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清静经释义.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清静经释义 清 静 经 释 义 黄庭禅创办人 张庆祥 着 清静经本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清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歼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既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扰烦扰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满,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第一章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老子在清静经一开头,先要报告我们天地万物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在生化着一切,有股能量在摸得到、看得到的形象之外,也在目前科学所能检验的范围之外,但它却生化出世上全体的万物,万物都是根据牠所赐予的造化规矩才能生生不息的 现代的教导让好多人只相信科学所能见到的事物,举凡现代科学还没有才能证明的事,都说是「没根据的!」或说是「不科学的!」然而人类自称的「科技尖端」真的是万能了吗?真的能看到宇宙全体的真理了吗?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假设把地球从生到灭的寿命比喻为一天,那么人类拥有科技的时间,也不过才展现在两秒钟前的事罢了!这两秒钟的科技进展毕竟是「尖端」?还是照旧在幼儿园的阶段呢?仅仅只是这样的阶段,却把不能证明的事都说是「不科学」、「不存在」是否犯了放荡的毛病呢? 就像人类的「爱」吧,这个字从人的外表上是看不见的,纵然开刀也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可以说「爱」都是「没根据」、「不存在」的吗?不行的,由于虽然检查不到,看不到、画不出来,可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身中感觉的,你也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表情、行为等,感觉到一个人的内在有着浓浓的「爱」存在着!所以不要以为眼睛看不到,或科学检验不到的东西,就说它必然不存在。
持这种看法的人,本身就分外不科学 「大道」虽然在形象外,但它主宰着一切,它甚至生育着天地「生育」是万物中一种永不停息的造化过程,凡物都在不停的变化,都在由这个现象变化到达另外一个现象的过程中,这个变化过程简称为「生育」大道分分秒秒都在永不停息的造化着世上的万物,老子用「生育」来表达这个妙不成言的过程 而这个生育过程是如此的细致,好比我们都由一个简朴的细胞开头分裂出来的,而结果竟能分裂到一样有四肢、有头脑、眼睛、鼻子,且都长在同一个位置?聪明的人查看到这个现象,都会知道其中必然有一个东西在后面主宰、操纵着人类一切的造化方向,不然如何能造化出完全一致,且如此细致的结果来呢!那个无形却能操纵着万物造化方向的主体,古人称它为 「道」而这个「道」的造化规矩赋降在万物的身上时称为「性」 此处老子用「天地」这两个字,是以万物之最大者来做个对比意思是说,连这么大的天地都还是由无形的大道所生育的,那么由天地所蕴化的那些微小的人或物还用说吗?当然他们也是由大道所生化出来的!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日月」是阴阳之最大者形体之最大者就在天地,而阴阳之最大者那么在日月这日月之所以运行不紊,其所依靠的,也是隐匿在大道里面那个不变的法那么。
「无情」是无私的意思,是不假造作思量,也不会偏袒谁,很自然就会发生的一种变化规矩犹如物理化学的规矩一样,它不会偏袒谁,任何人依照确定的条件去测验,都会获致一致的答案在验室里,假设你将一滴水滴进整桶的盐酸里面,连忙会爆炸!坏人去滴会爆炸,好人去滴照样爆炸!它不偏袒谁的,这个就是所谓的「无情」 大道虽无情,但是它有着确定的规矩在造化着,其气力甚至可以生育天地,也可以运行日月,言外之意是说,连阴阳之最大者都还得靠这大道来主宰其运行,何况那些比日月更小的其他东西呢! 以上这两句「生育天地」及「运行日月」,是在凸显天下全体一切万物的造化与运行,都是靠大道来主宰的,它虽无形,它虽无情,但它切实存在,且有无比题妙的聪慧与气力!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名」是人用来识别万物时所用的称谓,但大道在这些名称展现之前的亿万劫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不管你称呼它什么,一点也变更不了它的本质,它依旧按照已经运行了千秋万载的规矩,不断的往前推进!道是万古如斯的定律,是恒定不变的法那么,不会由于人们称呼它什么而有所变更的 相形之下,人们的心量就差得多了,假设你称某人为「董事长」、「总经理」他就显出欣喜的样子,觉得很有面子;假设你称某人为「工友」、「打杂的」,他就不欣喜,工作起来就意兴阑珊。
现在的人去应征个小小的打杂职务,名片上也要取名为○○工程师,做起杂事来才起劲,讲给人家听才有面子大道就不同,不管你称它什么,它不会为了这个虚名再多努力一点,或是稍有一点懈怠,它永远依照自己千百万年来的步伐,按步就班的往前推进、往前造化所以说:「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有个东西,它虽然没有形象,但它具足了一切的智能与规矩,万古如斯不停的变化着,它造成万物由生到死全体一切的变化过程,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个莫可名状的真宰,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吧! 老君用这段话报告我们,有形生命的背后,还有一个无形主宰存在,那主宰虽然看不到,却比有形的万物更概括、更重要,那才是我生命的来源与出处只有那个来源,才是一切学问的根本而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却已经处在最末端了但人们做学问常以看得到、摸得到的才认为存在,这样的做学问态度不免有所疏漏 孔夫子在易经系辞传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他把这个无形的「道」,解释得更切当,把不好表达的道拆开来,用「阴阳」的造化规矩来表达,而阴阳这两个字就是「气」!新时代的人热爱用「能量」这两个字来称呼道,而所谓「正能量」与「负能量」其实也就是阴阳。
