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史复习重点.doc
4页一、服饰起源和衣料绕体人类服装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的需要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文身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块料型服装由单块或多块衣料构成,不经过或稍经缝制,主是是通过缠绕或披挂的方法,包裹在身上或利用腰带捆系披挂在身上,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披绕式服装1. 埃及:腰衣(前2686—前1786)、筒形长裙、垂褶装束(前1550)面料:亚麻和棉布附属品和妆饰:凉鞋,流行戴假发,注重眉眼修饰,喜欢香水纸莎草和莲花是经常出现的植物题材2. 美索不达米来:苏美尔人的卡乌那克斯(有缨的穗的裙子)巴比伦人的缠绕式服装亚述人的流苏服装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间,服装中除了日常服装以外,还出现了礼服、军服、猎装这三种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服装类型3. 古印度服装:女子的莎丽,男子的陶迪,产于前6世纪附属品和妆饰:发卡和项链4. 中国服装:十二纹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周礼》是后世历代封建帝王修订服装制度的参照范本款式:上衣下裳和深衣连体。
深衣之制必须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面料:丝绸,印花工艺出现了与印章和印刷术密切相关的凸版印花织物汉代的丝绸图案从原来以几何纹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织锦上面的吉祥文字与动物云气穿插,成为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的一大特色5. 克里特—迈锡尼服装:紧身上衣和吊钟开的层褶裥裙6. 古希腊服装: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的款式特点:用一整块布横向对折制作衣服,不需要裁剪特点:一是增多了一层折返,增加了服装造型的变化,可用后面的折返包头,二是块料上移,形成了展宽垂坠的希腊式腰曲线造型,三是对折处不全部缝合,增加了布料自然垂坠感希腊化是指以混合古希腊和东方因素为基础的新型文明附属品和妆饰:乳带、发式7. 古罗马服装:缠绕式托嘎、套头衣丘尼卡丘尼卡的服装结构非常简单,它是利用一块布料,裁剪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对折缝合而成,紫色作为高贵色二、缝衫制袍1. 袍服是那些上下相连、不收腰而包着全身的宽大衣服2. 基督教对服饰的影响:一、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服装呈现出在结构上的封闭性和造型上的宽大特征。
二、服装造型也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将人体的形态美感作为表现对象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女子大都戴头巾穿长袍,日常长袍大多为朴素的单色,衣身肥大,长至脚踝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11世纪左右中世纪,有一种服装上面装饰着两条红色的条纹,这种条纹被称为克拉维,它一直作为宗教的标识性装饰3. 拜占庭服装:帕纳拉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标识性服装达尔马提卡:由整幅布裁成十字开对折,或由两块T字开布缝合,中间留领口帕利姆和罗拉姆:由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服装演变过来的披绕式的残留样帕鲁达门托姆:是沿用自古罗马军用外套式样的,用长方形织物制作的大披风丘尼克、帕纳拉和霍兹4. 由于“蛮族”服装的冲击和影响,西欧服装开始向复杂结构和窄衣形态方向发展5. 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的日耳曼民族的传统服装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和御寒罗马式时期:内衫和外袍(内衫称为查安斯,外袍称为伯莱欧)、披风(披风,也叫斗篷,有人则直译为曼特,是一种主要遮盖肩膀、胳膊和背部的无袖外衣,起着保暖、挡风沙和装饰作用6. 12世纪前后,服装设计中出现了新倾向:一是受蛮族服饰文化影响产生的强调实用的服装发展倾向;二是突出优雅感的希腊—罗马风格服装的盛行7. 哥特式时期:哥特式式时期的服装指是12世纪中期开始于法国,到14世纪末遍及全欧洲的一种与建筑风格相仿的服装风格类型。
附属名和妆饰:尖头鞋,尖顶头饰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汉宁,纹章装饰,纹章作为一种标识性的图案最初产生于当时的骑土团8. 格陵兰长袍:因为特殊的裁剪方法而确立了它在服装史上的地位它的特殊性在于采用了省道技术,使布料更加合乎人体这种裁剪方法将服装从原来简单的前后两片叠合的二维构成方法上脱离出来,成为三维立体裁剪的起点从此,西方服装的构成形成与西方古典式或东方式的平面化构成形式,有了更加明显的区别9. 中国服装:唐代的陵阳公样、宝相花,男子服装主要是幞头纱帽与圆领袍衫,女帽先流行幂篱,后流行帷帽,再流行胡帽,以颜色来区别官袍等级,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宋代是写生花和琐文图案,官员项间必套方心曲领,腰间佩一个鱼袋元代许多与宋代相类,明显的是团龙纹的出现,男女皆以长袍为主,妇女首服以顾姑冠最具特色,明代是缠枝花纹样,增加了服装和颜色方面的禁例,用补子图案表示官阶三、箍裙束身1.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男装普尔波安: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体式女袍:外规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2. 巴罗克风格暑期欧洲服装特点:荷兰式时期:又称三L时代(长发、花边、皮革)男装:上衣达布里特因,平折领(大翻领,领口收省,领缘和领面上罩饰有花边男裤:膝口宽松的半截子裤,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下半截为丝袜或长统靴女装:圆润丰满造型,选用轻薄柔软和绸缎面料,服装色彩常用单色利用重叠方法体现女性的丰满和性感,是巴罗克时期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法国式时期:短上衣和衬裙式马裤的组合装,长外套与背心的组合装箍裙再度流行,苛尔巴莱耐(鲸须紧身胸衣)和巴黎臀垫(裙撑)服装面料生产和图案设计大都在画家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巴罗克图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采用贝壳形曲线和海豚尾巴形曲线。
