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玉器大赏.doc
28页清代玉器大赏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 4.8cm,口径 14.1cm,足径7cm清宫旧 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 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 108 颗 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 “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 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 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 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 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清乾隆,通高 10.8cm,宽 17.5cm清宫旧藏 瓶黄玉质,大瓶居中,扁圆形,椭圆形口、足,口上有盖,盖面凸雕一兽纽。
瓶身光素,凸雕蟠螭纹瓶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大瓶一侧凸雕 3 只羊,两大一小,小羊立于一大羊的背上大瓶另一侧由一玉兽承托小瓶,小 瓶圆形口、足,瓶外凸雕螭凤纹 作为与中华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 彩人们时常将羊之名附会人事祸福,如“羊祸”、“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又以“羊”与“祥”相通,将“吉祥”写作“吉羊”,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 之字样加之古人认为“美”与“善”皆与羊相关,因此,以羊作装饰多为寄 托吉祥美好的愿望 此器选用上好名贵的黄玉精雕细琢,并有“乾隆年制”的款识,不失为清中期 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珍品 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高 224cm,宽 96cm,座高 60cm,重 5000kg 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 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 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 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 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 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此玉山由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 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 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玉山 雕成,共用 6 年时间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 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 案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碧玉仿古觥 碧玉仿古觥,清乾隆,高 18.7cm,口宽 7.4cm 此件碧玉觥是仿古铜器的饕餮纹觥,玉质的墨绿色很自然的呈现着青铜銹斑的 色泽,是造办处的精品 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制造的范围,以玉为主,同时包括一切需要砣工制 造的物料,如玛瑙、碧玺、翡翠等当时的许多城市也有玉匠,如苏州、扬州 和回部地区均是高手集中地乾隆时期扬州市场上曾出现大量玲珑剔透的玉器 当时的监政和织造把这种玉器作贡品,遭到乾隆皇帝的申斥乾隆五十九年 (1794 年)八月十四日,曾有一道谕旨给扬州监政和苏州织造,大意是说此后务 须严行禁止不准再镂雕这类玉器。
因为凡是容器,镂空之后没什么用处,即使 不是容器,通体玲珑则玉质的美完全消失了 这道谕旨很切中当时玉器制造的时病这里所介绍的碧玉觥是养心殿造办处造 的所谓杜奇归朴的器物,是属于纠正时病的器物 桐荫仕女玉山 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长 25cm,宽 10.8cm,高 15.5cm 此玉山白玉质,有黄褐色玉皮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 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 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 石等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诗云: 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 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及“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 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末有“太 璞”印 本器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所用玉料实为雕碗后的弃物, 但玉工巧为施艺,庭院幽幽,人物传神,人们似可听到两女子透过门缝的窃窃 私语剩料被加以利用,这种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 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
此器是清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 2.5cm,长 8.6cm,宽 4.3cm清宫旧藏 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 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 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 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清中期,高 20.6cm,长 28cm,底宽 4.6cm清宫旧藏 山子青玉质,作重叠山峦形山子正面琢崇山峻岭中挺立着棵棵巨松,间饰亭 台楼阁,背面雕峭壁悬崖,亦点缀松树景致布局周密,层次清晰,立体感强 正面浮于山腰的云纹上琢隶书御题《万松山房诗》: 万松春晓坐山房,雨后千峰濯翠光 因回为高步入古,受宜得趣意延凉 闻听倚巘涛翻鬣,极睡铺阡浪摆芒 讵事游山欣惬赏,为民额手庆宜旸 清代玉山较多,图案题材多取自然景色,如仙人游、文友聚会山林、松下鹿鹤、 山水楼阁等等,且雕琢精致,画意盎然陈设于文房中,读书小憩时可娱目赏 心 青玉三阳开泰 青玉三阳开泰,清,高 9.5cm,长 18.2cm,宽 10.5cm。
