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下重点复习课文.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608173
  • 上传时间:2017-07-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 )、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题解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 、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 、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 、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 、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 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7、中心重点背诵: (一)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第一段中的“似乎 ”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 ”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 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 “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四件趣事具体哪四件?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5、①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 伏”能否换成“趴” ,为什么? 不能, “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 ”, “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二)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 ”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4.课文第 9 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复习重点 1、 1.文体(小说) 、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 、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 〉 、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

      2.课文写作线索:A、 -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 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 、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 已经长大了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5、 “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 ——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至少一个)“快回家去……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 ……很不像样 ”3. “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 “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5.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 ”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的含义是什么?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6、24-29 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第十一课 《邓稼先》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 、句式多变,排列整齐重点背诵: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 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5、 “人们绝对相信他 ”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6、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 、作者臧克家2、线索:A、叙事线索 ——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6、写法:A、夹叙夹议 B、结构严谨C 、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重点背诵: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是比喻的说法,只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2、 1930 年到 1932 年, “望闻问切” 还只是在 “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 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走出了一步3、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因它打开光明之路” 中的“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已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室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4、 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 ”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二、5、解释“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中“之 ”指代古代典籍 6、你知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 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7、 “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8、结合全文看7、8、9 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7总结上文,8、9 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 “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第 18 段,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第十六课 《社戏》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 、作者(鲁迅) 、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5.重点阅读段:第 10——14 段、第 22、23 段、第 40 段6.中心重点背诵: 一、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有淳朴好客的村民,美丽的景致,有趣的事情2.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泼、聪明、驾船技术高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瘦瘠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 踊跃 ”来写山?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4.课文第 22 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