可谓各宗派称呼虽然稍有不同,而实际上的本质却是一致的 孔子察觉这个「道」,不外乎就是阴阳二气所组成的,道的变化规矩,就是阴阳二气的变化 规矩,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虽然这阴阳两字目前还很难用科学仪器验证,但它正是万物的根本,也是全体学问甚至科学最终的归根处追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根本,古圣先贤追寻到全体生命学问结果的根本处,察觉这个共同的根本就是「阴阳」两字! 阴阳的造化规矩,就是道的造化规矩了解阴阳的造化规矩,就是了解大道的造化规矩,也等于是了解了自身的造化规矩,自身的造化规矩就是你的「性」,而那规矩在天地就称为「道」因此懂得查看一身阴阳的人,就是懂得查看自身大道的人了;懂得运用身中阴阳的人,就是懂得运用一身之道的人 因此古哲人之所以能够悟澈大道,是由哪里入手的呢?就是由检验「自身」的阴阳之道来入手的这句「一阴一阳之谓道」真是给我们分外好的启发,由于它让我们在观照自身时,有一个确初的标的可以把握此后众生可以观照自身阴阳消长的自然,做为直通万物根源的快捷方式,而不会再误入向外求玄的左道旁门了! 现代科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将学问分门别类,但这样的分类模式也有一个弱点,就是这些学问若不知怎么去整合去找出它们结果的归结处的话,它们彼此间就会像一盘散沙,不仅各不相干,而且相互抵触。
这就是学问没有抓到根本的因素,假设抓到根本,便能够能够大到天文地理,小到人身精气心思性命都能触类旁通而相辅相成了 孔夫子求学问求了一辈子,都在探索这一盘散沙的归结处,求到结果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说,有股无形的「气」,它贯穿着万物,万物都是由它的规矩所生化出来的它才是全体学问的根本处,了解了这个股气的自然造化规矩,自己的性命就有把握了,天下道理也就能触类旁通而不再相抵触了 其次章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道者,有清有浊: 「夫」是发语词,老子语重心长的说「这个道呀!里面包含着清,也包含着浊」清浊就是阴阳,道的造化就是阴阳二气的造化,道的运行就是阴阳二气的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造」与「化」「造」是立起来,好比建立房屋,由无而变有,逐渐逐渐地变出来;「化」是转换掉,就是由现在的形态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由有变无,逐渐的转化了 凡物由无变有、由小变大称为「造」,像婴儿逐渐的茁壮叫做「造」造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它务必转化,就像人到了最壮年后,便会逐渐的衰弱,这个叫做「化」造化是万物不变的变化规矩,有了造化万物才生生不息,而这个变化规矩是由谁来主导的呢?就是「道」。
好比水的源头本来是清的,但在奔流的过程中,参与某些因素的变化,就会有的清、有的浊了道的源头本来也是清的,但在变化的过程中分出了阴与阳,同时也就产生了清与浊以整体来说称为「道」,分开来说就有阴阳清浊 道既然有清浊,道所生的万物当然也会有清浊,这也表示当你往内去觉照你的一身之道时,也会如大道般有时阅历到清的感受、有时阅历到浊的感受!因此当你在反观觉照时,应本于大道自然之理,不管它是清的感受,还是浊的感受,是轻微的感受,还是粗重的感受,我们照旧应当以着不分别取舍的心境,对它全部含容接纳,和平相处,不必与之有一点点的抗拒或罣碍,这才符合率性无为之道 ◎有动有静: 上一句说道有清的一面,也有浊的一面,而这一句说,它还有静的一面,更有动的一面道既然有动静,那么由道所创的万物有没有动静呢?必然也同时含有动、静两个层面的 就像人们有动的时候,也有静的时候无论你天性再怎么好动,也不能没有静的时候不管你的天性再怎么好静,也不能没有动的时候这动静两种特性是同时共存于大道本体之中的 而「动静」到底什么意思呢?就像一棵长在路边的植物,看起来一动也不动,够静了吧!但这植物内在的造化却是动的、是活的。
假设把这植物内的轻微造化过程拍成影片播放出来,那动态连世上第一流的科学家都会大为称赞的 道既然有「清浊」、「动静」的层面同时存在,但这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例如当你在反观周身之气的时候,有时候你感觉神清气爽,这就是「清」;可是有时候你觉得你神昏气暗,这就是「浊」;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今天气血分外恬静;有的时候你却觉得气血分外活跃这些不同状态的呈现,都是很自然而正常的,由于「动静清浊」都是大道的变化形态之一,当然它也会随时在你的身中交互呈现着 动静清浊若不交互变化,那么不能完成造化,这些形态交替推演的过程,阴阳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造化好比春、夏、秋、冬不同的气息不停的在轮转,因而才能完成一年的万物变化春夏秋冬假设不轮转,万物的造化就全部中断了;由于它不停的在更替,才能推动着阴阳造化不断往前推进 人身也是一样,人身之内一天里就可以有春夏秋冬、动静清浊的变化;一个时刻、一个念头的剎那里,也具足着春夏秋冬、动静清浊的变化气机有了动静清浊的变化,本性自然的造化才能往前推进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