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读为本 培养语感教育理论论文.doc
3页以读为本 培养语感_教育理论论文语感是人对语言直接、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培养语感尤为重要因为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语感的: 一、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言 语感能力是一种修养,是经过长期、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的色彩的比较直觉和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语文能力,首先要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的能力,感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奥妙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坚持做到一日一诗,或一句名言、警句,一周一篇文章的阅读,让他们在读中感悟、理解语言因为我认为读书如赏花,每种花都有各自的妙处只有通过多读、大量阅读,才能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其次是背诵,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名诗名篇背诵是诵读的积累,随着诵读的遍数增加而达到背诵,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也会逐渐加深,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因此,诵读和背诵是感悟语言的重要方式,同时对写作也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杜甫的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正说明在语言积累下,感悟语言后的妙处吗? 二、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要从声音上品味。
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在朗读中思考,在吟诵中品味,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迸发出强烈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灰雀》中列宁没有看见灰雀问小男孩说:“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第一句应带有疑问地读;第二句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要读出列宁在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觉悟,以情育人第三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应读出列宁对灰雀爱护、惋惜的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读,使学生体会到了句子的深刻含义,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三、在表达运用中强化语感 在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如:在口语交际课中引进读写,安排一定时间阅读口语教材或让学生自己拟写发言提纲阅读教学中可围绕课文进行问答或谈读后感。
在写作课运笔之前进行审题,构思、讨论另外,还可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的机会 当前,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感训练,已开始得到重视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作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的意义尚认识不足且缺少可操作的方法其实,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重在运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感训练意识,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种种语病有敏锐的发现能力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纠正学生语病上的功力常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作文中的有些语句,从“语言通顺,连贯”的要求上是看不到毛病的,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有一句话:“我写的许多文章还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呢这句话语句通顺,意思明白,看似无可挑剔,而贾老师却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改后,原句变成“我的不少习作还刊登在报纸上呢”这样的训练对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得体感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应遵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式与 发展 的阶段性特点低年级主要是口语的规范化训练,其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朗读课文,用规范的书面语去改造,规范学生的口语;二是通过口语交际训练。
到三年级开始习作时,除了进行句段训练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书面语表达的规范性要求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写完作文后,从语感训练的角度看,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念自己的作文,教师作及时的点拨叶至善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作文时曾 总结 了两点:一是每天“随便”写一点东西;其二,是写好以后,多朗读,多修改这样,既培养了语感,又修改了作文,做到了“一举两得” 四、在调动感官中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特别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下转第61页)](上接第59页)用中提高 1.画一画 课文《路旁的橡树》中马蹄形公路的修建,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画出马蹄形路示意图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体会筑路工人因为保护橡树而修的马蹄形公路的高尚的心还有课文《七色花》中,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质疑,板书出七色花七片花瓣的不同颜色及珍妮怎样使用这七片花瓣从而使学生在感官下,一目了然地知道了珍妮七片花瓣中青色花瓣用得最有意义,让学生体会出要想永远得到快乐,就要先给别人带去快乐这堂教学课中可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动作用,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动手画花瓣,并结合说、想、看,既加强了语感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说一说 语感的培养除了以上这些隐形交流外,还需要学生经常处于语言之中、进行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复述、讨论、争辩、回答问题都是训练语感的手段如在《小摄影师》中,让学生续说《小摄影师》,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这种多形态交往感知语言,熟悉语言,正确使用语言,才能提高语感的敏锐性 五、在比较中培养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法,可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中,“抽出”为什么不可以换成“长出”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抽出”与“长出”比较,经过品读,学生辨析出“抽出”体会出了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一分句语言的重复还有“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些句子中,我在教学时同样让学生把“封”换成“遮”,“飞舞”换成“飘落”学生通过比较,品读出了“封”字更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飞舞”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还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从而反映出了小兴安岭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总之,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效果,而是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