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595762817
  • 上传时间:2024-1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6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Summary: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采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根据神经肌电图标准将40例患者设置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别有12例、20例、8例,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名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高频超声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相关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重度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更小,相比于中度组,轻度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肘点 CMAP、正中神经腕点 DML、正中神经拇指- 腕点 SNAP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重度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中指、食指和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更高,相比于中度组,轻度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频超声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00%、98.90%,肌电图诊断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0%、80.00%,二者联合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0%、99.30%结论:高频超声和神经肌电图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方面具有相似的效能,二者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手段,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相比于健康人群,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有明显差异Keys:高频超声;肌电图;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腕管综合征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即因腕管内正中神经压迫引起,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劳动现阶段,神经肌电图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式,该诊断方法能够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情发展情况,其主要是利用发病部位神经电生理信号转导变化实现诊断疾病的目标[1]然而该诊断方式在对患病部位具体部位置和形态变化检测方面存在不足,在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方面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因此,应进一步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近几年,在我国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下,在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其在探查患病部位周围神经内部结构和分布情况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2]。

      现分析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有效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表1)表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s,[n]%)资料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P性别男16(40.00)12(30.00)0.6150.110女24(60.00)28(70.00)年龄(岁)54.48±9.2355.10±9.120.6320.195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高频超声和神经肌电图检查,诊断的金标准为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采用四导肌电诱发电位仪,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7~30℃范围内①首先对运动传导进行检查,研究对象保持平卧体位,将上肢小幅度外展,手掌朝上,将记录电极放置在患者拇短展肌部位,将刺激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腕部、肘部,之后实施电刺激,地线放置在研究对象同侧肢体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间②感觉传导的检查,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刺激研究对象中指中间、远端指骨关节,在患者腕部正中神经体表投影位置作为记录波形,地线放置在研究对象同侧肢体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间③肌电图将同心圆针电极插入研究对象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部位,在静息状态下观察肌肉是否存在自发电位,并将大幅度收缩过程中募集相位和小幅度用力收缩过程中运动单位的波幅、时限信息记录下来。

      高频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频率设置为12MHz,探头频率设置为5~12MHz,研究对象保持坐位,并将上肢放置在检查床上,使其保持90度前臂屈曲状态,腕关节保持自然放松状态,手掌向上,将手指半伸,将超声探头放置在研究对象腕部,从腕部开始连续扫查直至肘部,观察正中神经纵切面和横切面,并对其是否存在变形和肿胀情况进行判断,并观察神经束膜等结构在豌豆骨水平情况,测量正中神经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采用描记法测量横截面积,检查时确保患者正中神经垂直于探头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相关指标1.4统计学分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对比两组高频超声测量指标观察组患者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比较两组高频超声测量指标(±s)组别例数左右径(cm)前后径(cm)横截面积(m²)观察组400.51±0.090.28±0.050.14±0.05对照组400.35±0.100.19±0.040.09±0.01t-6.8519.14916.165P-0.0010.0000.0002.2对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高频超声测量指标相比于重度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更小,相比于中度组,轻度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高频超声测量指标(±s)组别例数左右径(cm)前后径(cm)横截面积(m²)轻度120.49±0.110.29±0.070.07±0.01中度200.59±0.130.40±0.150.14±0.05重度80.70±0.190.49±0.190.25±0.06F-5.77613.39014.453P-0.0020.0000.0002.3对比两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肘点 CMAP、正中神经腕点 DML、正中神经拇指- 腕点 SNAP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比较两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s)组别例数正中神经肘点 CMAP(mV)正中神经腕点 DML(ms)正中神经拇指- 腕点 SNAP(μv)观察组408.65±1.204.77±0.1315.13±1.21对照组4014.12±1.303.30±0.1033.56±1.57t-12.54113.82915.584P-0.0000.0000.0002.4对比不同严重程度正中神经感觉支肌电图检查结果相比于重度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中指、食指和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更高,相比于中度组,轻度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正中神经感觉支肌电图检查结果(±s)指标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P中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55.24±2.3242.49±3.2833.20±2.7024.5690.000动作电位(uV)23.40±2.3220.63±3.2814.79±2.5712.6290.000食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57.29±2.3244.53±3.2837.36±0.7915.9690.000动作电位(uV)28.12±2.3218.25±3.2812.87±2.4615.1340.000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51.89±2.3239.45±3.2831.35±2.3212.6480.000动作电位(uV)8.57±2.3219.46±3.2812.49±3.3617.2570.0002.5对比高频超声与肌电图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价值高频超声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00%、98.90%,肌电图诊断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0%、80.00%,二者联合诊断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0%、99.30%表6比较高频超声与肌电图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价值(n,%)检查方式敏感度特异度高频超声50.0098.90肌电图85.7080.00联合检查92.9099.303讨论人体腕管主要是由骨性结构和纤维结构组成,腕管内部空间由于受到压力缓冲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如果腕管活动频繁就会导致腕管整体容积和屈肌支持带发生变化,进而压迫正中神经,最终导致腕管综合征的发生该病的发生和过度劳损之间存在很大关联,且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在临床上该类患者较为常见,该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桡侧三个半手指存在麻木感,常合并疼痛症状,有时会由于麻木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临床症状更加明显,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减退患者手部肌肉力量,导致拇短展肌出现萎缩情况,对患者手部日常精细动作执行能力产生严重影响[3]为此,对疾病作出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能够为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在临床骨科腕管综合征患者较为常见,该病是一种上肢劳损性疾病目前,神经肌电图是临床诊断该病的主要方式,神经肌电图主要是借助电生理检查患者的正中神经功能,从而将患者神经卡压损伤情况程度充分的反映出来在疾病初期,因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导致脱髓鞘病变发生,神经肌电图将会表现出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支传导速度有所下降,特别是食指、中指和拇指感觉支,然而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会进一步损失轴索,进而降低腕部、肘部活动神经传导速度在慢性卡压情况下,正中神经会建立新侧支,从而对受损部分功能代偿,然而该代偿一般都会出现自发电位,从而将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加深反映出来[4]。

      有文献报道,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腕-肘点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符合疾病发展进程和病理变化[5]在本文中,肌电图诊断诊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0%、80.00%然而神经肌电检查方式并不能够全面检查神经毗邻组织、神经受压原因以及神经的走形等为此,该诊断方式在临床应用受限高频超声能够准确探查患者大部分的周围神经,且能够清晰显示出神经的结构情况和走向高频超声的典型优势是操作灵活且无创,其能够沿着神经的走形实施动态追查,且能够将神经细微结构变化清晰的显示出来,有效弥补神经肌电图检查存在的不足,其能够将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周围软组织情况以及神经卡压情况充分的反映出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6]相比于神经肌电图,高频超声能够将正中神经周围解剖结构和正中神经位置等信息清晰的显著出来,有效规避受到手腕部其他情况导致障碍对正中神经传导产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7]本次研究获得的结果是,观察组患者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重度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更小,相比于中度组,轻度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说明高频超声能够将腕管综合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充分的显示出来评价腕管综合征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横切面积,腕管综合症患者的重要病理改变是脱髓鞘,其会使神经束膜、神经内膜通透性大幅度降低,同时正中神经长时间受到压迫也会出现自发电位,进而降低腕- 肘段的波幅,延长正中神经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