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多校区图书馆人员梯队管理体系构建-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6873551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4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多校区图书馆人员梯队管理体系构建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王红马文飞丁媛(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4)[Reference]从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一校、两地、三校区、四馆舍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多校区分馆人员管理运行的现状,针对图书馆业务内涵发生的变化、人才队伍储备不足等队伍建设问题,从设计与管理两方面提出了多校区图书馆人员梯队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对大连理工大学多校区图书馆今后人员梯队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Keys]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梯队建设[分类号]G251.621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管理走向计算机数字管理,以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和工作人员知识专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使得高校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信息,这对以知识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图书馆人员队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展至今,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四馆舍的格局,如何在多分馆的管理模式下建设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并能适应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结构合理的图书馆人员梯队管理体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不同校区分馆的读者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 多校区图书馆人员梯队管理体系提出的背景1.1 多校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当时称为大连工学院图书馆,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1963年在凌水河校区建成8370平方米的独立馆舍;1988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1999年建成并搬迁至现在的伯川图书馆,面积两万平方米;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大连市开发区设立软件学院,为适应学校发展,位于开发区校区的软件学院图书馆建立,面积1.7万平方米;2009年,学校进行扩建,自主校区向西扩充,开发、建设与主校区相连的西部校区,并在西部校区建立令希图书馆,面积3万平方米;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正式设立盘锦校区,盘锦校区图书馆随之建立,面积1.6万平方米至此,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一校——大连理工大学,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校区——主校区(远主校区和与之相连的西部校区共同划分为主校区)、开发区校区和盘锦校区,四馆舍——伯川图书馆、令希图书馆、软件学院图书馆和盘锦校区图书馆的现状和格局,总面积8.3万平方米,服务对象4万余人多校区图书馆的不断建立,使得图书馆馆舍总面积不断扩大,地理位置相对分散,服务对象逐渐增多。

      而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没有随之增加为解决人员紧张的困难和问题,图书馆补充了临时工(劳务派遣)、学生管理员及志愿者服务队,依托他们来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这样,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呈现出多元化人员构成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好地规划、协调不同层次工作人员的工作,以此来适应和促进图书馆未来发展,是图书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馆舍的扩大、空间上的分离、读者数量的增多、工作人员日渐多元化则是促使人员梯队管理体系构建的外在因素1.2 图书馆服务内涵的变化近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移动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云图书馆等新理念不断涌现,高端的自助服务逐渐介入,这些因素都在冲击着高校图书馆,悄然改变着图书馆的传统定位、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及管理方式,也正在不断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内涵随着文献资源载体由p-first到e-first再到e-only的发展趋势变化,图书馆工作也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到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阶段,传统服务方式正逐步向信息化服务方式倾斜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已被广泛应用;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最重要的方式和内容之一;文献资源的整合和深度揭示作用更加凸显;高端学科服务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高端服务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提升。

      随着对科研竞争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端图情分析越来越成为学校决策(智库)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正逐步加强综上所述,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使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特点,图书馆工作的层次性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核心业务工作、次核心业务工作、一般性工作和辅助性工作等几个层次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业务工作的层次化构建人员层次化服务梯队就成为必然需求图书馆工作内涵发生改变,服务工作层次化不断扩大是促使多元化人员梯队体系构建的内在因素2 多校区图书馆人员结构及管理现状管理模式上,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多分馆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学校校区规划和学科分布来布局图书馆的文献和服务即文献分藏、读者分流、管理统一、服务共建、资源共享、功能扩展,在全校实现文献布局、文献建设、自动化系统、资源利用、读者服务、读者培训、业务培训的统一协调组织结构上,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管理方式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3个校区的4个馆舍由一套领导班子进行统一管理,下设多个部门伯川馆是总馆,令希馆和伯川馆同属一个校区,在管理上完全实行平行化管理,可将令希馆看作是总馆面积的延伸,馆员只是在空间上分隔在两个馆舍工作,其他均无差别。

      软件学院图书馆和盘锦校区图书馆为分馆,空间上距离较远人员结构上,根据学校定编人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为125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图书馆实际在编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为107人其中男馆员21人,女馆员86人,男馆员占总人数比例的19.6%男女比例明显失衡而且,图书馆正在并已经进入馆内人员退休高峰期据统计,按照国家现行退休政策,2010~2020年10年间,图书馆将有65名工作人员退休,每年退休人员6-7名,但为了平衡男女比例,又为符合学校整体进人在学历等方面的“高门槛”,图书馆补充进人的数量为平均每年1-2名而这10年间,正是拥有4个分馆的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经过扩建、磨合而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单靠正式馆员的力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学生管理员和志愿者已经成为图书馆人员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 年12 月31日,图书馆拥有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28人,学生管理员122人,志愿者服务队800人综上所述,图书馆面积成倍扩展、现有工作人员储备不足的现实矛盾是实行人员梯队管理的必然需求3 人员梯队管理体系的设计3.1 人员梯队管理体系的定位人员梯队管理体系构建的定位实际上是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定位,图书馆人员梯队建设事关图书馆发展建设。

