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_1(可编辑).docx
47页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第一篇: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盛夏时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盐津,今天迎来了一衣带水老大哥县的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xx、xx两县人民世代交好的硕果,是互传信息、加强沟通、共同促进的延续,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以及36万各族人民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xx,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僰人居住地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9乡3镇2022年末,总人口36.59万人县城座落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海拔464米,总人口近3万人,分为老县城和黄葛槽新区两个片区老城区占地39公顷,新区面积41公顷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城而过,尤其是内昆铁路在老县城有1802米隧道,被喻为全国唯一通“地铁”的县城,而今正沿昆水公路在新老城区之间构建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 就全县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地理气候条件特殊。
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226.2毫米,日照957.6小时,无霜期328天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盐津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承袭古代文明,盐井渡(今县城)早在清朝时期已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省道昆水公路纵贯县境4乡3镇70余公里,内昆铁路设有4个客货站场,随着盐电公路、麻水公路的改造和普桧公路的修建,周边县区大量的人流、物流将从这里集散这里还是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三是民族文化底蕴厚重秦开“五尺道”后,盐津随之演变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长久的商贸过往、人员交流,促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孕育出勤劳淳朴、顽强不屈的盐津人民,造就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习惯。
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展示着盐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做大文化产业的源泉 四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盐津山上有资源、地下有矿藏、沟里有能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铜、硫、石灰石、石英砂、方解石等10余种,其中无烟煤储量约6.5亿吨,石灰石遍布全境,不仅储量丰富且品位甚高水资源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流不断78条,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旅游资源有以唐袁滋题记摩崖、秦开“五尺道”、僰人悬棺、西汉墓群、宋阿趵王墓、三宝山石刻、夷都山遗址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有莲花溶洞、长胜溶洞、三股水倒流瀑布群、白水江漂流、朝天马云霞、老黎山佛光、白老林瑞气、天宁寺钟声以及独特怪异的天生桥、喊泉、活石头等自然景观森林资源有用材林26科63种,经济林果以茶叶、蚕桑、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为主,特别是在茶叶和五倍子的开发上,“苗岭碧芽”、“摩崖银毫”、“苗岭松针”、“靓颜苦丁茶”等茶叶品牌和“天林”牌系列单宁酸产品已获国内外大奖或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生物资源有乌骨鸡、油菜、蔬菜黄瓜、薇菜等,尤其是盐津乌骨鸡享有“肉之首、药之冠”的美誉,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超过泰和乌鸡,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产业。
五是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优越的气候条件,塑造了盐津较好的生态环境据1990年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全县有林地129万亩,占总面积的42.3,其中原始森林达10万亩通过数年实施长防、中幼林扶育、封山育林、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目前全县林地已上升到162.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53.7,森林覆盖率达41.8 近年来,县委、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22年,实现盐津生产总值54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26.5,第三产业增长1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1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050万元,个私经济增加值2294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75元尤为可喜的是,两年来共与 外商签订合作项目43个,协议引资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 二、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后,我们围绕中央、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深化县情认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 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
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后发优势,确定了将盐津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同时,绘就了盐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第一步,到2022年,国民经济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第二步,再经过10年努力,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基本消除贫困,县域经济整体势力不断增强;第三步,到2022年经济发展赶上全省中等县水平,与全市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走好建设小康盐津的第一步,我们认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提出了本届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了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抓发展、调结构、育支柱、攻扶贫、增投资、重引资、促改革、兴科教、强党建、保平安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举全县之力,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当前,我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第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处于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和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置于“两站”建设的前沿,同时有滇川、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贯穿县境。
第二,资源比较丰富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水能资源蕴藏丰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强劲的竞争优势第三,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特别是溪落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的动工建设,以及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的全面修建,必将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上述情况表明,盐津加快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我们从未来五年的战略选择、工作思路和面临机遇出发,着眼于全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工业基础比较脆弱、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比较低的实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开放活县”四篇文章,全力构建“两站”建设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的发展理念,以此为动力,不断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农业稳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来研究农村经济,不断推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力度,依靠良种良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复种指数的提高,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主导产业作为重点,切实扩大畜牧、蔬菜、干果、油菜等生产规模,继续培育壮大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乌骨鸡等五大特色产业;坚持不懈地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小产品与大效益对接,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与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打造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创造名优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个体户等,为生产者、经营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在“工业富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在积极构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同时,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走好“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逐步培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优势工业企业从当前实际出发,县委、政府已下定决心抓好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采矿业,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水电业,以电石、铁合金生产为主的冶炼业,以水泥、页岩砖、砂石料生产为主的建材业,以优势农产品开发为主的加工业力争通过3~5年的艰苦创业,使原煤生产达到3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40万千瓦,建成云南省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0万吨,铁合金达到2万吨,同时使优势农产品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形成5个产值上1亿元的工业企业,使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创税超过1个亿 在“三产兴县”这篇文章上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盐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用“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新老城区和沿江沿路重点集镇的建设步伐,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是通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开放活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将在现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树牢“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的观念,着力解决好重招商、轻服务的问题,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重点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以及所有第三产业实行全方位开放,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等措施,广泛吸引外商、外资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县的资源开发特别是力求多让一些有影响、势力强、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们县安家落户,成为推动盐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在“两站”建设这个机缘上我们借助处于“两站”建设前沿的优势,切实打造“通道、集散、补给、休闲”四大功能,全力构建盐津在“两站”建设中的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形象一是狠抓机遇优势,打造通道功能围绕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盐电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好建设方的工作,切实搞好服务。
并借助交通大改造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公路改造和出省通道建设的力度,切实提高运载能力和质量,努力缩短通往外部大市场的时间和距离,促使交通大通道尽快在盐津形成二是发挥交通优势,打造集散功能抓住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必然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速增长以及三峡总公司在普洱建设溪洛渡电站专用大型货场等机遇,努力把盐津建成滇川通道上富有活力的物资集散地,同时积极发挥内昆铁路站场的集散作用,促成大物流、大流通、大开放格局在盐津率先形成三是深挖资源优势,打造补给功能通过建造“两站”建设最大的生活补给基地,带动电力、煤炭产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按照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优势农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推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