使用的语言,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有一些符合当地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的谚语、俚语,它们在实现新闻本土化,贴近受众时发挥着特殊作用但是新闻本土化不能简单等同于“本地话”,方言新闻也并非是本土化的必须采用的形式方言新闻播报,新闻主角是平民,主持人也去明星化,通常由当地百姓来担当演播室的“说书评书者”但是首先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宣传着语言规范,虽本土观众同样是新闻传播的大众,如此使观众失去了汉语语言学习规范的机会和平台,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和语言规范的形成其次,当下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各地区人群融汇交流带来了语言和文化上的交流外来人口不熟悉当地人使用的语言,对方言新闻节目更不理解,无形中切断了不懂方言的人获得信息的纽带,使方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文化产品对外来人口产生了排他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当大家都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时候,信息的交流是畅通无阻的但在用方言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预测试卷三.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模拟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模拟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一.docx 2023年通信工程师《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试题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试题精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五.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模拟试卷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