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不同药剂及施药期防治稻曲病效果试验【农林学专业论文】.doc
2页1不同药剂及施药期防治稻曲病效果试验摘要不同药剂及施药期防治稻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曲病防治最佳药剂为爱苗,最佳用量为 225mL/hm2,防治适期为破口前 7d左右 关键词稻曲病;药剂;施药期;防效 20世纪 80年代前,稻曲病在怀宁县零星发生,属水稻次要病害90 年代以来,由于高产优质感病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偏施氮肥,尤其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遇雨,致使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2002 年,稻曲病发生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 10.2%,一般田块病株率为 4.2%,个别田块达 11.2%,产量损失 1.1%2004 年,该病的发生面积占栽培面积的 31.3%,一般田块病株率为 17.1%,个别田块达 51.2%,产量损失 13.2%,严重田块超过 30%[1-6]为了寻找有效防治药剂及合适的防治时期,2004 年以来笔者在怀宁县晚稻品种新香优 207上进行了多种药剂的防效及不同防治时期的效果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新香优 207供试药剂:爱苗(瑞士先正达产),好力克(德国拜耳生产),40%纹霉星(上海农乐公司生产),12.5%井·蜡芽水剂(浙江桐庐产),20%井冈霉素粉剂(浙江桐庐产)。
1.2试验设计 1.2.1不同药剂药效对比试验试验共设 6个处理,分别为:爱苗225mL/hm2(A)、好力克 225mL/hm2(B)、40%纹霉星 750 g/hm2(C)、12.5%井·蜡芽水剂 2.25L/hm2(D)、20%井冈霉素粉剂 900g/hm2(E)和空白对照(CK),3 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 50m2 1.2.2爱苗不同施药期的药效对比试验设 3个处理,分别为:用爱苗 225 mL/hm2于 2004年 8月 17日(水稻孕穗末期)、8 月 24日(水稻破口前 7d左右)、8月 31日(水稻破口期)施药,每处理 3次重复,小区面积 50m2,用小泥埂隔开,不设空白对照 1.3试验实施 各小区均选择历年稻曲病常发区,设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较好、肥力一致的田块2004 年 6月 17日播种,播后泥浆踏谷田间施肥管理与大田生产相似,施足底肥,施 1次氮肥各小区均适时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8 月 25日(水稻破口前 7d左右)施药用工农 16L型手动喷雾器对水 600kg/hm2于 16时左右喷雾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35d后、收割前 10d调查,调查时每小区 4点取样,每点取 5丛,共查 20丛,记录 20丛的总粒数(20 丛总粒数=20 丛总株数×每株的平均粒数)和发病稻谷粒数,计算发病率。
并计算出 8月 17日、8 月 24日和 8月 31日各不同施药时期的粒平均发病率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防治效果 2施药后 35d,用爱苗、好力克、纹霉星、井·蜡芽、井冈霉素等 5种农药按一般剂量防治稻曲病,其发病率分别为0.094%、0.157%、0.286%、0.325%、0.344%(见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爱苗的效果与好力克相当,效果最好[7],其次为纹霉星和井·蜡芽,以井冈霉素的效果最差 2.2爱苗不同施药期防治效果 在水稻孕穗末期(8 月 17日)、破口前 7d左右(8 月 24日)、破口期(8 月 31日)分别施用爱苗后,其发病率分别为 0.159%、0.096%、0.165%(见表 2)从表 2可以看出,爱苗不同施药期防治稻曲病的效果存在差异,破口前 7d左右施药防效最好,破口期用药在生产上没有作用因此,爱苗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破口前 7d左右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稻曲病目前较理想的方法是用爱苗 225mL/hm2对水600kg在水稻破口前 7d左右喷雾,可降低发病率如果是感病品种或发病重的年份可在 7d后再补治 1次,效果会更好本试验未进行产量测定,存在一定不足。
4参考文献 [1] 姚之军.怎样防治稻曲病[J].农村百事通,2009(13):36. [2] 余小清,王文广,肖辉荣,等.不同药剂防治稻曲病效果试验[J].湖北植保,2009(1):27-28. [3] 方圆.防治稻曲病:破口前后打好两次药[J].农化市场十日讯,2007(28):31. [4] 赵红梅,李静,李栋,等.爱苗防治稻曲病试验[J].新农业,2007(6):48. [5] 黄月清,胡务义.稻曲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J].植物保护,1988(5):43. [6] 姜志强,姜志超,姜志浩,等.稻曲病病粒数对水稻产量影响分析[J].北方水稻,2009(3):53-54. [7] 张国忠,李荣,林根土.好力克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及水稻增产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2009(5):20-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