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护理类考试大纲.doc
18页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护理类专业 本考试大纲是以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化学》(医药卫生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主编:刘景辉)、《病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主编:靳晓丽)以及《护理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主编:喻思红)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结合我省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二、考试总体要求第一部分 化学掌握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化学理论,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掌握烷烃的命名及饱和烃、不饱和烃、苯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油脂、糖、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第二部分 病理学基础掌握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发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休克、缺氧章节中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特点;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病理变化;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部分 护理技术《护理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项护理技术的评估内容,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方法,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三、考试内容要点第一部分 化学(100分)(一) 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40分)1.物质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10分)(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质量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间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4)理解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并能初步判断和比较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5)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6)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根据化合价的升降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2.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15分)(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2)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3)理解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计算及溶液稀释时浓度的计算初步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4)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计算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分)(1)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3)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会简单判断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方向4.电解质溶液(10分)(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掌握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学会简单计算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4)了解盐的组成规律及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理解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5)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6)了解渗透现象理解医学上的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概念掌握浓度与渗透浓度的关系7)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二)元素知识(30分)1.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20分)(1)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氯、硫、氮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卤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种类及原子结构的特点。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的化学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3)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的连接,理解氯气的收集、检验及尾气的吸收方法4)了解漂白粉的组成、有效成分、漂白原理5)了解硫及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6)掌握二氧化硫与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7)掌握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及其用途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8)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理解氮气与氢气、氧气的化学反应9)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氨与水、氯化氢的化学反应,掌握氨水的弱碱性及氨水的电离方程式10)掌握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装置、收集及检验11)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检验铵离子的方法12)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酸性和氧化性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10分)(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如钠、铝、铁等)的特性及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取用、保存掌握钠与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3)掌握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4)了解焰色反应,会用焰色反应鉴别常见的金属离子5)了解铝的物理性质、用途及铝合金的用途6)理解铝的两性,了解铝与酸、碱的化学反应及其用途7)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明矾的净水作用8)了解铁单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理解亚铁盐与铁盐之间的转化关系9)掌握检验铁离子的方法三)有机化合物(30分)1.概念(5分)(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式与结构简式2)了解同系列、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3)了解官能团的概念并理解几种常见的官能团4)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和反应类型2.烃(10分)(1)理解五个C以下烷烃的正确命名2)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分子通式3)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卤代反应4)理解乙烯、乙炔的加成反应,了解氧化及聚合反应5)理解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鉴别方法6)掌握苯的结构,理解苯的化学性质3.烃的衍生物(10分)(1)理解醇的化学性质2)了解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的弱酸性、与溴水反应3)了解醛的结构,理解醛的还原反应、氧化反应4)了解羧酸的结构,理解羧酸的酸性、酯化反应5)理解乙醛、苯酚、乙酸的鉴别方法6)掌握银氨溶液的配制及其操作。
4.糖、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5分)(1)了解糖的分类及生理意义2)了解单糖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还原性)3)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有关性质及用途4)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与碘的反应及用途5)了解纤维素的水解及用途6)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并了解分类、命名及两性,知道八种必需氨基酸7)理解蛋白质的组成、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8)简单了解六类营养素和三大营养素及膳食平衡9)简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性10)简单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质和用途第二部分 病理学基础(100分)1.绪论(2分)(1)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研究方法2.健康与疾病(2分)(1)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经过与转归2)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3.组织损伤与修复(12分)(1)掌握适应的类型;萎缩、化生的概念及类型2)掌握变性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3)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类型及结局;比较坏死和凋亡4)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和功能5)理解创伤愈合的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6)了解再生的概念、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2分)(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肺淤血、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过程、类型及结局3)掌握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后果4)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常见器官的梗死特点5)理解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5.炎症(12分)(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2)掌握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3)理解炎症的概念、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6.肿瘤(12分)(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生长与扩散2)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3)掌握癌前病变、原位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癌和肉瘤的区别4)理解肿瘤的概念、命名原则和分类7.心血管系统疾病(10分)(1)掌握风湿病的概念、基本病变及各器官的风湿病变2)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及病理变化;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基本病变及并发症;冠心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4)理解心瓣膜病的概念、分类及特点8.呼吸系统疾病(6分)(1)掌握肺炎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2)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发病及病理与临床9. 消化系统疾病(8分)(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理变化及并发症2)理解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变特点。
3)掌握肝硬化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0. 泌尿系统疾病(6分)(1)掌握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理解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3)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及病理学基础4)理解肾盂肾炎的病因、感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1. 传染病(6分)(1)掌握结核病的概述;肺结核的主要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2)掌握流脑、乙脑的鉴别3)理解伤寒、菌痢的鉴别12.发热(2分)(1)掌握发热的概念2)理解发热的分期及特点1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分)(1)掌握脱水的概念、三种脱水的比较2)理解钾代谢紊乱的概念14.水肿(2分)(1)掌握水肿概念2)理解水肿的原因、分类及病变特点15.休克(3分)(1)掌握休克的概念、原因及分类2)理解休克的分期及发病机制16.缺氧(2分)(1)掌握缺氧的概念及血氧指标2)理解缺氧的类型、原因及特点第三部分 护理技术(100分)(一)基础护理技术(80分)1.医院和医疗环境(4分)(1)熟悉医院概念、医院的种类,熟悉门诊、急诊护理工作内容2)掌握病区的物理环境要求、病床单位设备、铺床法目的、方法。
2.入院和出院护理(4分)(1)熟悉家庭病房概念及服务对象,熟悉入院和出院程序2)掌握入院和出院护理工作内容,掌握运送病人护理技术3.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4分)(1)熟悉保护具的应用2)掌握卧位的性质和种类,掌握协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4.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术(8分)(1)熟悉医院感染类型和主要因素、隔离划分2)掌握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掌握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4)掌握无菌技术概念、操作原则和方法5)掌握隔离概念、消毒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