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
30页城市 规划 原理原理孙晶国土资源系 资环院 310sunjing917@9/16/20241教材: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o参考书目:[1]《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阮仪三主编[2]《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周一星[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现代城市经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丁健.[5]《城市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郑毅主编.9/16/20242o规划师o城市规划o城市规划学刊o国际城市规划o城市规划汇刊o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o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oJournal of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o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o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9/16/20243课程内容: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乡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城市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城乡空间规划城乡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9/16/20244今天的内容o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oVideo:cities9/16/20245考核方式o考勤o作业o考查9/16/20246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念和基本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9/16/202471.居民点的概念居民点的概念 n居民点就是居民聚居的地方。
居民点就是居民聚居的地方 人类的各种集居地,又称聚落各种职能不同、规模不人类的各种集居地,又称聚落各种职能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集镇和村落都是居民点从本质上说,各种居民等的城市、集镇和村落都是居民点从本质上说,各种居民点都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们既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点,点都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们既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点,又是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场所例如人们到一个地方去开例如人们到一个地方去开垦荒地,经营林业,放牧牲畜或养殖、捕劳水产,由于生产垦荒地,经营林业,放牧牲畜或养殖、捕劳水产,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便选择适当地点,建造房屋,定居下来,逐和生活的需要,便选择适当地点,建造房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村落随着渐形成了村落随着经济经济、、政治政治、、军事军事、、宗教宗教等活动的发展,等活动的发展,逐渐形成城市、集镇等各类居民点,构成居民点体系逐渐形成城市、集镇等各类居民点,构成居民点体系n现代的居民点,由于现代的居民点,由于工业工业、、交通交通、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商业商业、、服务行服务行业业等的高度发展,吸引并集聚了大量人口,形成现代社会的等的高度发展,吸引并集聚了大量人口,形成现代社会的各种城市、集镇、村落,构成了比过去远为复杂的居民点体各种城市、集镇、村落,构成了比过去远为复杂的居民点体系。
系n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居民点,第二次深惠达分工产生了城市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8o2.2.城镇的概念与特征:城镇的概念与特征:o没有统一的标准o①①三个本质特征:三个本质特征:o产业结构产业结构o人口数量人口数量o职能职能o景观景观o完备的设施完备的设施o②②设市标准:根据人口,产业结构,职能设市标准:根据人口,产业结构,职能9/16/202493.城市的概念城市的概念 城市中的城市中的“城城”是一种防御性建筑物,是一种防御性建筑物,“市市”是交是交易的场所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易的场所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包括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是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物质、能量与信息高速运转的中心城市是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物质、能量与信息高速运转的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内政治、经济、信息、商贸、金融、文化、科教、城市是一个地区内政治、经济、信息、商贸、金融、文化、科教、医疗卫生、体育、工业生产、交通与艺术等社会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体育、工业生产、交通与艺术等社会活动中心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0对对“城市城市”有以下理解:有以下理解: n从城市的产生看从城市的产生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在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在““城城””与与““市市””功能叠加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农村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离的分离““城市的产生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的产生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n从城市的功能看从城市的功能看————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n从城市的集聚看从城市的集聚看——城市是人口、财富、建筑和信息高度集聚的场所。
城市是人口、财富、建筑和信息高度集聚的场所n从城市的区域看从城市的区域看——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n从城市的景观看从城市的景观看——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景观,包括土地利用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利用的多样化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利用的多样化n从城市的系统看从城市的系统看——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会复合巨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1o城市的构成城市的构成 n城市的物质构成城市的物质构成 公共领域:社会公众所共享的物质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公共领域:社会公众所共享的物质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一般是公共投资和开发施,一般是公共投资和开发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所占用的物质环境,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所占用的物质环境,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劣表现在可达性和外部性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劣表现在可达性和外部性n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道路系统和交通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
网络有关n外部性是指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外部效应,包外部性是指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外部效应,包括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类型括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2o城市的构成城市的构成o城市的产业构成城市的产业构成n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三种部类: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三种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第三产业:为生活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活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n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 前工业社会:第一产业前工业社会:第一产业 工业社会:第二产业工业社会:第二产业 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3o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n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n产业结构产业结构n集聚程度集聚程度 n政治经济地位政治经济地位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4o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n集聚规模的差异集聚规模的差异 n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效率的差异n生产力的差异生产力的差异n职能的差异职能的差异n物质形态的差异物质形态的差异n文化观念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5o我国城市建制体系我国城市建制体系 城镇可以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城镇可以分为直辖市、市和镇n我国市制由多层次构成。
