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提质培优创新发展规划方案.docx
20页学校提质培优创新发展规划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 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 展高地的意见》、《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和区 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学校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 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 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 力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全面深化改革、 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为关键,以职教高考升学、长学制培养和高质 量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以专业集群发展和资源共享 为重点,以加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保障,以类型教育的理念推动改革创 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水平治理、高密度融合 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 培养当地产业急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 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谱写建设新篇章做出新贡献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创新学校办学管理与人才培养,使 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学校综合实力和一批专业群居省市中职学校前 列,办学质量、教学水平、服务能力、社会声誉大幅提升,人才供给质量显 著提高。
启动学校异地搬迁建设工程,把新校建设成为集中职教育、五年制 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职业学校, 打造成为全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乡村振兴示范校通过三年努力,使学校 成为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和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 基地,培养5 名省市级教学名师、3 个省市级教学创新团队、1 个省高水平中 职专业(群)、3 个市级特色专业(群);开发及参与省市级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 学生达到4000 人以上;学校和专业(群)的办学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设样板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创新高 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具体目标(一)切实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才招聘体制、 绩效工资改革机制等实施措施:1. 根据现代职业学校管理要求和学校实际,对内设机构、岗位进行梳理、 调整,灵活设置内设机构干部,报区教育和体育局同意,经区委编办备案并 落实执行2.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生源数量和师资状况,提出用人计划,制定招考标 准、内容和程序,在政府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学校紧缺专 业技能教师,对高技能人才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确定聘用。
3. 根据学校实际,面向社会引进企业有丰富管理与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 员,让校企合作企业选派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来校对学生集中进行技术培训, 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4. 根据市、区绩效工资改革规定,落实学校内部绩效工资改革,搞活内部分配,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活力5. 落实以年薪制或协议工资或项目工资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绩效工资总量 中单列6. 制定得力措施,选派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兼职,不断提升专业教师 的专业技能水平完成时间:2021 年并长期落实责任处室:办公室(二)化解学校债务,生均拨款标准逐步提高,教育费附加职业教育部分 全额拨付,实现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实施措施:1. 按照学校债务化解计划,化解学校设备投入和建设欠债 500 万元,2021 年完成2. 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完善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确保生均拨款 标准逐年提高,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教育费 附加职业教育部分全额拨付并使用,实训基地建设、设备购置、技能大赛等 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发展经费逐年提高3. 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区政府支持,逐步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 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
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办法,科学使用公用经费 提高公用经费使用效益完成时间:2021 年并长期落实责任处室:财务室(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措施:1. 争取区政府支持,尽快启动新校建设,实现学校整体搬迁,确保 2022 年暑假前全部交付使用2. 争取校企合作企业投入,建设海信空调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扩大3D打印实训室规模,确保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3. 按照专业建设规划,扩大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室、学前教育手工 制作活动室和舞蹈室建设,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完成时间:2022 年 6月责任处室:总务处 财务室 实训处(四)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实施措施:1. 加强培训平台建设,打造覆盖区域主要企业生产工种的精品技能培训项 目,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晋级提升培训、骨干人才培训积极 参与企业单位“新型学徒制”培训、紧缺工种和专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 积极开展社会人员培训,针对就业重点群体,与人社局配合,组织动员 新型农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技能培训完成时间:2020 年并长期坚持责任处室:社会培训处积极申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进一步做大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争取实现中 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实施措施:1. 利用新校建设搬迁契机,加强师资力量和专业建设,积极申办初中后五 年制高职教育,开展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招生计划,做大中职与高职“3+2”招 生规模,积极争取实现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完成时间:2022 年责任处室:办公室总牵头,全校处室、系部密切配合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措施:1. 积极对接区内外大型骨干企业的人才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 进一步扩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规模2. 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科学调减学生文化理论课学习时 间,增加学生实训和在企业岗位实习实践时长3. 大力发展半工半读职业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有一定工作收 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时间:2022 年责任科室:教务处、实训处(七)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筑牢高技能人才成长基础实施措施:1. 加强职教高考制度解读和宣传,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学 生结合个人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2. 举办职教高考班,根据学校实际,优化“职教高考”专业设置以及文化 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配置,确保为高校输送更高质量的生源完成时间:2022 年,并长期坚持责任科室:教务处、各系部(八)建立专业质量评价、专业预警、专业调整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施措施:1. 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与优化工作,调整学校办学指导委员会、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专业设置与优化的组织机构, 定期开展活动,制定专业 设置与优化、评价、退出等相关制度,加强专业调整优化调研、论证、决策2. 每年开展一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评估专业办学,制定专业调整优化方案,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 定、专业教学提供决策依据。
3. 继续做大做强产业紧密相关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 术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3D打印、工业 机器人、激光技术应用等专业(方向),做强做优电子商务品牌专业4. 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增设3D打印、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应用等 专业(方向)完成时间:2021 年并长期落实责任处室:教务处 招生就业处(九)争取建设1个省高水平中职专业(群)、 3个市级特色专业(群) 实施措施:1. 健全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机制,分析论证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和产业变化情况,进一步整合特色品牌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培 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将专业建设向更高水平聚合2. 制定《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依托学校特色品牌专业,明 确高水平专业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3. 将电子商务专业建成省高水平中职专业(群),老年人服务与管理、3D打印、激光技术应用3个专业(群)建成市特色 中职专业(群)完成时间:2022 年责任处室:教务处积极参与和承担省市级教学标准制定,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各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制定学校相关教学标准,开展校级实施评价,实现国家、省级 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落地实施实施措施:1. 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发挥名师作用,积极参与承担省市级专业 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的修订和开发,加 强各类标准的解读、培训、学习,确保落地实施并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并 长期坚持执行。
2. 在国家和省市有关教学标准、教学指导方案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研究和 收集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结合专业建设调研和职业岗位群 能力分析,科学制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类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 工艺、新规范、企业文化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开 放共享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积极推行项目 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3. 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检查,继 续实施教考分离,确保各类教学标准的落地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4. 坚持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进步相适应,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与产 教深度融合,把专业实训中心打造成为集实训、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区域产 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产教深 度融合的作用5、引企入校,真正落实“产、学、研”紧密融合发展在新校建设规划中,对接学校专业需求,建好专业校内工厂,引进企业入 驻,由企业出设备、技术人员,让学生的学习和生产性实训紧密结合,让企 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完成时间:2022 年责任处室:教务处(十一)积极响应省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参与省市职业教育专业教 学资源库开发、建设、更新和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争创省市“职业教 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实施措施:1. 积极响应省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和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办公、教学管理、资源共享、开放教学等高度 信息化。
2. 积极参加省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及更新工作,争取参 与 1 个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开发完成学校参与的市机电技术应 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 3个专业的立体化教材配套资源开发工作3. 积极参与省市级开放精品课程开发及建设,通过购买、合作开发、 自建等形式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库,各专业都形成完善的线上教学资源和网络 课程4. 拓展智慧校园建设领域,加强学校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无线网 络全覆盖,联合开发专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争创“省 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5. 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的获奖层次和数量6. 开齐开足信息课程,全面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能力完成时间:2022 年责任处室:教务处 信息中心(十二)做好并拓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力争试点专业覆盖面达到全部专 业的 60%以上,获取 1+X 证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75%以上实施措施:1. 充分做好已审批的五个“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