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单元第2课时 运动和力.doc
8页第2课时 运动和力1.(2020·贵港)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2.(2020·河北)某地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徐同学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后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推力的作用B.抛出后继续向前过程中,小徐同学仍对实心球做功C.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受平衡力的作用D.抛出后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为受重力的作用3.(2020·福建)如图所示,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时,自己却向左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力使小女孩的惯性发生了改变B.只有小女孩受到向右的力,墙壁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小女孩与墙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墙受到向右的推力,小女孩没有受到力的作用4.(衢州)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5.(2020·重庆)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把小车或木块放到水平桌面上,小车两端用细线挂着相同的托盘。
关于实验的做法和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小车更科学,是因为小车受力面积小,摩擦力小一些B.当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时,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小车会处于平衡状态C.将小车或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更容易保持静止,方便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D.把小车换成木块,在右盘加一个砝码,左盘加入2个砝码时,木块向左匀速运动,说明木块受平衡力6.(2020·永州)有一辆小车重1 200 N,受到的牵引力是200 N,车在水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是____N,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_____N;如果突然将牵引力撤去,小车的速度将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7.(2019·陕西)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____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____状态8.(2020·甘肃)暑假,小明和父母乘坐大巴去旅游由于天气炎热他打开车窗,看到窗帘向外飘出;当司机突然刹车时,他向前倾请用所学相关物理知识帮小明解释下列现象:(1)打开车窗窗帘向外飘出2)突然刹车时小明向前倾9.(2020·云南改编)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__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表: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毛巾大20.2棉布较大40.0木板小90.1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进一步推理出结论: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___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____(填写实验名称即可)3)上述实验除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法4)实验中若再添加一小木块,就可用图丙装置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具体的操作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____由静止自由滑下,去撞击置于木板表面相同位置的木块并进行比较5)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为什么设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设计探究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由是____10.(2019·邵阳)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11.(荆州)如图所示,用细线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手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2.(2019·深圳)如图所示,同一木块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被匀速拉动甲图中速度为v1,乙图中速度为v2,丙图中木块上叠放一重物,共同速度为v3,且v1<v2<v3,匀速拉动该木块所需的水平拉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13.(2020·东莞)如图甲所示是小英“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开始实验时她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s时,木块保持静止B.2~6 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0 N C.第1 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 N D.第7 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 N14.(2019·枣庄)如图,在拉力F=10 N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____,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____(后两空均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15.(2020·桂林)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物块甲,物块甲上面放一物块乙,在大小为10 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甲、乙物块同时以0.3 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N如图2所示,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2的作用下,物块甲以0.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1 16.(2020·广西)跑步过程中,小明踩到了松开了的鞋带,摔了一跤小强连忙扶起了小明,并且对他说:“跑步前,一定要用力系紧鞋带,这样鞋带就不易松开了1)为什么小明会摔倒?(2)小强的话里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17.(2019·聊城模拟)如图甲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____(选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A.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小卡片容易扭转(4)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将钩码直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选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____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8.(2019·长沙)如图所示,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在3 000 N的水平牵引力F作用下,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路面向左匀速行驶已知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辆车总重的0.2倍g取10 N/kg)求:(1)卡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阻的大小及方向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3)当卡车卸掉300 kg的钢卷后,要使卡车能以30 m/s的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多大?19.(2019·广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闭装置内部如图1所示,装置内部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忽略杆和球间的摩擦。
由于装置开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A.东 B.南C.西 D.北20.(2019·西安)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0,牵引力为F0t1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P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v=2v0B.F0=2fC.t1至t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D.t2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行驶参考答案【课时作业】1.C 2.D 3.C 4.C 5.D6.200 1 200 减小 7.惯性 匀速直线运动8.(1)车辆行驶时,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车内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外的压力差,所以窗帘向外飘2)刹车时,由于惯性,身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9.(1)同一 速度 (2)远 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 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 (3)转换 (4)不同高度 (5)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一定,容易探究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而推力不易控制其大小,且不便于测量推力的大小10.B 11.C 12.C 13.D14.10 做减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15.10 小于16.(1)小明踩到松开了的鞋带时,脚因为受到阻力很快停下来,而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而摔倒。
2)一定要用力系紧鞋带,这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从而使鞋带不易松开17.(1)钩码个数 不考虑 (2)旋转 (3)C (4)任意方向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18.(1)3 000 N,方向水平向右 (2)15 000 N (3)2 400 N19.B 20.D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