我国市制由多层次构成 从地域类型上划分,包括直从地域类型上划分,包括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洲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洲辖市)三个层次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市、副辖市)三个层次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四个等级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四个等级n直辖市(直辖市(4 4个)、副省级城市(个)、副省级城市(1515个)、省会城市首府个)、省会城市首府城市(城市(2727个=个=2222个省会+个省会+5 5个自治区首府)、较大的市个自治区首府)、较大的市((4949个)、地级市(个)、地级市(288288个)、县级市(个)、县级市(455455个)(数据个)(数据截至截至20102010年底)n全国共有省级行政区划单位34 个, 地级行政区划单位333 个, 县 级行政区划单位2856 个, 乡级行政区划单位40906个က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6o我国城市建制体系我国城市建制体系n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
市既有自己的直辖区市既有自己的直辖区——市区,又管辖了市区,又管辖了下级政区(县或乡镇)下级政区(县或乡镇)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7o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n城乡结构城乡结构 “二元化二元化”;;n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拉大;n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n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8o城乡统筹城乡统筹 “五个统筹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开放”n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规划建设n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n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统筹城乡管理制度n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9/16/202419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o1.古代城市的发展o城市与防御要求城市与防御要求o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o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o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9/16/202420o2.2.近代城市的发展近代城市的发展o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o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o城市与环境城市与环境o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9/16/202421o3.3.二战后的城市发展二战后的城市发展世界城市人口达到世界城市人口达到50%50%,,城市集中发展城市集中发展卫星城,郊区化卫星城,郊区化对外交通发展:航空和汽车对外交通发展:航空和汽车9/16/202422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o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n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具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地域空间的转变地域空间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n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重)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重),用城市化率表示用城市化率表示n城市化率(城镇化率)城市化率(城镇化率)= =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 /区域总区域总人口人口9/16/202423o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的特征n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提高n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增加国家和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和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n城镇化水平高,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城镇化水平高,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n城镇数目增加,城市地域的扩张,形成许多城市密城镇数目增加,城市地域的扩张,形成许多城市密集区或城市地带集区或城市地带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9/16/202424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o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机制:n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贡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贡献 n工业化推进工业化推进n比较利益驱动比较利益驱动n市场机制市场机制n城乡规划调控城乡规划调控9/16/202425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o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n初期阶段或者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初期阶段或者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较长时间才能达到30%30%左左右。
右 n中期阶段或者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中期阶段或者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60%30%~60%n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实现,农村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实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由于工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由于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达到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达到60%60%以上9/16/202426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o城市化历史进程分为的三个阶段:诺瑟姆曲线城市化历史进程分为的三个阶段:诺瑟姆曲线9/16/202427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o城市化历史进程分的四个阶段:城市化历史进程分的四个阶段:n集聚城市化阶段集聚城市化阶段n郊区化阶段郊区化阶段——城市中高收入者移居市郊,城市中高收入者移居市郊,住宅、商业服务、事务部门等向郊区迁移住宅、商业服务、事务部门等向郊区迁移n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不仅中心市区人口外迁,不仅中心市区人口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迁移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迁移n再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到中心城市。
升,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到中心城市9/16/202428o我国城市化的基本情况我国城市化的基本情况n20092009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超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超46.6% 46.6% 城镇人口首次城镇人口首次破破6 6亿城市化已经入持续、加速、健康发展阶段城市化已经入持续、加速、健康发展阶段n从全国来看,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较少,基本以点为主,从全国来看,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较少,基本以点为主,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长江沿岸东部快于中西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长江沿岸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南方快于北方n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均匀,反映在城市化的过程也不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均匀,反映在城市化的过程也不平衡n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发展较慢的城市,加速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发展较慢的城市,加速甚至跳跃式地进行城市化至跳跃式地进行城市化n20112011年末年末51.27%------51.27%------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统计局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9/16/202429o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n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速。
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速n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市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化战略选择n城市圈、城市群等将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城市圈、城市群等将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空间单元n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社会居住分化、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郊区化”趋势n未来五十年,中国将增加未来五十年,中国将增加100个左右个左右50万人以上的城市,万人以上的城市,2030-2040年达到稳定阶段年达到稳定阶段70%-80%的水平的水平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9/16/20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