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2015年版概论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ppt
57页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本章重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综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到1911年辛亥革命,2千多年中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共计1874年,分裂时期的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只有258年。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审判汉奸,处死川岛芳子,6,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并一直在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在新时期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愿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毛泽东: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 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10,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 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683年,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清时期全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民众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都被残酷镇压 。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正是以台湾作为南进基地,使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人民备受蹂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 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 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2)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3)和平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纲四目,,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
20世纪70年代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对台政策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叶剑英,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与台湾人民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1)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先后分别和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就香港、澳门主权回归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达成协议,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到祖国怀抱,并在回归后保持了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了现实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 3、香港、澳门问题解决的示范效用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2)澳门问题的由来 澳门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文字可考的建制始于秦代,明清两代广州府香山县管辖 澳门古称濠镜澳,在葡萄牙人入据以前,已是一个对外贸易港口 1553年葡人贿赂广东地主官吏而得以入据澳门,以后又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租居澳门半岛的一部分作为固定居留地明清政府在澳门设置官吏,驻扎军队,征收课税,有效地行使主权;但在葡人管辖范围也给予高度的自治权 19世纪中叶以后,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和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下,葡萄牙乘机拒交地租,驱赶驻扎在澳门的清朝官员和军队,又侵占澳门半岛全部,强占仔、路环两岛,从而占领了整个澳门地区 1887年,不平等条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署,条约规定:葡国永居管理澳门,但未经中国首肯,葡国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 1987年,中葡在北京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