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011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16《陈涉世家》课件 苏教版.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86384404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4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鸿鹄(鸿鹄( )適戍()適戍( )当行()当行( ))忿恚(忿恚( )闾左()闾左( )社稷()社稷( ))答案:答案:h hú ú zh zhé é h há ánɡ hunɡ huì ì lǘ j lǘ jì ì﹒﹒﹒﹒﹒﹒﹒﹒﹒﹒﹒﹒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1)辍耕之垄上)辍耕之垄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怅恨久之)怅恨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会天大雨)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楚人怜之)楚人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5)比至陈)比至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6)陈胜、吴广喜,念鬼)陈胜、吴广喜,念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去、往)去、往 ((2 2)失望)失望 ((3 3)适逢,恰巧遇到)适逢,恰巧遇到((4 4)爱怜)爱怜 ((5 5)等到)等到 ((6 6)考虑、思索)考虑、思索﹒﹒﹒﹒﹒﹒﹒﹒﹒﹒﹒﹒ 3.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B.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被坚执锐C.C.今亡亦死今亡亦死D.D.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解析【解析】】选选D D。

      A A项中项中““十六七十六七””古义是古义是““十分之六七十分之六七””,今义,今义是是““约数,十六或十七约数,十六或十七””;;B B项中项中““身身””古义是古义是““亲自亲自””,今,今义是义是““身体身体””;;C C项中项中““亡亡””古义是古义是““逃亡逃亡””,今义是,今义是““死死””;;D D项中项中““诈诈””古今都是古今都是““假装假装””的意思﹒﹒﹒﹒﹒﹒﹒﹒﹒﹒﹒﹒ 4.4.请用请用““/ /””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1 1)发)发 闾闾 左左 適適 戍戍 渔渔 阳阳 九九 百百 人人((2 2)今)今 诚诚 以以 吾吾 众众 诈诈 自自 称称 公公 子子 扶扶 苏、项苏、项 燕燕((3 3)又)又 间间 令令 吴吴 广广 之之 次次 所所 旁旁 丛丛 祠祠 中中答案:答案:((1 1)发)发/ /闾左闾左/ /適戍渔阳適戍渔阳/ /九百人九百人((2 2)今)今/ /诚以吾众诚以吾众/ /诈自称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公子扶苏、项燕((3 3)又)又/ /间令吴广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之次所旁/ /丛祠中丛祠中 阅读阅读““二世元年七月二世元年七月””至至““吴广以为然吴广以为然””一节,完成一节,完成5 5~~8 8题。

      题5.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1)度已失期)度已失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诚以吾众)诚以吾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宜多应者)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估计)估计 ((2 2)果真)果真 ((3 3)应当)应当﹒﹒﹒﹒﹒﹒ 6.6.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久矣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2 2)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7.7.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语段的分析、概括能力结合选此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语段的分析、概括能力结合选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如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如““会天大雨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失期,法皆斩””来归纳回答来归纳回答答案:答案:戍卒在赶赴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戍卒在赶赴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

      8.8.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会起义因为遇雨失期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会起义因为遇雨失期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残暴的秦朝统治存在,就存在,只要残暴的秦朝统治存在,就存在起义的必然性起义的必然性不会起义只能说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因为人民都惧于秦朝不会起义只能说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因为人民都惧于秦朝残暴的统治,没有导火线就没有起义任选一个观点,言之残暴的统治,没有导火线就没有起义任选一个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成理即可) 9.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1)尝与人佣耕)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若为佣耕)若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子何恃而往)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西蜀之去南海)西蜀之去南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1 1)曾经)曾经 ((2 2)你)你 ((3 3)凭借)凭借 ((4 4)距离)距离﹒﹒﹒﹒﹒﹒﹒﹒ 10.10.与与““吾欲之南海吾欲之南海””中的中的““之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 怅恨久之怅恨久之 B. B. 辍耕之垄上辍耕之垄上C. C. 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 D. D. 西蜀之去南海西蜀之去南海【解析【解析】】选选B B。

      A A项中的项中的““之之””是助词,无义,起调节音节的作是助词,无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用;B B项中的项中的““之之””意为意为““去、往去、往””,和例句中的,和例句中的““之之””字用字用法和意义相同;法和意义相同;C C项中的项中的““之之””是结构助词,意为是结构助词,意为““的的””;;D D项项中的中的““之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 11.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1)苟富贵,无相忘苟富贵,无相忘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翻译时要注意准确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准确性,如句中的重点字词性,如句中的重点字词 ““苟苟”“”“顾顾”“”“鄙鄙””都要翻译准确,都要翻译准确,句子的语气和句式也要与原文相符合句子的语气和句式也要与原文相符合答案:答案:((1 1)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2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2.12.两段文字都写到了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两文写法的不同,解题思路如下:本题考查两文写法的不同,解题思路如下:答案:答案:甲文侧重于要树立远大志向,乙文侧重于用实际行动实甲文侧重于要树立远大志向,乙文侧重于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志向现自己的志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