17世纪服装面料的另一重大革新是花边的推广和应用3. 洛可可风格时期欧洲服饰特点:洛可可一词与法语rocaille有关,常用以指文艺复兴时期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申而来洛可可服装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西方服装史上留名最早的服装设计师:罗斯.贝尔坦宽身女袍(法国式罗布是18世纪代表性的女袍式样),著名的宽身女袍有切尔卡西式袍服、波兰式袍服和英国式袍服驮篮式撑裙(法国洛可可式女装表现为有撑环的长裙和紧束上装相结合的式样)18世纪后期出现的可开合式铁制帕尼耶,大大增强了撑裙穿着时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服装面料:印花面料,17、18世纪,欧洲的织物显花技术由原来的以提花技术为主,发展成为以印花技术为主,1785年苏格兰人T. 贝尔发明滚筒印花附属品和妆饰:妆饰特点突出表现在假发的流行18世纪同时也是纽扣盛行的时代,主要用花卉、古迹、风光、天使、肖像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设计纹样18世纪法国最流行的女鞋是路易跟鞋,男子附属品以胸饰最有特点,分固定和可脱卸两种形式4. 新古典时期欧洲服饰特点: 法国人民革命装:潘塔隆裤(丑角裤),卡曼纽拉(茄克式短上衣)‘麝香派’服装:花花公子式(缪斯卡丹),奇装青年式(安克罗瓦布斯)内衣式连衣裙和茄克式外套帝政式男装:复古骑装,燕尾服和晨礼服帝政式女装的款式特点:帝政时期女装采用膨起的短泡泡袖(抛袖)和奴隶袖,领口变大,以突出胸部,在素雅的古典情调上增加了装饰,同时在高腰位置收缩,以腰以下扩张裙摆。
帝政时期出现的科尔塞特紧身胸衣,确切地说是一种补正内衣附属品和妆饰:新古典主义时代女子最常见服饰品是披肩、纽扣和帽子5. 浪漫主义时期服装:服装款式:膨起的衣袖,外穿的居家服,克里诺林式样男子的礼服:日礼服(直摆双排扣,衣长至膝),夜礼服,晨礼服附属品和妆饰:领巾,沿便帽和低跟高帮鞋,眼镜6.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服装史与上个时代相比,反映出的特征有:一、服装设计中造型设计的因素增强了,结构明显复杂化二、服装流行的中心以及流行的区域逐渐扩大三、在箍裙时代,服装发展更多地受到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综合影响四、仰望时装1. 高级时装可用法语haute cou-ture一词来表示,haute是高等、高超的意思,couture是裁缝、时髦女子行业的意思,设计的时间要求有独创性、合乎时尚,并严格按顾客的身材量体裁衣,裁剪和缝制技术高超,面料高档2. 布卢默夫人与运动女装:布卢默夫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子解放运动先驱,妇女杂志《百合花》的创办者1850年因设计并提倡推行的一套具有近东阿拉伯民族服装风格的宽松式的上衣和灯笼裤而迈出了现代服装变革的重要一步。
3. 沃斯与高级时装店:沃斯1826年出生于英格兰,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计师是第一们在欧美出售设计图样的设计师,19世纪70年代,推出了利用前接线分割的紧身女装公主款式,并率先使用了时装模特儿被称为服装史上的“沃斯的时代”4. 巴斯尔式样:巴斯尔是为了后腰部分隆起起使用的围腰式腰垫,出现于17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70至90年代,巴斯尔时期是箍裙时代到高级手工时装时代之间特别是向现代S形女装造型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巴斯尔时期服装款式:巴斯尔式样:也称后撑裙式,它是以撑起女子身体的后臀而改变女子体态的一种服装表现手法5. S型时期,新艺术运动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发生在它前面的象征主义和“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左右着当时的设计潮流五、走向多元管状外观和男孩风貌:体现体态特征的三围曲线被有意识地遮盖,呈现出的直筒形的外观造型称为管状式外观爵士乐时代”及其服装: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爵士乐时代”,女子服装的男性化外观减弱,突出表现在缩短的裙子棒状口红发明于1915年的美国男子的绑腿裤和牛津裤:牛津裤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兰伯特为了顺应20世纪初取消女子紧身胸衣和撑裙的服装改革运动而设计的。
1. 20年代的设计师:2. 珍妮·朗万:1867年出生于法国,拥有手工印染技术,研制了朗万蓝3. 加布里埃尔·博纳尔·夏奈尔:1883年生于法国,被称为“永远的时装设计女王”、“魅力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夏奈尔套裙产生于20年代前后,它由衣缘及领、袖镶滚边饰的茄克式上衣、衬衫及直筒裙组合而成,其直线型的简洁外观奠定了职业女装款式的基础20年代开发系列香水4. 马德琳·维奥尼:1876年生于法国,独创了著名的“斜裁法”,是指裁片的中心线与布料经纱方向呈45度夹角修道士领式,露背装,打褶法被收入服饰辞典5. 吉恩·帕特:1880年生于法国,首开异国模特儿入盟巴黎的先河,是将自己名字或品牌名称缩写作为礼品或服装标志做法的先驱者之一6. 30年代女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裙长多褶,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