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车间生产工艺.doc
6页三车间生产工艺三车间生产工艺技术主管杨工讲技术主管杨工讲1、生产氢氧化铝的用途:人造大理石填充料、塑料阻燃剂、牙膏级氢氧化铝、纸张填充剂(高白)2、氢氧化铝的质量指标:含杂质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钠、水以及其它杂质氧化硅小于 0.02 一级 0.02 到 0.04 二级 0.04 到 0.08 三级氢氧化铝等级要求氧化硅的含量3、生产氢氧化铝的方法:酸法、碱法(拜耳法和烧结法)碱法生产氢氧化铝用的碱,苛性碱(烧碱)碳酸碱(苏打)苛性碱:拜耳法用;碳酸碱:烧结法用1 烧结法:铝土矿、纯碱、石灰石、煤生产一吨氢氧化铝消耗碱:116 公斤/1TAH(我公司)正常 66 公斤/1TAH碱耗:赤泥带走、跑、冒、滴、漏、碱飞扬损失、AH 含结晶碱、附碱四、烧结法主要工艺流程1 原料制备(用碳分母液)2 熟料烧结3 熟料溶出4 赤泥分离与洗涤5 铝酸钠溶液脱硅6 碳酸化分解和晶种分解7 蒸发(蒸碳母和种母)8 空压站(Co2 压缩机、空压机石灰炉供合格的 Co2 气体)五、铝酸钠溶液的质量要求:硅量值数、苛性比值、铝氧浓度、浮游物(影响 AH 质量)1 硅量值数:是衡量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硅量值数指苛性碱与氧化铝分之比Ak=1.645*苛性碱/氧化铝2 稳定性:开始分解析出 AH 需要时间3 苛性比值大稳定性高苛;性比值小稳定性低4 溶液成份:苛性碱、碳酸碱、二氧化硅、铝酸钠、杂质。
6、全碱:苛性碱加碳酸碱7、碳酸化分解的目的: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产量,同时获得碳母8、碳酸化分解的原理: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苛性比值降低、稳定性降低,析出 AH反应是如下;NaoH+Co2=Na2Co3;NaAL(oH)4=NaoH+Al(oH)溶液苛性比值一般在 1.5—1.6 超过 1.6 通入 Co2 不均匀、压力有波动、Co2 压缩机有、Co2 浓度有变化九、分解工艺;间断分解、连续分解间断分解:1 进料(6 米)2 分解(分解速度判断分解时间)3 出料{4 检查(1)通气速度(取决于压力) , (2)Co2 浓度(38%)大水份大, (3)分解温度(80—90 度) , (4)搅拌}10、如何控制分解率:取原液样分析、苛性碱、全碱、铝氧浓度、二氧化硅、浮游物、计算苛性比值、硅量值数,根据硅量值数(低分解率低)控制分解率;A/s 大于 500(分解率 92—94%)A/s500(分解率 90%) ;分解率计算残留:A残=A 原(1-分解率)/0.91;(0.91 是浓缩系数)1—2 小时取第二个样分析;苛性碱、全碱、铝氧浓度;二氧化碳和苛性碱反应使苛性比值降低后方可析出 AH;半个小时取第三个样分析;苛性碱、全碱、铝氧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压力、计算分解速度:V=A2-A3/T停气时间=A3-A残/V实际分解率=A铝氧浓度-A实际残留*0.91/A铝氧浓度 单槽产能=1.53*体积*A原铝氧*实际分解率/1000 碳分母液残留越低越好、配铝土矿多、产能提高出料;分解合格后及时出料,控制二氧化硅析出二氧化硅;前期;析出量不多,中期;基本不析出,后期;大量析出检查;二氧化碳气管,防止堵管11、影响碳酸化分解的主要因素1 硅量值数、浮游物、钙硅渣(A/S 高产量高质量好,否侧产量低质量不好相对而言)2 二氧化碳浓度、纯度、通气速度 (二氧化碳含杂质越少对质量越好;通气速度(二氧化碳压力 0.12—0.13MAP大于 0.13MAP增加石灰炉能耗12、提高分解产能和质量1 提高硅量值数降低二氧化硅量2 降低氢铝附碱采用二次反向洗涤(洗水大于 90°;水量 1—1.2T/TAH13、提高单槽分解产能1 溶液浓度、铝氧浓度、苛性比值、二氧化碳压力、分解率2 进料、出料14、碳酸化连续分解1 采用 1#、2#、3#、4#、5#、6#、7#、8 出料槽(液位控制 6 米;体积 470m³)2 进料流量保证稳定(60-120m³) ,分解时间3—7 小时 3 要求供料方保持高液位,苛性比值、硅量值数、浮游物稳定。
4 控制分解率、总的分解和 A/S1#30%加减正负 32#60—70%3#80—90% 4 进料 60m³后开启搅拌通入二氧化碳液位 6 米开压缩空气提料进 2#逐渐到出料槽5 达到要求后的由出料槽出料注意:二氧化碳浓度低、分解时间长、降低进料流量A/S 波动升高要求提高分解率减少进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