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正8年的旧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doc
12页未完毕的绝响——大正8年的旧日本海军八八舰队筹划日俄战争结束后的次年,也就是明治39年(公元19),日本在六六舰队的基本上提出了一种以建造舰龄在8年以内的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大量其她战舰)为核心的舰队整备筹划,即着名的第一次八八舰队筹划然而当时的日本主线没有完毕此雄伟筹划所必需的国力,难以解决的预算问题始终困扰着日本海军最后,这一筹划随着1910月1日『无畏』号战列舰的下水而夭折 历史的巨轮行进到1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海军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大战爆发后的次年,日本海军抛出了一种妥协性的『八四舰队筹划』,即到1923年建成一支以舰龄未满8年的8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为基干的舰队其中涉及已经建成的和接近竣工的扶桑级战列舰2艘、伊势级战列舰2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4艘筹划还涉及拨款建造长门级战列舰2艘,加贺级战列舰2艘,以及天城级战列巡洋舰4艘,其中天城级是该筹划估计完毕时舰龄将满8年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替代舰真正的八八舰队筹划则拟定于大正8年(公元19),并于翌年获得国会拨款,估计于大正(实际为昭和2年,即公元1927年)完毕筹划涉及2艘长门级战列舰,2艘长门级放大改良型加贺级战列舰,4艘天城级迅速战列巡洋舰,4艘纪伊级战列舰,以及4艘13号型战列舰(舰名未赋予)。
这样,筹划就由本来的建造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变成了建造12艘迅速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而事实上以战舰身份竣工的只有第一批次的两艘长门级,长门和陆奥于大正(公元19)先后完毕与此同步,华盛顿裁军会议拟定了英米日三国主力舰10:10:6的比例,长门级后来的所有战舰都被迫停工,或拆毁或移作她用,雄心勃勃的大正8年八八舰队筹划也永远失去了变为现实的也许长门级(筹划一、二号舰) 该级舰是世界上最早装备16英寸级别(406毫米或以上口径)主炮的战列舰长门级的设计工作肇始于大正5年,也就是19,筹划于大正9年完毕当时它是八四舰队筹划中的一号舰,由先前的伊势级改善而来,原筹划搭载14英寸火炮后来由于紧张英德等国装备15英寸海军炮而修改了原筹划,改为直接搭载三年式45倍径410毫米主炮8门,三年式50倍径140毫米副炮20门,也就是后来长门级的初期方案日德兰海战结束后,负责长门号建造工作的平贺让博士根据此战的经验教训对长门级作了进一步修改,重要改动有:主炮仰角增至30度;安装80000马力主机(21台舰本式锅炉,4组蒸汽轮机)使航速比先前筹划提高2节,达到26.5节;采用集中防御方式,撤销主装以外的艏艉水线装甲与舷侧上部装甲;强化弹药库和炮塔顶盖防护;在司令塔、舵机室、操舵室、机舱、烟路等要害部位增设装甲;水平主防御装甲增至70毫米以提高对远距离炮战中大角度落弹的防御能力等等。
修改后的长门级主装甲带厚度12英寸(VC钢),并在水线下外板内侧增设3道1英寸厚的HT高张力钢,原则排水量因此增长约1300吨,达到了32700吨(估算数据)此外,在建造陆奥号时,主持施工工作的平贺让(时任造船中监)曾提出一种防护改良案,即将陆奥号的主装甲带由垂直安装改为下端向内倾斜,倾角12度这样就可以削减主装甲带厚度,并运用节省下来的重量增长2门主炮(1、4号炮塔改为三联装)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陆奥号的建造进度大幅迟延最后舰政本部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转而将其应用在长门级之后的加贺级上正是这一决定在1年后的华盛顿会议上挽救了陆奥1920.10.27 