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1.doc
4页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天津市实验中学 张硕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上海合作组织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与特点;求同存异精神;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进行相关史实梳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知识的内在关联与逻辑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史料探讨解题方法,培养基础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 突出“综合国力”及“国际环境”对外交活动的深刻影响二、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同学,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因此,教师可以把部分基础知识复习当成课前作业来布置通过随堂提问检测,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此外,班内学生思维较活跃,发言大胆,敢于质疑;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上述特点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效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并抓住课堂上一切有利契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在必修一中的知识关联性很强,既可与建国后的历史事件相呼应,又可联系到同时期的世界格局变化因此在会考复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好本章内容的这个特点,通过知识梳理和体系化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关联,夯实基础知识,形成整体史观四、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高效的核心在于以生为主,师生配合,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理念高中会考复习课重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当堂吸收率,重在短时高效为了适应会考对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考察要求,本课将注重师生配合,充分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讨论环节保障基础知识落实作为课堂的另一主体,教师则通过提问、质疑、引导、升华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此外,由于本班为文科班,因此还需要适度拓展知识深度及解题方法技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展示、提问探讨、讲练结合、质疑反思、总结提升等方法在教具选择上,注重学案、幻灯片、白板的综合运用五、 教学环节1、 明确复习目标、说明教材重难点 教师在幻灯片中打出本课的复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每个基础知识的难易程度,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课复习目标,有利于他们突出重点,难点。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精力)2、 展示本章节知识体系 教师在幻灯片中打出本课的知识体系,同时写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章节个知识点关联,帮助学生当堂记忆此外,通过知识体系展示可以让学生提纲其领地把握所学内容,在记忆过程中初步树立整体史观)3、 当堂练习与教师讲解环节(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先,通过基础习题演练及学案展示,检测学生复习漏洞,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其次,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材料,重点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所以本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尽量让全体同学参与答案订正即便遇有错误,也尽量由学生自己补充修改,教师只起辅助作用此外学生通过课上回答问题,也会自动提高注意力,通过开口说,动笔记等活动,也能当堂记住一些基础知识2)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通过当堂练习提示学生注意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各自的主要特点接着利用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如何解题,真正做到学考一致,同时通过利用教材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回归教材3) 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通过习题,提示学生几个易错点。
例如:我国并非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而是在1971年恢复合法席位;并不是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我国才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等设计意图:通过易错点提示,让学生真正明白题目设置的意图,通过后一个易错点的提示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讲解内容)(4) 中美关系正常化 以教材中“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这句话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教材内涵,提示分析方法引导各小组讨论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训练学生联系史实、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 通过具体题目,提示学生注意一个中国问题与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敏感性 (设计意图:针对文科班,有必要在此处进行知识与能力拓展 让学生自主归纳中美建交的过程,并根据教师刚刚提示的分析方法自主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立刻将所学的方法与技能转换成实际的应用,这也是高效课堂所必备的特征5)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方法,用自己的话有逻辑地复述出“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如有同学回答不好,就请他在就坐之前继续找同学回答,直到教师与同学满意为止整个过程中师生互相鼓励,营造积极氛围。
然后再通过当堂习题,讲清上海合作组织的特征及作用设计意图:烘托有利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说,大胆想4、 方法总结环节 让学生自己总结选择题及问答题的解法,师生良性互动,共同总结心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领会解题要解活题而并非死记硬背教师在解题这方面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5、 思考延伸环节 通过给定题目及其答案,让学生自己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及外交的根本目标在这里,教师重在提示思路,启发学生,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相应训练,以备下次课堂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保持教学连贯性,把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学完的内容主动延伸至课下6、 效果检测环节 教师再次提示本课知识体系及重难点,再次检测在课上有知识漏洞的同学对自己疑难问题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强调,增强学生对自己易错点的重视程度同时提示全班,照顾全体六、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照顾到了全体学生,基本达到了基础知识落实与基本能力训练的“双基”要求同时,课堂气氛较活跃,师生配合较默契,学生当堂吸收率较高,基本适应了会考复习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正式开始之前,本人预估自己的课堂可能会有以下不足之处:很多讨论的难点问题因时间关系无法展开,对于部分材料解析题及内涵较深的知识点也仅仅做到了点到为止,课堂整体可能会显得比较平淡,这也是由会考复习阶段的特殊要求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