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参考传播学者学派以及传播效果专题.doc

78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5163695
  • 上传时间:2018-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7K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传播学者(一)三位欧洲大师: 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说 19 世纪三位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 马克思主义间接地影响了 20 世纪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芝加哥学派中的社会学家为进化论 所吸引;法兰克福学派将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法相结合;互动传播的帕洛阿尔托学派通 过研究相关传播来反对弗洛伊德的内心理论;拉斯韦尔热衷于精神分析的思考;霍夫兰的 说服研究则在弗洛伊德理论那里找到了间接的基础 1、查理查理··达尔文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对于传播学者来说,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是达尔文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 言传播领域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科学思想和传播学产生的重要影响表现在: (1)它系统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又是传播学批评学派的 主要思想来源; (2)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库利、帕克等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引向了社会学 领域;库利、帕克说芝加哥学派的领袖,帕克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直接受到了达尔文进 化论的影响; (3)达尔文的理论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研究的开展; (4)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 之中今天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如海德的平衡 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一致理论、佩蒂和卡尔奥普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等这 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的或不和谐的状态,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导致 了个体行为的变化 (2)霍夫兰所开创的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是从 C·赫尔德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而赫尔德 学习理论又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 神分析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3)法兰克福学派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进行了批评的传播研究例如,对于偏见的研究,在阿多诺等人的《权威人格》中有所论 述,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4)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帕洛阿尔托小组帕洛阿尔托小组(Palo Alto group): 帕洛阿尔托小组的研究的是交往传播交往传播,他们重视作为理解个体行为的手段的个人与他人的 传播关系,完成了从关注个体内在动力向关注个体交往或关系模式的转向。

      【见 传播学派 —批判学派】3、卡尔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在任何社会,获取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资源方面的不平等不可避免 地造就了一种文化,这一文化引起了某种类型的重大社会冲突 ”这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 重要的批判性,即社会是不完美的,需要加以改变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视为社会上层建筑的大众媒体,经常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 判,他们认为,在西方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体的内容为社会阶级关系所控制,媒体成立巩 固社会统治的工具二)四大先驱:对于传播现象给予较多研究、直接促成传播学产生的学者,是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以及拉扎斯菲尔德他们的学术背景、事业生涯和兴趣爱好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家庭大多与欧洲大陆有着某种联系,其学术成果与欧洲学术有某种渊源,有两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移居美国这四位学者还都有较富裕的家境,较丰富的学识,进最好的大学,广泛涉猎欧美不同学科他们都在中年时期突然改变事业生涯,从他们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转向传播研究,并以恢宏的气度一起结识他们都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出版了有关专著他们的四周均聚集一批后来都成为该学科领袖的年轻学者,和一批批听他们授课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传播研究中,都着重态度、行为改变的效果研究。

      正是这些推动了传播学的产生,确定了传播研究的某些方向,积聚了研究力量,为传播学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1、哈罗德、哈罗德··拉斯韦尔:拉斯韦尔: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1926 年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是宣传研究 的经典著作 《世界革命的宣传》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宣传分析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等 (1)5W5W 模式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 1948 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明确提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过程模式,奠 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传播的三大功能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3)宣传的四个目的:激起对敌人的仇恨;保持与盟邦的友好关系;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 系,并尽可能与其达成协作;瓦解敌人的斗志2 2、库尔特、库尔特··卢因卢因( ( / / 勒温勒温) ):: 美籍犹太人,社会心理学家, (1)最早提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场论场论””和和““群体动力论群体动力论”” ,并将其应用于传播学领域: 早期主要研究个体精神过程,后来转向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的研究。

