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发音口型.doc
12页a 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 o 舌头略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口微开,唇略圆 e 口腔大小、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 开口度小,两唇呈扁平行,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 u 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 发音与i基本相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y 音与i相同,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w 音与u相同,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b 现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 p 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只是气流较弱,是送气音 m 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 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d 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t 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 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 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 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k 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 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j 舌面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面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q 发音部位、方法跟 j 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 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z 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不颤动 c 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 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zh 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ch 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h 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r 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要颤动 ai 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
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由a到i有一个滑动的 过程 ei 先发e的音,然后向i滑动发e时,舌位要比单念e 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 ui 是u和ei的结合,发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型由圆到扁 ao 先发a,比单念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型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 ou 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的长而响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结合,发音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型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 ie 发音时,由发i开始,接着发 ê,口腔半开,中间气不断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 ê,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齿背,舌头靠前,嗓子用力 üe 发音时,由ü开始然后向 ê滑动,口形由合到半开,中间气不断这里e也念 ê er 发音时,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在发出单韵母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 an en in un ün 由母音和鼻尾音组成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ang 先发a,然后舌根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eng 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ing 先发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ong先发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声母】 汉语中每个音节起始处的辅音可以构成声母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规定的声母符号一共有21个 不过,汉语音节起始处绝非只有21种辅音在实际语流中,半元音、喉塞音和某些鼻音都可能成为一个汉语音节的领音音系学将这些辅音归纳为零声母音段,而如“安”(an)“英”(ying)“文”(wen)“元”(yuan)等就是零声母音节由于零声母辅音听感并不十分明显,加之汉语拼音属于音位拼音而非音素拼音,汉语拼音方案不承认其声母地位,认为零声母音节是以元音开头的、没有声母而只有韵母和声调的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21个声母符号,按照《声母表》原顺序排列如下: 字母 b p m f d t n l 发音 ㄅ 玻 ㄆ 坡 ㄇ 摸 ㄈ 佛 ㄉ 得 ㄊ 特 ㄋ 讷 ㄌ 勒 字母 g k h j q x 发音 ㄍ 哥 ㄎ 科 ㄏ 喝 ㄐ 基 ㄑ 欺 ㄒ 希 字母 zh ch sh r z c s 发音 ㄓ 知 ㄔ 蚩 ㄕ 诗 ㄖ 日 ㄗ 资 ㄘ 雌 ㄙ 思 方案规定,zh/ch/sh 可以省略作 ?/?/?,ng可以省略作 ?。
然而,这几个符号并不常用 按照声母所对应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布,可列表如下(方括号中是国际音标,仅供参考):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通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清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双唇音 b [p] p [p?] m 唇齿音 f [f] 舌尖音 d [t] t [t?] z [ts] c [ts?] s [s] n [n] l [l] 卷舌音 zh [t?] ch [t??] sh [?] r [?] 平舌音 j [t?] q [t??] x [?] 舌根音 g [k] k [k?] h [x] 【韵母】 汉语普通話拼音中一共有37个韵母分别是: 单元音韵母 i 丨 衣 u ㄨ 乌 ü ㄩ 迂 a ㄚ 啊 ia 丨ㄚ 呀 ua ㄨㄚ 蛙 o ㄛ 喔 uo ㄨㄛ 窝 e ㄜ 鹅 ê ㄝ 诶 ie 丨ㄝ 耶 üe ㄩㄝ 约 er ㄦ 儿 复元音韵母 ai ㄞ 哀 uai ㄨㄞ 歪 ei ㄟ 诶 u(e)iㄨㄟ 威 ao ㄠ 熬 iao丨ㄠ 腰 ou ㄡ 欧 iou丨ㄡ 优 带鼻音韵母 an ㄢ 安 ian 丨ㄢ 烟 uan ㄨㄢ 弯 üan ㄩㄢ 冤 en 恩 ien 丨ㄣ 因 u(e)n ㄨㄣ 温 üen ㄩㄣ 晕 ang ㄤ 昂 iang 丨ㄤ 央 uang ㄨㄤ 汪 eng ㄥ 亨的韵母 ieng 丨ㄥ 英 ueng, 或同ongㄨㄥ 翁 同 iong ong ㄨㄥ 轰的韵母 iong ㄩㄥ 庸 【注释】: 1.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
2. 3. 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 4. 韵母ㄝ单独使用的时候写成ê 5. i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优),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6. u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7. ü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an(冤),yun(晕) 8. ü列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但是跟声母l,n的时候写成lü(吕),nü(女) 9.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其中,只有1个元音或者1个元音带1个鼻辅音的情况,该元音称之为韵腹,所带的鼻辅音称为韵尾2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则是开口度较大的为韵腹,韵腹前的元音称为韵头或者介音,韵腹后的元音称为韵尾。
3个元音或者2个元音带一个鼻辅音,则中间的元音是韵腹,第一个元音是韵头,韵腹后的元音或鼻辅音为韵尾 还曾经有人根据韵头把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即開口呼(a、o、ê、e)、齊齒呼(i)、合口呼(u)和撮口呼(ü)汉语拼音的韵母表就是按照这个来排列的根据汉语拼音方案,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 niu(牛),gui(归),lun(论) 汉语中的音变举偶㈢、轻 声 轻声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是有些音节在特定的场合中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轻声在物理属性的主要表现是音长缩短,继而影响了音强、音高以至音质 普通话中的轻声词大体分作三类: ⒈与语法现象相连的轻声词 如:语气词“吧、吗、呢、啊” 助 词“的、地、得、了、着、过” 后缀“子、儿、头、们” 附着在别的语素或词后表方位的名词及趋向动词等例如: 天上、 屋里; 出来, 拿过去 · · · ·· 量词“个”例如:这个 三个 · · 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例如: 星星 叔叔 走走 活动活动 解释解释 · · · · · · · ⒉与词义的区别相连的轻声词。
如: 孙子-孙子 对头-对头 地道-地道 · · · 东西-东西 大意-大意 实在-实在 · · · ⒊方言习惯 例如:聪明 关系 时候 厉害 漂亮 商量 知道 明白 眼睛 这一类词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中总有几千个被收入普通话中 由于轻声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拼写时要明确标出,方式是不标调㈣、儿 化 卷舌韵母er常常附在其他音节后边,使这个韵母发生音变,带上卷舌音色,这种现象叫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叫儿化韵用汉语拼音拼写儿化韵只需在原音节后加上个“r” 儿化韵母的音变大体分两种情况: ⒈被儿化的是韵腹,即韵母无韵尾,韵母的主要元音同er结合 如果韵腹为舌尖元音-i(前后),则丢掉-i,加卷舌er;其余一律不变音质,直接加卷舌动作 例如(括号中的拼音是对实际读音的描写,不是正式拼写): -i 瓜子儿(zěr) 有剌儿(cèr) 顶针儿(zhēr) 锯齿儿(chěr) a 豆芽儿(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