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炉外精炼部分`.ppt
20页第四部分:化学升热法IR-UT1、Al作发热剂 (1)主要工艺参数1)升温范围的确定按实际需要,一般为25℃~40℃,>40℃会引起钢质量下降2)由升温范围确定Al加入量和吹氧量3)吹Ar搅拌的重要作用 (2)升温效果及冶金影响1)升温速度升温速度大,热效率高,一般为:6~8℃/min;升温速度小,热效率低,一般≯4℃/min;影响因素:①吹氧量过剩指数:I②铁合金颗粒度;③吹氩搅拌强度; 2)实际升温范围 35~40℃左右 3)P、S变化:①吹氧升温,氧化性气氛;——对脱硫不利;②Al氧化产物为偏酸性物质;——对脱磷、脱硫不利; 4)夹杂物含量的变化①一般认为:夹杂物会增加,但是日本、我国鞍山钢厂、天 津钢厂做了这方面的工作,证明夹杂物没有明显增加;②吹氧与加进去的合金的反应是在钢液的表面;CAS-OB③吹氩搅拌过程促进夹杂物的上浮5)耐材侵蚀这方面一些钢厂做了许多工作6)浸渍罩插入深度与吹氩强度①浸渍罩作用:与钢包顶渣分离,避免顶渣对合金元素的烧损;避免氧化性气氛的干扰;②CAS-OB处理开始,强吹氩,把顶渣吹开然后降下浸渍 罩③浸渍罩插入深:加入的合金吹氩时不易被卷出浸渍罩外,合金化收得率高;不利方面是吹氩 搅拌形成两个回旋区,影响升温速度;④浸渍罩插入浅:加入的合金吹氩时易被卷出浸渍罩外,降低合金化收得率;有利方面是吹氩搅拌形成较好的统一的循环区,对提高升温速度有利;⑤浸渍罩插入深度与吹氩强度在CAS处理:在合金刚加入,尚未完全熔化,此时浸渍罩应 插入较深,避免被甩出罩外和顶渣反应,此时吹氩强度适当 低一些;在合金已融化完,可以适当提高浸渍罩,吹氩强度 提高,目的使合金均匀化。
在CAS-OB处理:处理两者关系同时还需要考虑升温速度 在反应期,浸渍罩应插入较浅,同时吹氩,以形成良好的循 环3)CAS-OB装置简介2、Si系发热剂的研究 (1)意义:①Al2O3堵水口;②某些钢种对酸溶铝敏感; (2)种类:Si-Fe Si-Ca-Ba Si-Al; (3)工艺参数一般与用Al相同,但升温速度略低 (4)主要特点:Si-Fe:形成SiO2为酸性物质,对钢包顶渣性能有不利影响 ;Si-Ca-Ba:形成SiO2、CaO、BaO,既有酸性物质,又有碱性物 质;Si-Al; 形成SiO2、Al2O3,减少Al2O3夹杂物的量,但是两 者都是酸性的顶渣性质的改变:会降低顶渣的碱度,对脱磷、脱硫均不利 ;采取措施:适当加入石灰及少量熔剂3、钢包炉的能量平衡 ※体系边界:钢包炉炉体、炉盖的外壳;炉气烟道的测温、测 流量点至炉体的一段;以及供电回路※时间边界:以加热期为时间边界;(钢包接受钢液到处理 完钢包出完钢液为周期不利于考察加热的热效率 钢包炉热平衡方程频率3、钢包炉的能量平衡 ※体系边界:钢包炉炉体、炉盖的外壳;炉气烟道的测温、 测流量点至炉体的一段;以及供电回路。
※时间边界:以加热期为时间边界;(钢包接受钢液到处理 完钢包出完钢液为周期不利于考察加热的热效率 钢包炉热平衡方程其中: Pm:由电网输入钢包炉的有功功率, qi:是代表一种燃料或参加冶金反应的某一组元,是每 千克物质的热效应(J/kg),吸热反应是负值; Δi:加热期燃料的用量,kg,或参加反应的组元的消耗量,kg;Um-Uc:加热期始末体系内能的变化;Qj:单位时间内,J所带走的热量,J可以是冷却水、烟气、烟尘或炉体表面的散若损失,J/min;I: 加热期平均工作电流,A;R:钢包炉供电回路一相的电阻,Ω (1)进入体系的能量1)电能:用电加热的各种炉外精炼法,在加热期内,升温 所需能量主要是电 能;2)燃料燃烧放热:在加热期采用了燃料,用下式计算: 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用上式表示3)体系内能的变化ΔU:体系内某一部分能量的变化,下标st、sc、zu、 d、cd 分别代表钢液、炉渣、炉衬炉盖、烟气测量点到炉体间的管道1)钢液内能的变化ci:Ide1单位热容量,J/(kg·K);mi:体系内I部分的质量,kg;Tm-Tc:I在加热始末的温差,K钢液内能的增加称为有用热2)炉盖内能的变化——可以用钢液内能变化的公式计算。
3)炉体耐火材料的蓄热①材质不同,比热不同,须分开计算;②各部位升温始末温不同③质量计算按钢液内能变化公式计算 (4)体系的热损失※热平衡方程式右边第三、第四项;※这是体系支出的热量1)冷却水带走的能量Qw:单位时间内冷却水带走的热量,J/min Gi:第I条冷却水回路中冷却水流量,kg/min;Cw:水的热容量,J/(kg·K)2)烟气和烟尘带走的能量Qg:单位时间内烟气和烟尘带走的热量,J/min(在总平衡式中下标为J,J=G;C:热容量,J/(kg·K),下标G代表烟气,du代表烟尘;G:流量或流出速率,kg/min,下标同上;T:流出体系时的温度,K,下标同上;T0:热平衡计算时的基准温度,K,通常取298K3)炉体表面的散热损失QLT:单位时间内炉体表面的散热损失,J/min,(LT=j) Ai:炉体表面第I部分的面积,m2; Qi:炉体i部分表面热流,J/(m2·h)表面热流可用热流计直接测量,也可按下式计算:——炉体I部位表面热流,kcal/ m2·h或Qi:炉体I部位表面热流,kcal/ m2·h或4.186.8J/m2·h ε;炉体表面黑度; Tb:i部位炉体外表面温度,K;αd:I部位炉体外表面对大气的对流给热系数,kcal/(m2·h·℃)无风时可用下式计算:A:系数,散热面向上时,=2.8;向下时,=1.5。
αd:与风速有关:Wf<5m/S, αd =5.3+3.6 : Wf >5m/S , αd =6.47 kcal/(m2·h·℃) (5)钢包炉热效率(6)测量点1)时间:加热起始、终了时间;2)温度:如车间温度;钢液起始、终了温度;烟气温度 ; 炉体各部位表面温度等3)电参数:如二次电压、供电回路电阻;有功功率、无 功功率等4)冶炼参数:如元素氧化量,造渣剂加入量;钢液质量等涉及参数30个以上 (7)钢包能量平衡输入能量:100%有效能量: 钢液内能变化: 40.2%热 损 失:冷却水 11.8%电阻损失 18.9% 烟气 7.1% 炉体蓄热 10.0%炉渣内能变化 9.0%炉盖和钢包之间缝隙处散热 1.6%其他 1.4%。
