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标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
5页基于标准教学设计圆的周长【设计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11—13页《圆的周长》【基于标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1—13页的内容,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 “圆的面积”以及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创设了先以“为圆镜镶边框”的简单情境过渡到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的活动,再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最后,教材回顾了最初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直接运用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这样安排正符合《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喜欢勇于探索,他们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自己去研究事物、发现问题,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圆,并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将着重通过开展探索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核心概念 /定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圆的周长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正确、全面认识、掌握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意义 /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述计算圆的周长 /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正确理解、掌握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提高数学的运用意识,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设计】1、知识与能力:能判断什么是圆的周长,并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通过以上活动的状况,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导最终成果的完成情况,对目标1、2、3进行评价此项评价属于纸笔评价2、过程与方法:在一系列活动中,是否积极的参与小组合作过程中,是否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到积极交流,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此项评价属于交流式评价3、情感与态度:通过课外知识的阅读,是否有深有感触,是否感受到了数学文化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乐于参与课堂,愿意发现身边的数学此项评价属于表现性评价。
4、设计如下情境:(1)如果想为这三幅图案装饰一圈金边,哪幅图案需要的金边最长?为什么?(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3)关于圆周率,你已经知道些什么?(4)谁愿意试着总结归纳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看学生的解答状况,完成对目标2、3的评价此项评价属于表现性评价评价样题设计】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展示三幅学生以“圆”为基本图形设计的美丽图案 (直径分别为3、6和9厘米)提出问题一:如果想为这三幅图案装饰一圈金边,哪幅图案需要的金边最长?为什么?学生可能说到大圆的金边长或者是因为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最长,所以需要的金边最长通过旧知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周长定义引出新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圆周长的定义,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指一指什么是圆的周长设计意图:利用旧知迎新知,并强调两个词“封闭”、“首尾相接”引出“周长”并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的定义资源准备:(1)三幅学生作品2)课件演示要装饰的“金边”轨迹2、师:这幅图案究竟需要多长的金边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呢?学生可能会想到滚动法、绕绳法等,请其上台演示。
演示完毕,其余同学也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然后全班交流汇报:两种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分别应该注意什么?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并给全体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资源准备:(1) 尺子、绳子、圆片2) “滚动法”和“绕绳法”视频文件3、师:这里还有一个圆,(直径一米)谁愿意上台来测量它的周长?学生无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滚动法”和“绕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二、问题猜想, 探究发现1、进一步回顾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大小和谁有关?(半径、直径或周长)提出问题二:那你觉得圆的周长又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说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圆的直径越长,周长就越长并估计:周长是直径的二倍或三倍多一些设计意图:通过猜想,激发学生探索、验证的兴趣2、师:周长究竟会是直径的几倍呢?请小组合作,测量、填表、汇报测量出信封中圆片的周长,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商并建议:两人合作测量圆片周长,一人监督并填表记录数据,另一人负责计算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请多测几次圆的周长 (厘米)圆的直径 (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各组汇报,观察结果,都是3倍多一些共同发现,为了计算方便引出“圆周率”。
设计意图:教师的建议实则是在教给学生合作的经验和方法,同时渗透学习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资源准备:圆片、表格、绳子、尺子等三、史料链接,总结归纳1、提出问题三:关于圆周率,你已经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介绍圆周率相关内容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2、师:关于圆周率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第14页自由阅读有关“圆周率”相关知识读后,谈谈你的感想生自由阅读3——5分钟,并交流阅读感受设计意图:阅读“圆周率的发展史”,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探索精神可敬,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文化魅力资源准备:学生阅读文稿:《圆周率的发展史》3、提出问题四:谁愿意试着总结归纳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总结:C=πd 或 C=2πr解决课堂之初的“金边”问题设计意图: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以致用的快乐四、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师:大家说得真好,但做得怎样呢?请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资源准备:有关圆的周长的题目五、课堂小结师: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吧!学生自由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C)<---有关系--- >直径(d)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C=πd C=2π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