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戊戌变法》.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348499692
  • 上传时间:2023-04-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七课戊戌变法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及评价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探讨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在理清史实后,重点陈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陈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遵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让学生分组分析、探讨: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在学生分析探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根源、康有为的思想根源、社会现状等方面思考这一问题。

        同时,教师应指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的优势伴随着侵略势力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和制度传入中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康有为的头脑中而其思想的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康有为主张的仅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变法,而反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相关的小字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归纳论战中双方的对立观点,制成表格对照论战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识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四、百日维新  通过提问、回复、归纳陈述,使学生在明确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把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  重点讲解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强调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  指出维新派成立保国会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激化一则壁垒明显了,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域的付诸实施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

        具体分析变法诏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①“提倡官房上书言事〞须讲明了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没有资格上书言事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康有为屡屡上书被轻易地扣压了如今加以提倡,而且光绪帝极为重视,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二是从当时的实际状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②“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③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  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二是废除八股取土,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这实际是在改变官僚机构的构成,用现代话说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无疑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变革的  局限性:①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地操纵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空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

        ②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  ③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运动失败了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这一点可启发学生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等方面思考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评价变法的意义,制作有关表格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问题,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第七课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及代表人物  2.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4.《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成立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四、百日维新(1898.6.11-9.21)  1.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2.保国会的成立(1898.4)  3.《定国是诏》及变法内容五、戊戌政变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阴谋破坏  2.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