宿毛湾标柱间全速试航的长门大正(19)长门号竣工状态侧视线图长门级要目(竣工时):舰长215.9米,舰宽28.96米,吃水9.08米原则排水量32720吨,常备排水量33800吨,满载排水量39700吨三年式410毫米45倍径主炮8门,三年式140毫米50倍径炮廓副炮20门,三年式76毫米40倍径高炮2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8个(水上4水下4)主装甲带305毫米,主水平装甲51至70毫米,主炮塔正面305毫米,四周230毫米,顶部127毫米,炮座292毫米,指挥塔355毫米主机功率80000马力,最大航速26.4节,航程5500海里/16节加贺级(筹划三、四号舰) 该级舰是以平贺让的陆奥号改良设计案为基本发展而来的改善型号。
涉及加贺号和土佐号2艘大正7年(公元19)完毕基本设计,大正9年动工原则排水量39900吨,重要火力为410毫米炮10门,以双联装的形式安装在5座主炮塔内,三年式50倍径140毫米副炮20门主机为蒸汽轮机,额定功率91000马力,设计航速26.5节平贺让在陆奥号上提出的倾斜装甲案(倾斜12度)在加贺级上得到了应用,主装甲带厚度则相应减为10至11英寸(VC钢)作为补充,加贺级在轮机舱壁上加铺了一层约3英寸厚的装甲隔壁,作为保护轮机舱的最后一道防线鉴于鱼雷兵器的迅猛发展,加贺级还在水线如下的舰体中段设立了防鱼雷突出部,并且内部有一道3英寸厚的装甲隔板由主装甲带向下始终延伸至船底此外,加贺级对水平防护也更加注重,主水平装甲带厚度达到120至160毫米两舰最后的结局尽人皆知,加贺号接替在关东大地震中破损的天城号,被改建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加贺号航空母舰;土佐号则与此外几艘公约废舰萨摩号、安艺号一起被草草改建成为『射击实验标的舰』,在获得了大量贵重的有关主炮射击及舰体防护方面的实战数据后,按公约规定于1924年4月自沈加贺级完毕状态想象图加贺级完毕状态海试想象图加贺级设计案侧视线图加贺级(战舰型)作战想象图贵重的加贺级设计案精密预制模型写真靶舰土佐,大正1月31日呉工厂,海没处分出港中射击实验中的靶舰土佐加贺级要目(设计值):舰长231.7米,舰宽30.5米,吃水9.4米原则排水量39900吨,满载排水量44200吨三年式410毫米45倍径主炮10门,三年式140毫米50倍径炮廓副炮20门,三年式76毫米40倍径高炮4门,610毫米鱼雷发射管8个主装甲带280毫米/12度倾角,轮机舱装甲76.2毫米,艏艉水线89毫米,主水平装甲120至160毫米,主炮塔正面305毫米,四周230毫米,炮座300毫米至230毫米,指挥塔355毫米主机功率91000马力,航速26.5节,航程5500海里/16节天城级(筹划五、六、七、八号舰) 该级舰共四艘,为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替代舰型,即战列巡洋舰。
筹划舰名分别为天城、赤城、高雄、爱宕火力与加贺级相似,安装410毫米主炮10门,分装在5座双联炮塔内,另有140毫米炮廓副炮16门与加贺级不同的是,天城级舰体更长,防护较弱,上层建筑改为长艏楼型,因此中部炮塔安装位置得以提高天城级规划排水量41200吨如果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长门级现代化大改装的原则对天城级进行现代化改装,则也许超过5万吨天城级筹划安装19台舰本式锅炉,为此专门为其增设了一种烟囱理论上,主机功率达到131200马力,设计航速高达30节以上,并且由于舰身延长带来了更大的舰内空间,续航力亦大幅提高大正9年(公元19)12月6日,天城号和赤城号同步在横须贺和吴港海军工厂铺设龙骨,爱宕号及高雄号则在1911月底和12月初纔动工建造大正(公元19),根据在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上达到的合同,天城号、赤城号两舰被改建为大型舰队航母,高雄号、爱宕号则中断建造并解体其中,于横须贺船台上建造的天城号在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中震