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毛诗正义》讲义.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397555363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毛诗正义》·四十卷(内府藏本)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案1《漢書·藝文志》《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然但稱毛公,不著2其名《後漢書·儒林傳》始雲:“趙人毛長傳《詩》,是為《毛詩》其長字不從“艸”《隋書·經籍志》載《毛詩》二十卷,漢河間太守毛萇傳,鄭氏箋於是《詩傳》始稱毛萇然鄭玄《詩譜》曰:“魯人大毛公為訓詁,傳於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陸璣《毛詩草木蟲魚疏》亦雲:“孔子刪3《詩》授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4,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魯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授魯國毛亨,毛亨作《訓詁傳》以授趙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據是二書,則作《傳》者乃毛亨,非毛萇,故孔氏《正義》亦雲大毛公為其《傳》,由小毛公而題5毛也1) 案:根据(2) 著:记载,登记(3) 删:删节(4) 曾申:曾子,曾参之子(5) 题:写上,签署《隋志》所雲,殊為舛誤6而流俗沿襲,莫之能更朱彝尊《經義考》乃以《毛詩》二十九卷題毛亨撰,注曰“佚”《毛詩訓故傳》7三十卷題毛萇撰,注曰“存”意主調停,尤為於古無據今參稽眾說,定作《傳》者為毛亨以鄭氏後漢人,陸氏三國吳人,並8傳授9《毛詩》,淵源有自10,所言必不誣11也。

      鄭氏發明毛義,自命曰《箋》《博物志》曰:“毛公嘗為北海郡守,康成12是此郡人,故以為敬推張華所言,蓋以為公府13用記,郡將14用箋之意6) 舛誤:错误(7) 《毛诗训诂传》:“训”诂最初单称为“训”(故),汉代以来“训诂”曾合称,又称“故训”,“训诂”合称始于汉代《毛诗训诂传》(《毛传》作者毛亨)(8) 并:相继(9) 传授:讲解,教授,学问,记忆(10) 自:起源(11) 诬:言语不真实,欺骗(12) 康成:郑玄(13) 公府:中央一级行政单位(14) 郡将:郡守然康成生於漢末,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殊無15所取案《說文》曰:“箋,表識16書也鄭氏《六藝論》雲:“注《詩》宗毛為主毛義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識別(案此論今佚,此據《正義》所引)然則康成特因《毛傳》而表識17其傍,如今人之簽記18,積而成帙,故謂之《箋》,無庸別曲說19也自鄭《箋》既行,齊、魯、韓三家遂廢(案此20陸德明《經典釋文》之說)然《箋》與《傳》義亦時有異同魏王肅作《毛詩注》、《毛詩義駁》、《毛詩奏事》、《毛詩問難》諸書,以申毛難鄭15) 殊无:很少,没有(16) 表识:对原著隐而不显、略而不详之处加以审改,或记下自己的看法出自《汉书•王莽传下》(17) 表识:标记,记识(18) 签记:题署,签条(19) 无庸别曲:使别说和曲说得不到认同(20) 案此:此案歐陽修引其21釋《衛風·擊鼓》五章,謂“鄭不如王”(見《詩本義》)。

      王基又作《毛詩駁》,以申鄭難王王應麟引其駁《芣苡》一條,謂“王不及鄭”(見《困學紀聞》,亦載《經典釋文》)晉孫毓作《毛詩異同評》,複申王說陳統作《難孫氏毛詩評》,又明鄭義(並見《經典釋文》)袒分左右22,垂23數百年至唐貞觀十六年,命孔穎達等因鄭箋為正義,乃論歸一定,無複歧途毛傳二十九卷,《隋志》附以鄭箋作二十卷,疑為康成所並穎達等以疏文繁重,又析為四十卷其書以劉焯《毛詩義疏》、劉炫《毛詩述義》為稿本,故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終唐之世,人無異詞21) 其:王肃和郑玄的对比(22) 袒分左右:偏袒一方(23) 垂:传承惟王讜《唐語林》記劉禹錫聽施士匄講《毛詩》所說“維鵜在梁24”、“陟彼岵兮25”、“勿翦勿拜26”、“維北有鬥27”四義,稱毛未注,然未嘗有所詆排也至宋鄭樵,恃其才辨,無故而發難端,南渡諸儒始以掊擊毛、鄭為能事元延祐科舉條制28,《詩》雖兼用古注疏,其時門戶29已成,講學者迄30不遵用沿及明代,胡廣等竊劉瑾之書31作《詩經大全》,著為令典32,於是專宗朱《傳》,漢學遂亡24) 維鵜在梁:小人在朝或者在位者才德不称(25) 陟彼岵兮:登上高峰,表思乡(26) 勿翦勿拜:不要败坏召伯在这树下的德政(27) 維北有鬥:北边有像斗的北斗星(28) 条制:条例制度(29) 门户:派别(30) 迄:开始(31) 刘瑾之书:《诗传通释》(32) 令典:垂范后世的典籍然朱子從鄭樵之說,不過攻《小序》耳。

      至於《詩》中訓詁,用毛、鄭者居多後儒不考古書,不知《小序》自《小序》,《傳》、《箋》自《傳》、《箋》,哄然佐鬥33,遂並毛鄭而棄之是非惟不知毛、鄭為何語,殆並34朱子之《傳》亦不辨為何語矣我國家經學昌明,一洗前明之固陋乾隆四年皇上特命校刊《十三經注疏》,頒佈學宮,鼓篋之儒,皆駸駸35乎研求古學今特錄其書36與《小序》同冠《詩類》之首,以昭六義淵源,其來有自;孔門師授,端緒炳然37,終不能以他說掩也33) 佐斗:辅助(34) 殆并:殆,危害;并,一并;一并危害到(35) 骎骎:迅速,逐渐(36) 其书:《毛诗正义》(37) 端续炳然:头绪明白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