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良性心理暗示.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364175
  • 上传时间:2022-07-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良性心理暗示    姜萌Summary: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良性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文章结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英语学习必备条件,具体阐述了良性心理暗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预期效果Key:中职英语;良性心理暗示;预期效果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近年来,中等职業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堪忧,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中职学生轻视文化课学习,特别是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加之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经常事倍功半,使英语学习更加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英语成绩屡次不理想,亦会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下降,进而陷入“越学不会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二、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必备条件要改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首先要明确英语学习的四大必备条件:学习的决心、充足时间与适当氛围、恒心和毅力、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了必要的外在条件之外,英语学习更应该是内发的,只有真正的需要和渴望,才能产生内在的动力和耐心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恒心十分重要另外,任何事物的成功都离不开良性循环,学习英语也是首先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学习信念,由此产生学习自信,大胆尝试,进而成功掌握这门语言。

      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对学习英语还是很好奇的,只是屡战屡败,逐渐被消磨了信心,然后陷入越学不会越不学、越自卑恐惧越不愿尝试的恶性循环为避免这一情形的产生,可在教学中适时加入良性心理暗示三、良性心理暗示的定义和预期效果良性心理暗示也叫积极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良性心理暗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拿破仑曾说:“自我欣赏或赞美,其本质是对自我成功的一种最直接的暗示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赞美能当我十天的粮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人言语中的每个词、每句话,在人的大脑中都会有所反映,并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甚至健康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1]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善于运用各种鼓励性的语言和方式,适时合理地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暗示,尽可能降低中职学生学习英语时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满足这一内驱条件后,再加上必要的学习计划和方法,由内而外全方位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四、良性心理暗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巧用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选取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随机编造了一份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相关老师8个月后进行测试,人们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自信心、表现欲和求知欲都有较大的提升。

      罗森塔尔效应是这样发挥作用的:这份名单给了相关老师一些暗示,老师带着对名单上学生更高的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在心理、语言和行为上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期许、关注和赞美而这部分学生接收到老师的这些信息后,不断地在内心肯定自我,加倍努力学生的良性改变又积极反馈给老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在双重良性循环下,学生不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中职英语教师可巧取罗森塔尔效应的精髓,摒弃对中职学生的成绩偏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名学生,多赞美、多鼓励,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致观察学生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善用多种激励性评价语言,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心理运动过程,当一个人不断地认为自己一定行,自己是最棒的时候,他的心理运动一定是正向的、积极的[2],最后也一定能在实践中结出无数美丽的果实二)转变学生畏难情绪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通常有避重就轻、畏难心理,令人苦恼的英语单词、复杂难懂的语法等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可运用良性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如告知他们全球十大难学语言排行榜中,位列榜首的是中文,而英语恰恰是因为简单易学而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通用语言。

      让学生知晓这些背景,可以从心理上降低英文学习的难度,帮助他们放下所谓的学习戒心另外,要活用身边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斗志,充分利用并宣传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范例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身边同学的进步更趋近良性心理暗示的了总之,对中职生来说,心理因素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要善用良性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并善学Reference[1]汪太东.浅谈“积极暗示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J].教师,2013(24):83.[2]张春枝.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2(4).:75-7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