坏了舰体,修复不能只得拆毁,遗缺则由加贺号顶替赤城号最后以大型舰队航母的身份出目前联合舰队编制序列中,高雄和爱宕的舰名则赋予了后来的高雄级重巡洋舰天城级完毕状态想象图天城级(巡洋战舰型)服役状态想象图天城级/纪伊级设计案侧视线图天城级要目(设计值):舰长251.8米,舰宽30.8米,吃水9.5米原则排水量41217吨,满载排水量47000吨三年式410毫米45倍径主炮10门,三年式140毫米50倍径炮廓副炮16门,4门十年式十二公分45倍径高角炮(此炮即后来大名鼎鼎之八九式127毫米炮的前身),610毫米鱼雷发射管8个主装甲带127至254毫米,炮塔152至229毫米,司令塔350毫米,甲板89至95毫米主机功率131200马力,航速30节,航程8000海里/14节纪伊级(筹划九、十、十一、十二号舰) 该级舰前两艘筹划舰名分别为纪伊、尾张,后两艘并未赋予正式名称。
骏河、近江为后人推测舰名该级舰事实上就是由天城级衍生而来的防御强化型,而从舰队谱系继承上讲则是加贺级的后续舰,也就是高速战列舰纪伊级的外形、尺寸、武备、主机功率都与天城级基本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天城级的基本上强化了防御各部位装甲厚度基本上都达到了加贺级的水平理论上,纪伊级的排水量为42600吨,比天城级要高出1400吨最大航速则略有下降,只有29.75节天城级/纪伊级设计案侧视线图纪伊级要目(设计值):舰长252.3米,舰宽30.8米,吃水9.6米 原则排水量42600吨武备同天城级防护同加贺级主机功率131200马力,航速29.75节,航程8000海里/14节『战舰13号』级(筹划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号舰) 该级4艘战列舰没有一艘得到官方正式的命名,因此后人们只能以『战舰13号』级来称呼她作为大正8年八八舰队筹划中的最后4艘主力舰,『战舰13号』级是一级在20世纪代中叶就筹划搭载8门五年式四十六公分主炮、全面增强防护且具有等同于纪伊级的30节航速、常备排水量达到或超过47500吨的犹如大海怪一般的战列舰如果该级舰可以按筹划于大正前后建成,那么她将成为比大和级早装备18.1英寸主炮的战列舰。
如果按照长门级进行现代化大改装的原则对该级舰进行改装,估计其满载排水量将有望突破6万吨『战舰13号』级最初筹划装备研发中的『五年式45口径36厘炮(实际口径480毫米)』,但该炮在试射中炸膛,因此被迫改为当时同样在研的五年式460毫米45倍径主炮,该炮炮身长21.13米,重227吨,弹重1460公斤(但是,该炮与那门炸膛的480毫米炮同样有着炮栓强度局限性的问题)得益于巨大的吨位,该级舰的装甲防护空前强大:舷侧主装甲带最大厚度达到了330毫米并具有15度倾角,与加贺级和纪伊级同样拥有轮机舱外的76毫米装甲,艏艉水线部位设有127毫米装甲,轮机舱上方水平装甲厚度为127毫米,弹药库和前后主炮塔附近水平装甲厚度为160毫米,水线如下还设有防雷隔舱为了达到设计规定的30节航速,该级舰的舰体瘦长(水线长267米),长宽比约为8.67(大和级约为6.58),比大多数战列巡洋舰还要纤细但考虑到其空前的防御水平,日本人还是将其归类成了『高速战舰』与此同步,该级舰筹划安装多达22台的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主机最大输出功率估计可达150000马力,足以驱动这艘庞大修长的战舰达到30节左右的航速在上个世纪代,这将是一艘梦幻般的巨舰,我们甚至可以在后来的大和级战列舰身上看到她的影子。
遗憾的是,她也同样被1922年2月6日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力量公约》扼杀了,虽然当时的日本不一定能将她建成......“战舰13号”级完毕状态想象图“战舰13号”级设计案侧视线图『战舰13号』级要目(设计值):舰长279米,舰宽30.8米原则排水量47500吨五年式460毫米45倍径主炮8门,其他同纪伊级主装甲带330毫米,轮机舱装甲76.2毫米,艏艉水线部127毫米,轮机舱上方水平127毫米,弹药库、前后主炮塔水平160毫米主机150000马力,航速30节,航程8000海里/16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