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哲学基础ppt课件).ppt

71页
  • 卖家[上传人]:优***
  • 文档编号:61403137
  • 上传时间:2018-11-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4M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The Basic Theory of CM 主编:孙广仁 主讲:李如辉,,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接口 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影响在形式上存在特殊性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精气学说 概 说:精气学说的概念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于阐释宇宙万物 的生成(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P24) 接口 缺口 精气学说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构成”应为“生成” 窗口 精气学说属于自然观还是方法论?【本体论(ontology)研究存在的本质】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一、作为哲学范畴的精气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 1.精即气 精即气,又称精气,指充塞于宇宙中的无形(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一气能变曰精”(《管子·心术下》)]的极细微的物质,是生成(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P25)。

      《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 2.精即气中的精粹部分 与“烦气”相对而言,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生成(构成)人类的本原(P25)《淮南子·精神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二)气的基本概念 同精的基本概念1(P26) (三)附:元气一元论的概念 元气说始于两汉,同化了先秦时期各种气的概念,认为元气是宇宙的本原,是生成(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的观点(P27),即“元气一元论” 接口 哲学的精气概念均属无形(肉眼看不见形质)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二、哲学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生成(构成)宇宙的本原 弥散运动—无形(狭义的气) 精气(无形)——运动 ↑↓ 凝聚运动—有形(形) 接口 如何理解精气无形?精气无形(肉眼看不见),那么,中医学怎样对其进行研究? 接口 宇宙万物具有同一的物质本原,是中国古代哲学及中医学广泛运用 类比推理、类比说理的本质原因,类比的前提在于世界的统一性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1.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即气的运动(P27)。

      (2)气的运动形式:即升降聚散(P27) 缺口 中医学言气的升降出入,而不及聚散,这是一种延习已久的错误 2.气化 (1)气化的概念: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P27) (2)气化的形式:①形气互化;②形形互化;③气气互化;④形之自化 缺口 “形之自化”实质即形形互化,与形形互化并列不妥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3)气化的“化”与“变” ①化,“物生谓之化”(《素问·天元纪大论》)指气的缓和运动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量变”(P28) ②变,“物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指气的剧烈运动促成的显著改变,类似于“质变”(P28) 接口 3.气机与气化的关系 气机强调的是气的运动本身,气化强调的却是气的运动结果 气机是产生气化的前提和条件,气机总是寓于气化过程之中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感应的概念:即事物之间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P28) 接口 感应的概念与“交感”(P37)不同。

      接口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中介的机理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窗口 精气学说关于宇宙的生成理论与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中医学精气学说的概念 是研究人体内精与气的内涵、来源、分布、功能、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经络关系的理论(P30) 2.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①中医学的精概念: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P30) 接口 中医学的精概念是有形的 ②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概念的移植、嫁接,功能的描摹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①中医学的气概念: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P30) ②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概念的移植、嫁接,功能的描摹 (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直接导源于其赖于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精气学说,精气学说对宇宙的理解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整体观念 接口与缺口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增补“精气学说”一节的必要性。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第二节 阴阳学说 概说:阴阳学说的概念 研究阴阳的内涵、运动规律,阐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P3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P33),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现象,又可以用来分析一个事物或现象内部的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接口 阴阳概念的关键词——“相互关联”、“对立双方”、“属性”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窗口 为什么阴阳是代表的是“属性”而非“实体”? (二)阴阳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自学) (三)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1.阴阳属性划分的标准 水的特性——静止、内守、下降、凝聚、寒凉、有形、晦暗、抑制等 医学 ——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 火的特性——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无形、明亮、兴奋等 医学——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凡是水或具有水的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属阴,凡是火或具有火的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属阳,,,,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2.阴阳属性划分的条件 只有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一对事物或现象;或者一个事物和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才能划分阴阳。

      窗口 标准是分类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阴阳属性划分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3.阴阳属性划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绝对性 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P34) (2)相对性 属阴或属阳的可变性(P36):①阴阳转化性 ,②阴阳的无穷可分性 ③比较对象(参照系)不同,,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接口 阴阳与矛盾的区别 阴阳虽然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但它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重点) (一)阴阳对立制约 1.含义 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接口 阴阳对立制约是通过消长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改变阴阳双方的力量对比才能实现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对立制约过程也就是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二)阴阳互根互用 1.含义 (1)阴阳互根 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阴阳互用 指阴阳双方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2.接口 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1)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概念 (2)阴阳互根互用说明对立双方处于统一体中,一定条件下可转化 (3)阴阳若不无互根互用,即不处于同一统一体中,即不可能转化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三)阴阳交感与互藏 1.阴阳交感 含义: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接口 ①阴阳交感是万物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②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平衡协调)发生阴阳交感 ③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产生感应的一个阶段,是感应的最佳状态 ④“和”、“冲气”的概念:和即阴阳二气的平衡协调冲气即运动着的和谐之气 ⑤“交感”与“感应”概念不同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2.阴阳互藏 含义:指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接口 ①阴中有(涵)阳,阳中有(涵)阴的概念 阴中有(涵)阳指属阴的事物或现象涵有属阳的成分,而其整体属性仍为阴 阳中有(涵)阴指属阳的事物或现象涵有属阴的成分,而其整体属性仍为阳 ②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和合的动力根源 ③阴阳互藏是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和纽带 ④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依据四)阴阳消长 1.含义: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维持着动态平衡 2.阴阳消长的形式 (1)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过程中,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 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变化 (2)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双方在互根互用过程中,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 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的变化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接口 (1)阴阳消长平衡是事物运动的量变过程(P41)只是一个量变过程而不是质变过程 (2)在阴阳的消长平衡中,消长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是动态平衡。

      (3)阴阳消长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用于表示人体健康的标志 (4)阴阳相对平衡失调,就会产生“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等病理变化 (5)阴阳消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彼此消长)与互根互用(阴阳皆消皆长)五)阴阳转化 1.含义: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接口 (1)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的质变过程(P40) (2)阴阳转化的条件是重要的,没有条件就难以转化 (3)“阴极似阳”“阳极似阴”并非阴阳转化 (4)阴阳转化的形式——渐变、突变,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六)阴阳自和与平衡 1.阴阳自和 (1)含义: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即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2.阴阳平衡 (1)含义: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接口 ①阴阳平衡是动态的常域平衡 ②维持阴阳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