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照的诗词《代白头吟》赏析.docx
4页鲍照的诗词《代白头吟》赏析 《代白头吟》 南朝鲍照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行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赏析】 鲍照家世贫贱,青年时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后来,他终得赏识,但不久刘义庆病逝,他随之失职,最终为乱兵所害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二句,连用两个比方,以琴弦喻孤高耿直,以玉壶冰比方品德干净,表达自己满腹经纶却不被见重的义愤之情同时,此二句位于诗的开头,有“兴”的作用,这种既比且兴的手法使诗文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名句,即化用“清如玉壶冰”句的意境,后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清澈的品行。
这两句现可用以表现人物刚直清正的人品 扩展阅读:鲍照的生平简介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预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行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漂浮而不行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伴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子顼响应,后刘子勋败,刘子顼被赐死,鲍照在荆州被乱军杀害。
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独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时为泰始二年 扩展阅读:鲍照的诗作风格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痛、报国无门的忿懑和抱负幻灭的悲伤,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局部诗描写了边塞战斗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制造,思想肤浅含蓄,意境清爽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富强和今时的荒芜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
散文根本上属于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谈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解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根底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