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调控制电路设计实验指导书2013版.pdf
6页实验四 音调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一音调控制电路,其中,中频 1kHz,低音转折频率 100Hz 处有±12dB 的增益调节,高音转折频率 10kHz 处有±12dB 的增益调节 1.1 实验目的 (1)了解滤波器概念; (2)掌握音调控制电路的设计及测试方法; 1.2 实验仪器及器件 (1)双踪示波器; (2)直流稳压电源; (3)函数信号发生器; (4)数字电路实验箱或实验电路板; (5)数字万用表; (6)uA741 集成电路芯片 1 片、47k 3 个、13k 1 个、470k 电位器 2 个、电解电容 10u 2 个、瓷片电容 0.01u 2 个,470pF 1 个、 1.3 预习要求 (1)熟悉集成电路芯片 uA741 的引脚图及功能; (2)熟悉音调控制电路的三种类型; (3)掌握音调控制电路相关参数的计算 1.4 实验原理 1.4.1 音调控制电路简介 音调控制电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 (2) (晶体管、运放)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 (3)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电路一般使用高音、低音两个调节电位器;但在少数普及型机中,也有用一个电位器兼作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的。
这里说的提升和衰减,仍然相对于中音频而言所谓提升,就是比中音频的衰减要小一些所谓衰减,就是比中音频的衰减还要大一些一个良好的音调控制电路,要有足够的高、低音调节范围,但又同时要求高、低音从最强到最弱的整个调节过程里,中音信号不发生明显的幅度变化,以保证音质大致不变 音调控制器主要是控制、调节音响放大器的幅频特性使声音变得更好听一些图 4-1 是音调控制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其中fL1表示低音频转折频率, 一般为几十赫兹, fL2 (等于 10 fL1)表示低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fH1表示高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fH2 (等于 10 fH1)表示高音频转折频率,一般为几十千赫兹 以f0=1kHz为音响的中音频率,设其增益为 0dB;fL1低音转折频率(截止频率) ,其增益为±17 dB;fL2低音频区中音转折频率,其增益为±3 dB;fH1高音频区中音转折频率,其增益为±3 dB;fH2高音转折频率(截止频率) ,其增益为±17 dB 1可见音调控制器只对低音频与高音频的增益进行提升与衰减,中音频的增益保持 0dB 不变因此,音调控制器的电路可由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构成 图 4-1 音调控制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4.2 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 典型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如图 4-2 所示。
设电容C1=C2>>C3,在中、低音频区,C3可视为开路,在中、高音频区,C1、C2可视为短路下面对图 4-2 所示电路进行分析 vi R1 RP1R2C1C2R4C3R3RP2C5 vo++-+C4 ++ 图 4-2 典型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 (1)当当0ff时,C1、C2可视为短路,作为高通滤波器,音调控制器的高频等效电路如图4-5 所示将C1、C2视为短路,R4与R1、R2组成星形连接,将其转换成三角形连接后的电路如图 4-6 所示 vi C3 R3 R1 R2 R4vo-- ++ RP2 viC3R3RaRbvo -+-+RP2Rc 图4-5 音调控制器高频等效电路图4-6 图4-5的等效电路其中, (4-9) (24141a/RRRRRR++=) ) )(4-10) (RRRRRR/2424b++=(41221c/ RRRRRR++= (4-11) 3若取==,则1R2R4R12333abc3RRRRRR===== RP2的滑臂在最左端时,对应于高频提升最大的情况 ,等效电路见图 4-7。
RP2的滑臂在最右 端时,对应于高频衰减最大的情况,等效电路见图 4-8 vi C3 R3 Ra Rb -- ++ vovoRb-+-+viRaR3C3图4-7高频提升 图4-8 高频衰减图 4-7 所示电路为一阶有源高通滤波器,其增益函数的表达式为: () ()43abio /j1/j1)j (ωωωωω++⋅−==RR VVA???(4-12) 式中,()[]()[] π2/1 /133aH133a3CRRfCRR+=+=或ω (4-13) ()()33H233421 /1CRfCRπω==或 (4-14) ①当1Hff时,C3视为短路,此时电压增益 3()/VHaARR3R=+ (4-17) 同理可以得出 4-8 所示电路的相应表达式,其增益相对于中频增益为衰减量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先提出对低频区LXf处和高频区HXf处的提升量或衰减量 x(dB),再根据下式求转折频率2Lf (或1Lf)和1Hf (或2Hf),即 6 LL22xxff⋅= (4-18) 6 HH12xxff= (4-19) 1.5 基础实验内容及要求 1.5.1 实验电路参数确定 已知,,100HzLXf=10kHzHXf=12dBx =,由式(4-18)、(4-19)得到转折频率2Lf及1Hf; 计算过程为:6 L2L2400Hzx xff=⋅=, 12/1040HzLLff== ; 6 H1H22.5kHzx xff== , 211025kHzHHff== ; 由式(4-4)得()121VL/RRRPA+=≥20dB。