      开创了群体 传播中的经典实验,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借用物理学中的“场论”来类比心 理活动;最先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 ,以及群体对个 人观点、动机、行为和倾向的影响 (群体动力论认为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场,群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简单相加,群体与个体 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群体的规范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行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 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观念,不仅要考虑它的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它所属的群体因素 )(2)最早提出““把关把关””和和““把关人把关人””的概念 《群体生活的渠道》对把关过程做了理论阐 述,指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带有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而那些能够控制信息流 动的人就是把个人 二战期间他进行了有关军队士气的研究和劝说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3、保罗、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拉扎斯菲尔德: 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 (1)主张将传播媒介置于完整的社会环境中考察,运用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对广播媒介进行了研究, 对当代大众传播的研究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2)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以美国总统选举为课题,进行了“伊利县伊利县 调查调查” ,并发表了《人民的选择》和《选举》 ,是传播学研究史的一个里程碑。

      在书中提出了“舆论领袖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而有限的,传播环节中存 在众多因素,使传播学结束了“枪弹论”时代,进入“有限效果论”时代在他的领导下形成 了“哥伦比亚学派”4、卡尔、卡尔··霍夫兰:霍夫兰: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在传播学方面,主要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主持军方有关电影对军人影响的研究,被认为是现代态度改 变研究的开端 (2)他首次把心理实验法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领域,并将之应用于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的研 究并从信源可信性、传播技巧等方面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他的研究 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媒介和大众传播,而主要是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研 究对象范围有限 领导、创立了“耶鲁学派” 三)奠基人 威尔伯威尔伯··施拉姆:施拉姆: 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之父 (1)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把美国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综合起来,在前人 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这一新 兴学科传播学创立的标志是 1949 年由他编撰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2)他还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创建研究机构,培养 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发展;提出了许多传播学研究的新观点或 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如提出了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媒介或信息被 受众选择的或然率=预期的报偿 / 付出的代价;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应该首先致力于小媒介 的建设,解决当务之急,而不应脱离国情,一味追求西方的速度四)其他人物: 1、、 李普曼:李普曼: 美国专栏作家,政论家,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 享有很高的声誉热衷于政治新闻的报道并亲身参与活动,曾两次获普利策奖曾做过 12 位美国总统的顾问 《舆论学》被公认为是传播领域的奠基之作,该书揭示了传播和媒介对 人类想象世界的构建作用,提出了刻板印象、假环境等著名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舆论 研究、宣传研究影响极大 拟态环境(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象征性现实): 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环境不是对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 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媒介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 征性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可能与真实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

      从这一观点出发,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议题——议程设置理论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e):): 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价值评 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印象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对新事物 的接受,因而她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2 2、伯纳德、伯纳德··贝雷尔森贝雷尔森::美国社会学家,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进行伊里县研究时的重要 合作者他曾经做过报纸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并推动了内容分析法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3 3、罗伯特、罗伯特··默顿默顿::美国社会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与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进行了广泛而深 入的合作,他的理论和拉扎斯菲尔德的方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他最著名的社会学成就是 有关社会失范的理论4 4、罗伯特、罗伯特··哈钦斯哈钦斯::20 世纪 30-40 年代曾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并出任“大众媒体自由 与责任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后来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业》报告开创了社 会责任论的新时代5 5、西奥多、西奥多··阿多诺阿多诺: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曾接受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的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广播研究,但是因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分歧而没有成功, 这引发了对于传播学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阵营的第一次讨论。

      他对资本主义文明进程 中文化工业造成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有力的批判6 6、埃弗雷特、埃弗雷特··M··罗杰斯罗杰斯:美国传播学家他对于传播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创立了创新 扩散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传播学新兴分支 ——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二是撰写了《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重新 梳理了早期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二、传播学流派[一] 经验学派 / 传统学派(Empirical School):主要指以经验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 究 (经验性研究方法指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 证考察的方法 )1、两个重要特征: (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实用主义认为判断事物(或真理)的标准不是思想或语言本身,而是思想所引起的客观行为, 认为“真理就是效用“,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2)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强调经验材料和客观数据的重要性,并运用它们进行实证考察,从而揭示社会现象和行 为的原因和规律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2)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

      3、缺陷: (1)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