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室大棚罗非鱼鱼种越冬技术.doc
3页002~2004 年,笔者利用 10 个温室大棚,以地下热水作为保温能源,连续两个冬季开展罗非鱼鱼种越冬养殖,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不利情况下,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取得了平均产量 3200 千克/亩,平均利润 8000 元/亩,平均规格 75~135 克/尾的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越冬养殖技术(一)温室大棚条件温室大棚由池塘四周高低不同的墙砖和顶部覆盖的塑料膜组成大棚长方形,东西长 34 米,南北宽 23 米,室内池塘面积 1 亩,池塘四壁为石壁,底为土质,池深 ,池塘内设有进排水系统和 瓦叶轮式增氧机 1 台二)鱼种来源鱼种为本单位培育的奥尼罗非鱼,分为大小两种规格,大规格平均体重 42 克/尾,占鱼种总量的 80%,小规格平均体重 25 克/尾,占鱼种总量的 20%鱼种雄性率 93%三)中旬开始清除大棚内外杂草,检查棚顶支架,维修墙壁9 月下旬覆盖塑料薄膜上旬清整池塘用泥浆泵清除淤泥,用氧化钙干法消毒,用量 100~150 克/立方米消毒 7 天后进水,进水深度 ,水源为冷井水(水温 27℃)和池塘水,进水口处设有 40 目筛绢,防止鱼卵和杂鱼进入池塘进水结束后,用1 克/立方米漂白粉消毒水质,安装增氧机曝气混合水质。
四)鱼种放养鱼种放养时间为 9 月 20~30 日放养的鱼种出池前 3 天停食,出池鱼种全部过筛,分出大小规格,同一个大棚放养同一规格的鱼种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8 毫克/升、漂白粉 10 毫克/升合剂消毒鱼体 5~10 分钟,调节大棚内池塘水温与鱼种养殖池水温,温差保持在 3℃以下鱼种放养密度 45~50 尾/平方米五)下旬至 11 月中旬为养殖前期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气温较高,大棚内池塘水温昼夜温差变化小,用较少的热水量即可保持较高的水温管理的重点是饲料投喂、水质调节、鱼病防治目标是缩短鱼种体质恢复期,促进鱼种快速增长,保持鱼种强壮体质1)饲料投喂饲料为自行研制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1%~32%,粗脂肪含量为 5%~6%,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日投喂 2次,上下午各 1 次大规格鱼种投喂粒径 米的饲料,小规格鱼种投喂粒径 米的饲料,投喂率 开始投料时每次 30~40 分钟,待鱼集中摄食旺盛后,每次投料时间保持 20~25 分钟2)水质调节每 2~3 天换水 1 次,换水量视水温、鱼的摄食情况、溶解氧等综合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为 30%左右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1 小时,夜间开增氧机 5~7 小时,以增加水中溶氧。
从 10 月中旬开始提升水位至 池水理化指标达到水温 22~23℃,溶解氧 3~4 毫克/升,透明度 30~35 厘米3)鱼病防治①水霉病病因是鱼种出池、运输、放养过程中鱼体受伤引起治疗方法:全池泼洒水霉净,连续 2 次,同时投喂氟苯尼考制成的药料,连续 5 天②车轮虫病病因是池塘中有机质含量高,造成车轮虫大量繁生,导致鱼鳃上被寄生大量车轮虫,形成车轮虫病害治疗方法:全池泼洒 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连续 2 遍,加大换水量,连续投喂 3~5 天药饵下旬至 3 月上旬为越冬养殖中期阶段此阶段特点是气温低,池水昼夜温差大,保温用热水量大主要管理措施是饲料投喂、水质调节两个方面目标是保持鱼种肥满度,防止冻伤死鱼1)饲料投喂用能量较高的饲料,饲料粗蛋白质含量 28%,粗脂肪 7%~8%日投喂 1~2 次,大规格鱼种投饲率为 小规格鱼种 饲料粒径不变2)水质调节提升水位至 ,每 1~2 天换水 1 次,换水量 20%左右,水温保持在 18~20℃中旬至 5 月上旬为养殖后期阶段此阶段特点是气温回升,鱼种摄食旺盛,投饲量大,池塘底质和水质条件差主要管理措施是饲料投喂、水质调节、鱼病防治。
目标是保持鱼种生长,防止因缺氧、硫化氢中毒、鱼病等因素引起的死鱼1)饲料投喂饲料营养指标与养殖前期相同,粒径全部为 米,日投喂 2 次2)水质调节每天换水 1 次,水源为冷井水和大棚外池塘水,换水量 30%左右,水深 ,透明度保持在 25~30 厘米每 15 天全池泼洒 1 次光合细菌,浓度 10 毫克/升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1~2 小时,夜间适时开机,保持溶解氧 克/升左右4 月中旬打开大棚塑料膜通风降温,并随着气温升高逐渐缩小塑料膜的覆盖面积,至 4 月下旬去掉覆盖的塑料膜,使水温保持在 21~23℃3)鱼病防治本阶段发生的鱼病有:车轮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脂肪肝病细菌性烂鳃病通过全池泼洒 克/升二氯异氰尿酸钠治愈脂肪肝病通过调整饲料中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C 含量,改善水质环境得到了治愈车轮虫病、肠炎病的治疗方法同养殖前期二、拟改进的技术措施利用温室大棚越冬养殖罗非鱼鱼种要消耗大量的热水资源和电能,因此,笔者拟对养殖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排出的温水处理后再利用,节约热水的用量从 2003~2004 年的试验结果看,可节约 30%~40%的热水用量,水处理效果良好鱼种雄性率达到 95%以上,提高大规格鱼种的比例。
用大棚和室外池塘接力养殖,延长鱼种培育时间,使入棚鱼种规格从 25~42 克/尾提高到 50~75 克/尾,减少饲料用量和热水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专利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