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日两国语言中“虫”的考察.doc
3页对中日两国语言中“虫”的考察对中日两国语言中“虫”的考察时间:2014-1-7栏目:综合教育论文 对中日两国语言中“虫”的考察———以用“虫”指人的表达为中心 文/谢国华 郎晓雅 摘 要:中日两国语言中,有很多关于“虫”的表达,意思也丰富多彩汉语中“虫”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实际存在的作为动物的虫子,二是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日语中“虫”的意思比汉语要丰富的多,其中用以指人的有两种,一是情人,不理想的异性,二是热衷于某事的人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语言中与“虫”有关的表达,以期对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词汇的增加有所贡献,同时也对中日文化的了解起到作用 在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关于“虫”的表达汉语中如“可怜虫”“糊涂虫”“书虫”等,日语中有“芸の虫”“虫の知らせ”等本文尝试分析中日“虫”之间的内涵及异同 一、汉语中有关“虫”的表达 1.作为动物的“虫” 《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共产党出现了103例,有95例是表示动物的“虫”,大多用于昆虫的名字,如“囊虫”“食心虫”“松毛虫”等歇后语及谚语中也有各种形象的表达,如“虫吃沙梨——芯里啃”“虫丝钻磨子——头头是道”“虫中最毒蜈蚣嘴,人间最毒财主心”“虫子多,树木断;缝儿大,墙壁坍”等。
这些歇后语、俗语、谚语等表达是指现实中存在的作为动物的“虫”,基本都是贬义不难看出中国人所关注的“虫”的特征是它经常钻入其他东西偷食或破坏及它的卑微、渺小 2.“虫”的转义 除了上述95例是指作为动物的“虫”,外,其余8个是“虫”的转义用法,即“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现代汉语词典》),如“害人虫”“糊涂虫”“可怜虫”“懒虫”“应声虫”构造都是“修饰语+虫”,且均含贬义 《汉语惯用语新解》的46例“虫”表达中,绝大多数词的构造是“修饰语+虫”,意思方面除了“翻毛虫、光荣虫、抿臭虫、丧门虫、四小虫、硬壳虫”等表示动物“虫”之外,其余全部为“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比如,①[黑头虫]黑头:黑脸,比喻不光彩的面孔黑头虫比喻无恩情,不光彩的人物②[没骨虫]比喻没有骨气的人 通过上述调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带“虫”的表达中表示“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这层意思的很多,结构大多是“修饰语+虫”,“虫”类似接尾词,整个词的意思取决于前面的修饰语,一般都含贬义可认为与虫这种动物本身有关唐汉(2003)指出:“‘虫’,历来并不讨人喜欢,因为除了蝉和蚂蚱之类,偶尔为人所吃外,只有‘蚕’曾经造福华夏民族,给人类历史添加一抹亮彩,大多数的虫子都是令人讨厌的。
作为动物的“虫”被人们讨厌,故“虫”的转义也多表示不好的东西,鄙夷、贬抑色彩明显 二、日语中的“虫” 1.“虫”的基本义 《广辞苑》中“虫”有九个意思,分别是:①本草学中,人、兽、鸟、鱼类以外的小动物的总称;②昆虫;③回虫;④抽风,疳积;⑤潜在意识,寄宿于体内引起意识感情变化的思想;⑥怒气,肝火;⑦情夫;⑧将要分娩引起的阵痛;⑨热衷某事的人,具有某种性质的人查找字源辞典可知,日语中的“虫”是从中国传入的但是意思却较汉语丰富尤其第⑤项,以《日本国语大辞典》中的惯用句为例,61例表达中,其中31例表示这层意思,占大约半数 从《汉字的常识·非常识》一书来看,可以说“虫”表示“潜在的意识”这一点是从中国传入的,而现代汉语中“虫”已无此意,但是日本人却将其丰富开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敏锐的感受性 2.指人的“虫” 《广辞苑》“虫”的释义中,指人的有两个,即上述第⑦和⑨项表示“情夫”的表达较少,如惯用语“虫が付く”,本文不细加考察 表达“热衷某事的人”的基本都是连语,比如“本の虫、仕事の虫、芸の虫”等其他用“虫”指人的词语有“かんかん虫、泣き虫、裸虫、弱虫、臆病虫”等,其中,“毛虫、蛆虫、米食い虫”等是用所指动物本身来比喻人,其余则是与其他词语复合,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人”。
这一点与汉语的构词结构相近,意思也有相似之处 在《日汉成语谚语词典》中,有“黙り虫壁を通す(沉默实干成大业)”但在本文调查范围内,“黙り虫”未被辞典收录这或许与“虫”作为接尾词,有很强的造词力有关由此我们期待会有更多的有“虫”有关的表达出现,使日语词汇更加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かんかん虫”かんかん(叮叮当当)”是拟声词,形容敲击金属或坚硬物体时发出的声音《学研国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为“给船体、烟囱等除锈的工人源于像虫子一样贴在船体上,铁锤敲打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该词由拟声词和“虫”复合而来但汉语中没有用拟声词来修饰“虫”的词语,或许这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发达不无关系 通过上述调查,得知日语中的“虫”是从汉语中传入的,但是意思却比汉语中的“虫”丰富得多中日两国语言“虫”的表达中,意思相近的有两种,即作为生物的“虫”和用“虫”来表示具有某种特点的人表示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时,构词结构基本一致,而且很多词语都含贬义从日语“虫”丰富的含义中,可以感受到日本人敏锐的感受力虫”的其他含义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加藤常贤,山田胜美角川当用汉字字源辞典[M]。
角川书店,1972. [2]加纳喜光汉字の常识·非常识[M]讲谈社现代新书,1989. [3]金田一春彦,池田弥三郎学研国语大辞典[M]学习研究社,1980. [4]新村出広辞苑:第五版[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5]日本大辞典刊行会日本国语大辞典[M]1980. [6]唐汉汉字与动物世界[M]书海出版社,2003. [7]温端政中国歇后语大全[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商务印书馆,2005.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倒序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7. [10]钟敏文俗谚大全[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11]周培兴汉语惯用语新解[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谢国华:青岛工学院日语教师<讲师> 郎晓雅:中国海洋大学2012级日语语言文学硕士) 指导教师:修德健,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