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传染病学:麻疹.ppt
25页麻 疹 measles,麻疹发展史,1911年 证实麻疹病毒是一种滤过病毒 1954年 分离出麻疹病毒 1963年 麻疹疫苗研制成功 1965年 我国麻疹疫苗研制成功,我国麻疹流行状况,解放前麻疹发病率为5000/10万; 建国初期麻疹发病率为1000/10万; 麻疹疫苗普种后发病率为1035/10万; 2011年麻疹发病率7.5/100万(9976); 2012年麻疹发病率的目标为1/100万;,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1960-1996麻疹住院病例数,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2000-2012麻疹住院病例数,为什么我国要实行麻疹强化免疫?,2005年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为1/100万以下; 2009年的麻疹发病率30/100万; 2010年的麻疹强化免涉及近9000万儿童,接种年龄8月-14岁,接种率达到95%; 麻疹强化免疫是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和主要策略病原学 (etiology),分类 血清型 理化特性 存在部位,measles virus,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传 染 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呼吸道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 久免疫 流行特征 6月5岁为发病高峰, 好发于 冬春季节。
接种前 接种后 流行周期 2-3年大流行一次 周期消失 散发为主 好发年龄 6月5岁 发病年龄向前、后推移 临床类型 典型病例为主 轻型、不典型病例增多 重型病例较多 重型病例减少 并发症多 并发症减少 病死率高 病死率明显减低,疫苗接种前后麻疹流行变迁,发病机制(pathophysiolgy),麻疹病毒,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殖,血,靶器官(脾、肺、肝脏、肾脏、皮肤 、结膜、消化道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持续6-7周),血,呼吸道 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形成 皮肤 皮疹(斑丘疹、脱屑、色素沉着) 口腔粘膜 微小分泌腺发炎,伴局部细胞浸润和坏死,形 成麻疹粘膜斑 其他,病 理(pathology),多核巨细胞(高倍镜),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前驱期(出疹前期) 34天 发热 呼吸道卡它症状(上呼吸道炎和眼结合膜炎)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 其它 出疹期 35天 发热 呼吸道炎 皮疹 (形态、顺序、时间) 麻疹面容 其它,恢复期 35天 全身症状 皮疹消退 脱屑 色素沉着,麻疹面容,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麻疹红色斑丘疹,麻疹皮疹在耳后的分布 (出疹第一天),麻疹皮疹在 手掌、脚掌的分布 (出疹第三天),其它类型麻疹,轻型麻疹 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 重型麻疹 多见于伴有严重感染 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成人麻疹,实验室检查(lab studies ),多核巨细胞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分离,并发症(Complications),肺炎 喉炎 脑炎 结核病恶化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营养障碍,诊 断(diagnosis),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前驱期 麻疹粘膜斑 出疹期 皮疹形态、出疹时间、顺序及与发热的关系 恢复期 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differntial diagnosis ),风疹 幼儿急疹 肠道病毒感染,预 后(prognosis),并发症 基础疾病,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预 防(prevention),治 疗 (treatment),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总 结 (Summary),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见于6月-5岁儿童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麻疹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麻疹根据病程进一步分为三期麻疹粘膜班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出疹期重点是皮疹的形态、分布、及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恢复期重点是观察色素沉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脑炎、结核病恶化、营养不良隔离期为出疹后5天,一旦有并发症隔离10天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麻疹的治疗重点是合理护理和并发症的治疗思考题,疫苗接种后麻疹流行病学发生了哪些变化? 麻疹早期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麻疹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