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怎样养成积累的习惯_.doc
5页高中语文怎样养成积累的习惯_一、积累的习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如复习汉字字形时,就可以从易混点的角度进行总结:例如,复习汉字字形的识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 肆 与肄业 肄 ; 寒暄的 暄 与喧闹的 喧 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上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二)积累文言实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文言实词120个,其实要适应高考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好积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句中, 绝食 作 断绝粮食 讲,与今天的 绝食 意义完全不同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3.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三)积累古诗文名篇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二:阅读的习惯(一)诵读二)精读三)多读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想,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从写作的角度看,可以读《读者》、《青年文摘》、《读写天地》、〈〈作文与考试〉〉〈〈作文通讯〉〉等;从阅读的角度,可以读〈〈语数外学习〉〉、〈〈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阅读与欣赏〉〉等四)勤动笔三、写作的习惯1、积累素材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故事性较强,很多同学喜欢看,但是不能 过目就忘 ,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来刚才我讲到,摘抄时要有用的意识,还有一点是怎样用的问题2.要注意文体的选择 现在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一篇文章优劣的认定,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3.要注意材料的运用。
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4.要注意文章的模仿5.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6.要注意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强化文句表达训练 阅卷中发现几乎90%的作文,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不同步7.要注意追求独特的构思,但不为追求而追求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