整器圆雕 3 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 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 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 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 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白玉卧羊 白玉卧羊,清,高 5.8cm,长 10.2cm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 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 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 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 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清,笔插高 10.4cm,长 15.8cm,宽 5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 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 3 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 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
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 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玉羊首觽 玉羊首觽,清,长 5.5cm 觽白玉质地,顶部粗,尾部尖细顶端饰双角羊首,并透雕阴刻长长的胡须 器身细长似锥,其上琢刻绳纹此器为清代仿战国玉觽的造型 青玉凤柄执壶 青玉凤柄执壶,清,通高 22cm,口径 4.9-5.7cm 此执壶玉质纯正,表面光亮壶体扁而高,椭圆形口,盖与壶口呈插接式,咬 合紧密,盖钮为镂空如意形,套二活环,钮之下饰一周莲瓣壶颈部饰变形莲 花纹,腹部有椭圆形开光,开光内凸雕牡丹等图案壶流为兽吞式,流柱自兽 口中接出壶柄为一全身栖凤,凤尾下部套一活环 此作品的设计水平较高,将传统的如意、莲花、莲瓣、牡丹等图案运用于壶体, 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且加工精致,造型准确执壶之柄造型复杂,不易掌握 壶盖高大而易脱落,因而不宜实用,是一件按照实用器设计的陈设品 青玉回首鸭 青玉回首鸭,清,长 15cm,宽 6cm,高 10.5cm 玉呈青白色,微透光,质地温润清朗鸭身肥硕,圆臀阔胸,短颈,短翅,翅 及鸭身有排列整齐的羽,并布满仿古勾云纹鸭作回首状,一足踏于地,一足 向前,似在行走中。
其口衔谷梗,梗垂于鸭身,谷叶似飘似摇 此作品造型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六畜、家禽为玉雕动物中最常见的题材,自 唐代之后,玉鸭之作多出新样同历代作品相比,此件玉鸭更为精致,其背负 的谷穗既有岁岁平安之意又有五谷丰登之祈,寓意不俗,是一件艺术水平很高 的作品 青玉双连尊 青玉双连尊,清,高 27.4cm,长 26cm,宽 13.5cm 此尊玉色青白,无瑕斑及杂色高、低二尊,下体相连高尊圆口无盖,颈部 环一凤,展翅似飞翔,腹上部较粗,浅浮雕夔龙纹,两侧各一象首,下套活环 低尊扁而宽,有椭圆形盖,上饰浅浮雕夔凤纹,宽腹,亦饰夔龙纹两尊相连 处亦雕一凤,与另一凤呼应器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件双连尊是清中期制造的宫廷陈列品,设计巧妙,于仿古中融入新意,加工 工艺精致,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代表作品 白玉羊首耳瓶 白玉羊首耳瓶,清,高 27.5cm,口径 5.4×7cm,足径 5.5×7.9cm清宫旧藏椭圆形,细颈,宽腹,双耳,椭圆足盖顶下凸起绳纹一周颈部浅雕夔带纹, 腹琢莲瓣纹,肩两侧凸离羊首耳玉质莹润 羊字通“祥”古代“吉祥”多作“吉羊”羊字又通“阳”《史记·孔子 世家》:“眼如望羊”《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
言阳气在上 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 正因为“吉羊”为“吉祥”之意,所以从汉代以来,羊的雕塑品、装饰物都很 多此瓶以羊首饰耳,取吉祥、高望之意原藏清宫翊坤宫为乾隆时期的珍 品 玉羊首提梁壶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 16.8cm,通盖高 10.1cm,口径 8.9cm,足径 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 雕羊首为流,肩部设 3 个系纽,上接 3 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 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 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 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 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高 4.8cm,口径分别为 3.5-6.5cm 和 2.6-5.9cm, 底长 19.4cm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 雕的 3 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
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黄玉三羊尊 黄玉三羊尊,清,高 14.2cm,口径 7.6cm,底径 6.8cm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 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 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 常少见 青玉瓜棱执壶 青玉瓜棱执壶,清,高 26.7cm,口径 5.6cm,足径 7cm 壶青玉质,圆口,圆盖,长颈,高挑流,曲柄,瓜棱形腹,莲座式足壶肩琢 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