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利民《生理学精品教学》7.2 能量代谢(上课用)(体温调节)(卢宁)课件.pptx
41页体温调节 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调节方式:行为性体温调节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一) 温度感受器 thermoreceptor 外周温度感受器:全身皮肤、粘膜、腹腔内脏 分为热感受器 warmth receptor冷感受器 cold receptor,中枢性温度感受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存在: 热敏神经元 warm-sensitive neuron------血液温度升高其放电频率增加 (PO/AH) 冷敏神经元 cold-sensitive neuron------血液温度下降其放电频率增加.(脑干网状结构和弓状核),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centers Preoptic-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在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调定点学说 set-point 调定点:体温在偏离某一临界温度(37 ℃ )时, 将会导致明显的产热和散热改变,从而使体温恢复到临界温度,这一临界温度即称调定点,产热装置 产热 PO/AH 温度散热装置 散热 调定点,,,,,,,,,,,反馈信息,调节过程: 气温改变各种温度感受器 深部温度改变 下丘脑PO/AH经中枢整合躯体神经:支配骨骼肌(如寒战)植物性神经:血管舒缩反应,发汗反应内分泌系统:代谢性调节反应,,,,,,,,发热,一、发热的定义,●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 发热的定义,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 ℃,,什么是发热,1. 诊断学上的定义是当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当由于pyrogen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oC)时,就称之为发热 3.其他参考书上指出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有的还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治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产热器官,安静时:骨骼肌、肝脏,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散热器官,直接导致 发 热,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二、发热的机理,下丘脑,前 部,后 部,密集的温觉感受器,少数冷觉感受器,刺 激,散热反应,产热反应,,,,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发热的机理,发热的机理,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pyrogen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调定点学说,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 内生致热原(EP):IL-1、IL-6、IF、TNF等,发热的机理,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发热性质 病 因 疾 病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感染性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发热 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等)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等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理化损伤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其 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非 感 染 性 发 热,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病常见。
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380C 低热:多见于病情较轻者、慢性病患者或功能性发热者 38.10C -390C 中热:大部分疾病伴发热时,体温多在此范围 39.10C -410C 高热:多见于急重症患者 >410C 超高热:可见于乙型脑炎、脓毒败血症、伤寒(重症)、中暑及中枢性高热等热度,<1个月为短热程 1-3个月为中热程 >3个月为长热程 注意:热程的含义并非是指发热不退所持续的时间,而是更多意义上讲发热疾病的病程,包括某些反复发热的过程在临床上热程的提出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四)热程,1. 急性发热:,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上呼吸道感染〉一些传染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 术后的短程发热,在不超过38C 的情况下,多被认为是局部吸收所致。
此外,部分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疾病也可表现为短热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强直性脊柱炎等2.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定义:指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几度超过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实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FUO 病因,感 染 肿瘤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最终诊断不明者,,> 80%,,5~10%,FUO,不同年龄组 FUO 的病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6~14岁——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病为最常见的病因; 14岁以上的成人——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但肿瘤 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FUO,美国FUO中最常见的疾病分类,感 染 肿 瘤 结缔组织病 其他夹杂病 心内膜炎 白血病 成人Still病 药物热 骨髓炎 淋巴瘤 颞动脉炎 人工热 导管感染 恶 组 风湿、类风湿 家族性地中海热肝 炎 胰腺炎 结节病 甲 亢 前列腺脓肿 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 肺栓塞 鼻窦炎 肉 瘤 韦格纳肉芽肿 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 结核病 良性心房粘液瘤 结节性红斑 心肌梗塞 腹腔内脓肿 直肠癌 克隆病 HIV 感染 肝肿瘤,,,,,,,FUO,据统计,美国 FUO 中:○ 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为淋巴瘤○ 最常见的实体瘤是肾细胞癌○ 最常见的全身性细菌感染是结核病,3.长期低热(慢性微热),定义:体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非功能 性疾病,功能性 疾 病,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性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慢性病毒性肝炎、CMV感染、梅毒等,甲亢、结缔组织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原因未明的肠炎、血液病、恶性肿瘤,感 染,非 感 染,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微热、神经功能性微热、感染后低热等,,,,长期低热,长期低热者如伴有血沉明显增快,一般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而应考虑结核、肿瘤或结缔组织病等可能。
四)伴随症状,1. 寒 战,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 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者罕见有寒战,一般也不见于风湿热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相鉴别:,输 液 反 应,输液后不久即开始 输液前无反复发作的病史 颤抖更剧烈,而无明显的乏力、纳差、萎靡等全身毒血症表现 停止补液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后,10~15分钟内寒战即可终止高热伴咳嗽、咳痰者应考虑肺炎、肺脓肿、脓胸等呼吸系统疾病; 伴低热、盗汗和乏力多见于结核; 伴胸痛可能为胸膜疾病和肺部病变如肺炎、肺癌、以及空洞性肺结核; 伴咯血时应排外肺癌、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以及肺栓塞和肺血管炎; 高热伴头痛,意识障碍应考虑中枢系统感染,如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伴尿频、尿急应排外泌尿系感染2. 其他伴随症状,1.面 容,伤寒面容、酒醉貌、蝶形红斑、口围苍白等,口 唇 疱 疹,多见于: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行性脑膜炎等 一般不见于:小叶性肺炎、干酪性肺炎、恶性疟和结核性脑膜炎,,(五)体征,3.皮疹、粘膜疹,玫瑰疹、巴氏线、柯氏斑、搔抓状出血点、恢复期袖套样脱皮等,认识几种特征性皮疹:,莱姆病———慢性移行性红斑 皮肌炎———淡紫色眼睑Gotton 征 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4.淋巴结,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兔热病、弓形虫病、HIV感染,以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见于:,局限性感染、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的转移等,注意检查引流区,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肿大:,16%~30%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约70%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少数病人仅有深部淋巴结受累; 有些病例肿大的淋巴结甚至可以一过性自行缩小,易误诊;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呈正比。
5. 其他体征,对疑诊结缔组织病者,应特别注意了解皮肤、关节、肌肉等部位的表现二、辅助检查及化验,常 规,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等,感染病,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冷凝集试验、嗜异凝集反应、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结缔组织病,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恶 性 肿 瘤,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骨髓、淋巴结及相应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AFP 、本—周蛋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