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孟子》原文及注释.doc

162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5689215
  • 上传时间:2023-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7KB
  • / 1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孟子》原文及注释 目录孟子简介………………2   ● 梁惠王上………………3   ● 梁惠王下………………14   ● 公孙丑上………………   ● 公孙丑下………………   ● 滕文公上………………   ● 滕文公下………………   ● 离娄上…………………   ● 离娄下…………………   ● 万章上…………………   ● 万章下…………………   ● 告子上…………………   ● 告子下…………………   ● 尽心上…………………   ● 尽心下…………………孟子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麽《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梁惠王上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②叟:老人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④士庶人:士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⑤交征:互相争夺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⑧苟:如果⑨餍(yan):满足⑩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经史勿亟⑸,庶民子来⑹王在灵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王在灵沼⑾,於轫⑿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⒀曰:‘时日害丧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⑴《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⑵ 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⑶攻:建造⑷不日:不几天⑸亟:急⑹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⑺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⑻幽鹿:母鹿;攸:同“所”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⑽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⑾灵沼:池名⑿於(wu):赞叹词;轫(ren),满⒀《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是的誓师词⒁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原文】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⑤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⑦,其无后乎!’为其象⑧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注释】①安:乐意②梃(ting):木棒③庖(pao):厨房④厩(jiu):马栏⑤且人恶(wu)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且,尚且⑥恶(wu):疑问副词,何,怎么⑦俑(yong):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⑧象:同“像”译文】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原文】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译文】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

      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