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无缘社会-详解.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713057
  • 上传时间:2021-09-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7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无缘社会-详解 无缘社会(non-relationship society)目录 1 什么是无缘社会 2 无缘社会的产生原因[2] 3 无缘社会的表现形态[1] 4 参考文献 5 相关条目什么是无缘社会  在日语中,“缘”是指人与人相互间的关联,即“社会关系”无缘社会是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日趋淡漠的一个特殊现象,尤其表现为高龄者,特别是单身高龄者逐渐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各类社会关系,进而出现“无缘死”的情况,换言之,即这一群体与社会整体出现断裂关系[1]  “无缘社会”中最典型、最弱势、人数最多的孤族群体当属高龄者,特别是单身高龄者由于自身不再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的能力与价值,承担的社会角色日益减少,社会整合和社会联系度变得越来越低无缘社会的产生原因[2]  (一)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与城市化的进展  经历了经济高速成长期之后的日本,摇身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国民收入随之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改变了家庭形态,由以往的三世同堂的大家庭转变为单身家庭,年轻人可以不再依靠父母独自维持生计  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使日本导入国家养老金制度成为了可能为保障高龄者退休后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建立起了社会养老金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实现经济自立提供了可靠前提。

        其后,随着城市化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劳动力的地域流动更是异常活跃,大量的年轻人与在家乡经营传统农业和工商业的父母分居两地,背井离乡地来到大都市的现代化工厂、事务所工作,使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成为了日本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不仅使以都市为中心的单身家庭急剧增加,也导致了农村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还强烈地冲击了日本传统社会家庭中的“血缘”纽带,使亲子关系不断淡化,进而造成了老年人的社会孤立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与西方观念的影响  进入国际竞争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企业倾向于使用海外廉价劳动力,大量雇佣非正式职工以及派遣员工,导致了日本国内员工的非正规化如此一来, 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以及身心条件的不安定致使大量“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的人出现,从而加剧了“终身不婚化”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西方的意识观念也渗入到了日本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一个人也能活下去”成为普遍可能的情况下,家庭对个人的价值便开始不断弱化同时,由家庭带来的对追求个人幸福的阻力也在不断被放大  不结婚,第一种是因经济或身心条件的不足而不得不放弃结婚,第二种是因为追求个人自由的欲望压过了由家庭束缚所带来的人情好处。

      因此可以说,“终身不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影响的结果  此外,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现在日本年轻人从对三世同堂等大家庭主义或传统家庭中家父长制的坚守,转为对“核家族”的憧憬其导致的结果便是亲子关系疏离,单身家庭激增以及高龄者孤独死的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30至40岁男性正式员工为中心的长时间劳动者人数出现了增加的趋势过劳不仅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工作之外的家庭沟通和社会人际交往,随之而来的便是家庭意识的缺失与社会人际关系的淡薄再者,随着西方功利主义、成果主义等观念的渗透,日本企业日益重视员工的工作成果与效率由此而来的内外激烈竞争,使得不堪物质精神双重压力而选择自杀的人层出不穷  (三)IT技术产业化的影响  IT技术的产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工作内容与方式的转换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逐步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人对机”模式所代替在IT企业,技术低端、操作单一的工作已经基本以机器为主力无需再协力工作的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日趋淡薄,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简约平等,既可“闪婚”也可“闪离”,“社缘” 关系纽带不断疏松  另外,日新月异的IT网络电子产品也深深地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日本的超级畅销书《傻瓜的围墙》中的观点:“互联网本是人们面向世界的一扇窗(Windows), 但有时却也会形成一道‘傻瓜的围墙,因为只一味地相信世界由此真的变小了,而想不到它渐渐将人们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  随着网络、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大都市即使不依靠街坊邻里也能生活下去成为了可能,因此与人交往的必要性不断降低再加上社会竞争强度的升级、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与人交往的时间和心情也随之大打折扣IT技术产业的成果就像毒品,人们在忘情享用的同时不知不觉已中毒太深,从而相互隔绝开来无缘社会的表现形态[1]  “无缘社会”就可以看作是社会系统整合的负外部性结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龄者的角色困境诱发“社会孤立”问题的凸显社会孤立(Social Isolation)主要是指个体和外界的联系较少,较少地参与社会活动,是针对社会生活较低融入的客观状态的描述  彼得汤森将衡量社会孤立程度的指标设定为一周之内与外界人员接触的频率据日本内阁府调查显示,有8. 3%的高龄者一周之内与人接触的频率不足5次,其中男性单身高龄者高达28. 8%,女性为22%对于高龄者来说,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在随着退休不断压缩和流失的,如果无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和失去,无法适应社会关系网从动态趋向静态,无法重新学习和回应现有的角色期待,就很容易产生被剥夺感,以及与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兼容,最终陷入“社会孤立”。

        第二,共同体意识退化增加了高龄“孤独死”的危险性无缘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孤独死”,是指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独自死亡,并经过一定时期遗体才被发现的社会现象这些人群大多都是在生前就已经处于“无缘”状态,退休带来基础社交的丧失,脱离了社会生产的高龄者看似摆脱了社会对于劳动角色的种种期待和要求,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但是日本近年来高龄者和子女分居异处已成为常态传统的内化于心的共同体意识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高龄者走向“孤独死”的危险性  第三,机械的业务关系催生“无缘商业”的形成面对“无缘社会”的显性化发展,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孤独死数量的直线飙升,日本市场上已普及了一些新兴行业,以应对高龄无缘比如直葬产业将本该由血亲承担的责任通过一种业务关系承揽下来,与当事人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这对于无缘者来说无疑是心理上的抚慰,缓解了由于无缘而无以善终的忧虑,让生命终结得更有尊严但是如果像现在这样无缘化的程度和无缘商业的普及速度相伴发展的话,“无缘商业”也成为了将更多个体推向“无缘社会”的隐形推手参考文献1. ↑ 1.0 1.1 权彤,董艳.日本社会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解体与重构[J].中北大学学报,20152. ↑ 娄雨婷. 试析日本"无缘社会"的文化根源[J]. 日本研究, 2013, 000(002):112-118.相关条目 业缘关系 人际关系-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