4其中,、、一般取几千欧姆至几千欧姆现取=470kΩ,==47kΩ, 1RP2R1R1RP2R1R ()()dB8 .2011121VL=+=RRRPA, 由(4-2)得uFfRPC0.00821L112==π, 取标称值0.01μF,即1CC2==0.01μF 由式(4-9) (4-10) (4-11)得: 4R===47k则 =3=141kΩ , 1R2RaR4R3R=/10=14.1kΩ ,取标称值13kΩ aR由式(4-14)得 pF490π21H233==fRC,取标称值470pF 取==470kΩ,=10kΩ,级间耦合与隔直电容=10μF经过参数计算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电路图如图4-9所示 1RP2RP33RP4CC=5图4-9音调控制电路图 1.5.2 音调控制电路幅频特性的测试 音调特性测试方法音调特性测试方法 1—测频法:测频法:输入幅度Uim恒定的正弦波信号,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f(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来观测其输出幅度Uom (f),当Uom (f)达到预定幅值时,此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读数值即为给定增益处的频率f 音调特性测试方法音调特性测试方法 2—测幅法:测幅法:输入信号Uim幅值的正弦波信号,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f(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至给定的频率,测量出的输出幅度Uom即为给定频率处的Uom (f)。
本次音调特性测量采用测幅法 预习要求: (预习要求: (1)计算理论值)计算理论值fL1、fLx、fL2、f0, fH1、fHx、fH2,并填入表格4-1中; ((2)理论计算:当输入信号)理论计算:当输入信号Uim=100mV时,计算出在时,计算出在±17dB、、±12dB、、±3dB时输出信号幅值时输出信号幅值Uom,将该值分别填入表格,将该值分别填入表格 4-1 中 测试内容及步骤如下测试内容及步骤如下: (1)按图4-9连接电路,注意正负电源、地的正确连接使使RP1、、RP2可调电阻器滑臂可调电阻器滑臂5均置中间位置均置中间位置 (2)中频音调特性测量中频音调特性测量:将f=100Hz,Uim=100mV的正弦波信号加入至音调控制器的输入端,将输出信号uo的幅值Uom测量值填入表格4-1的f0列中 (3)低频音调特性测量低频音调特性测量:将高音电位器将高音电位器RP2滑臂居中滑臂居中,将低音电位器RP1滑臂置于最左端(A端),保持Uim=100mV,调节信号频率f分别为fL1、fLx、fL2,测量其相应的低音提升输出幅值Uom,结果填入表4-1的fL1、fLx、fL2三列中;将低音电位器RP1滑臂置于最右端(B端) ,重复上述测量过程,测量其相应的低音衰减输出幅值Uom,测量填入表4-1中。
(4)高频音调特性测量高频音调特性测量:将低音电位器将低音电位器RP1滑臂居中滑臂居中,将低音电位器RP2的滑臂分别置于最左端(C端)和最右端(D端) ,保持Uim=100mV,测量方法同(测量方法同(3)) ,依次测量输入信号频率为fH1、fHx、fH2时的输出幅值Uom,测量结果分别填入表4-1中 表4-1音调控制特性测量数据表(=100mv) imU测量频率点 fL1fLxfL2f0fH1fHxfH2理论值 音调电位器 低音调向输入端A端 中端 高音调向输出端D端 实测Uom(f) 实测Au(f)/dB 理论Uom(f) 100mv 低频 提升 高频 衰减 Au(f)/dB 17 12 3 0 -3 -12 -17 音调电位器 低音调向输出端B端 中端 高音调向输入端C端 实测Uom(f) 实测Au(f)/dB 理论Uom(f) 100mv 低频 衰减 高频 提升 Au(f)/dB -17 -12 -3 0 3 12 17 注:电压增益Au(dB)=20log(Uom/Uim) 实验报告要求: (1)依据表4-1的测量数据Uom(f) ,由Uom/Uim计算相应频率的Au(f) (dB),并且填入表中。
(2)依据表4-1的测量数据,绘制出音调控制特性曲线Au(dB)~f (3)分析实测音调曲线与理论音调曲线的差异,说明原因 1.6 思考题 1)音调调节电路的实质是什么? 2)测试中音增益时,调节低音、高音电位器时是否有变化?为什么? 3)测试低音区音调曲线时,应该调节那个电位器?如何调节使增益提升? 4)测试高音区音调曲线时,应该调节那个电位器?如何调节使增益衰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