      图书馆工作内涵的变化,业务工作的重组已成为必然,图书馆业务工作也逐渐层次化、多元化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大致可分为核心业务工作、次核心业务工作、一般业务工作和辅助性工作4个方面针对业务工作的内容和层次,可将图书馆工作岗位对应分为核心业务岗位、次核心业务岗位、一般业务岗位和辅助性岗位4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工作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包括正式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员和志愿者服务队正式工作人员中,那些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并具有专业背景或专业技术的业务骨干应成为馆内核心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作为图书馆学术及服务的领航者,他们的知识结构具有多样性和专深性相结合的特点,善于发现、思考、研究并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度较大的业务问题,并且能够参与科学研究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核心业务骨干的优势,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图书馆业务针对性的专家学者由此可见,人员梯队体系最高级别应该是由一批能够代表图书馆学术性和服务性的复合型资深馆员组成,为读者提供各种深层次、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图书馆次核心工作一般包括图书馆常规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业务工作及服务工作,主要包括网络技术与维护工作、文献采访分编典藏、参考咨询工作、数据库管理和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读者培训工作、资源宣传工作、文献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这些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及服务工作的主体,将由正式工作人员中具有一定职称级别、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图书馆一般性工作主要包括日常事务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阅览室管理、书刊上架等,由正式员工中的一般工作人员完成,临时工作人员辅助完成即可图书馆辅助性工作指那些技术含量低,并且是大量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如文献整理、文献修补、值晚班、阅览秩序的维护、阅览室的环境卫生等工作这些辅助性工作则应完全由临时工、学生管理员来完成,部分集中性的劳动则由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突击完成3.2 人员梯队管理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分类、分层级”的原则是建立人才梯队管理体系的根本若要最大化地发挥梯队的优势力量,增强协同服务的能力,就要科学地设计梯队结构,层级人数的分布及比例要科学、合理从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进一步整合、完善正式员工、临时工、学生工、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层次化服务体系,关键是根据图书馆不断变化的工作内涵设计好梯队结构及各个层级岗位人员比例,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首先,不同类别的工作人员数量比例要科学合理,每一类别、层级的工作人员数量要与其所对应的图书馆各层级工作量相适应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目前在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人员梯队体系中,全部的核心业务、次核心业务以及大多数一般性业务均由正式员工来完成,因此正式工数量应占较大比例;临时工负责协助开展一般性业务工作,工作量相对较小,人数上应占较小比例;学生工和志愿者团队同样承担辅助性工作,虽工作量较小,但由于是兼职,人均工作时间较少,因此人员可按需求适当调整。

      目前本馆第一梯队正式员工107人,第二梯队临时工28人,第三梯队学生管理员122人,第四梯队志愿者服务队800人由于志愿者工作为临时性质,无计划性和固定性,暂不计入人员配比统计前3个梯队人员比例约为4∶1∶4,人员配比与业务量总体上相适应其次,正式员工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承担着图书馆全部重要业务工作,因此,将正式员工按照类型和业务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梯队划分,有利于图书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一般来说,图书馆核心工作和次核心工作岗位的数量应达到总岗位数量的80%以上,一般性工作岗位应不高于总岗位数量的20%目前,图书馆正式员工在核心业务岗、次核心业务岗、一般工作岗的结构比例是3∶5∶2在众多典型战役的战术布阵中,采取黄金分割的数学比例进行分梯队实施进攻时往往能发挥军队的优势力量,第一梯队的兵力约占总兵力的2/3,第二梯队约占1/3在第一梯队中,主攻方向的兵力通常为第一梯队总兵力的2/3,助攻方向则为1/3以此类推,以三级梯队结构为例,级别从高到低的岗位数量分布的合理比例应为2∶5∶3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的梯队结构虽较为科学,但仍存在优化的空间4 人员梯队管理体系的动态管理4.1 加强人员梯队管理的制度建设科学、健全的制度是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人员梯队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制度上要明确各岗位职责图书馆要根据事业发展方向和实际需要,按需设岗,并对业务、管理、服务的岗位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描述,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和重心应都在岗位和岗位职责中得到体现其次,将梯队管理、分层设岗等管理方式制度化根据岗位所含的工作内容、技术含量、复杂性和研究性等不同,对岗位进行层次化区分,增加研究型岗位、高层次服务岗位的设置,给更多的人提供做创造性工作的空间,那些业务能力强、积极进取的人员要在岗位中得到体现,使图书馆工作和多层次的人员梯队体系有机结合起来4.2 完善人员梯队管理激励机制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对人员管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如西安交大图书馆将人员分成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两个层级;同济大学图书馆按需科学设岗,完全按照岗位进行动态聘任2006年起,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在人员管理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